图书介绍
发展质量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以上海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蓓蕾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4265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发展质量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以上海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发展观的演变2
1.1.2 质量时代的来临8
1.1.3 我国城市和社区经济的高速增长9
1.2 问题提出15
1.3 理论基础18
1.3.1 发展质量理论18
1.3.2 治理理论27
1.3.3 集体行动理论32
1.3.4 集体行动、治理结构和发展质量的关系38
1.4 研究方法40
1.4.1 文献研究法41
1.4.2 实证研究法41
1.4.3 层次分析法42
1.4.4 利益相关者分析法42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43
1.5.1 研究内容43
1.5.2 研究框架45
第2章 中外城市社区研究脉络和建设实践47
2.1 社区:概念再认识47
2.1.1 地域范围48
2.1.2 社会共同体角度48
2.1.3 个人生活家园49
2.1.4 本书研究定位50
2.2 中外城市社区研究脉络51
2.2.1 城市化与西方城市社区研究及其理论51
2.2.2 城市社区研究在中国的传承66
2.2.3 中外城市社区研究述评69
2.3 中外城市社区建设实践69
2.3.1 国外城市社区建设实践69
2.3.2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74
2.3.3 中外城市社区建设实践述评78
第3章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街-居”模式80
3.1 城市“街-居”模式的治理理念80
3.2 城市“街-居”模式的治理结构82
3.2.1 城市街道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82
3.2.2 城市居委会的产生和发展86
3.3 城市“街-居”模式的运行方式89
3.4 城市“街-居”模式的特点90
3.4.1 行政职能高度泛化91
3.4.2 部门科室设置与上级高度对称91
3.4.3 权力与资源配置呈现自上而下的单向性91
3.5 城市“街-居”模式评价91
3.5.1 城市“街-居”模式的作用91
3.5.2 城市“街-居”模式存在的问题92
第4章 社区建设模式的成就与问题95
4.1 治理理念的发展:从控制到增长95
4.1.1 街道经济的发展历程96
4.1.2 街道经济的功能和发展动因100
4.1.3 关于街道经济的争议105
4.2 治理结构的变革:从层级管理到复杂管理108
4.2.1 社区治理结构的变革108
4.2.2 社区自治制度的发展117
4.2.3 社区市场机制的引入128
4.3 运行方式的延续:“行政直线式”的保持134
4.3.1 权力运行方式的变革135
4.3.2 权力运行方式的弊端139
4.4 社区建设模式评价143
4.4.1 需求满足层面145
4.4.2 治理结构层面148
第5章 社区建设模式居民满意度测量150
5.1 被忽视的视角:绩效评估中居民的主体性地位151
5.1.1 社区建设主体分析151
5.1.2 现有指标体系研究中的居民主体性缺失154
5.1.3 居民主体性的理论和政策依据157
5.2 社区建设居民满意度测量161
5.2.1 社区建设居民满意度指标体系的确定161
5.2.2 抽样方式、权重确定与评价方法166
5.2.3 绩效测量结果及总体评价175
5.3 社区建设绩效的相关性分析178
5.3.1 街道经济增长与建设绩效178
5.3.2 社区治理结构变革与建设绩效187
5.3.3 直线式权力运行方式与建设绩效193
5.4 绩效研究的发现197
5.4.1 社区角色与建设绩效197
5.4.2 治理结构与建设绩效204
5.4.3 权重比较结果206
5.4.4 居民需求度变化208
5.5 绩效衡量结论209
第6章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模式建构211
6.1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内涵和理念211
6.1.1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内涵212
6.1.2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必然性215
6.1.3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价值理念217
6.2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结构建构221
6.2.1 多方参与主体及各自的行为边界222
6.2.2 多方参与主体的关系227
6.2.3 合作网络的激励机制229
6.3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运行方式233
6.3.1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路径234
6.3.2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的形成235
6.3.3 社区参与的基本途径235
6.4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的绩效预测239
6.5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可能存在的困境及其超越239
6.5.1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可能存在的困境239
6.5.2 社区合作网络治理困境的超越方式241
第7章 上海市平凉社区“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合作网络模式探索244
7.1 平凉社区“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合作网络模式建立背景244
7.1.1 平凉社区老龄化情况244
7.1.2 平凉社区老年人服务旧模式245
7.2 平凉社区“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合作网络模式建构247
7.2.1 独居老人需求调查247
7.2.2 “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合作网络治理结构247
7.2.3 “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合作网络运作方式249
7.3 平凉社区“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合作网络模式绩效评估251
7.3.1 评估框架251
7.3.2 评估方法251
7.3.3 统计结果252
7.3.4 服务成效255
7.4 平凉社区“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合作网络模式评价255
7.4.1 模式运作实现“多赢”255
7.4.2 模式建构具有可持续性256
7.4.3 模式社会效益显著258
7.5 完善平凉社区“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合作网络模式建议258
7.5.1 服务工作尚可细化258
7.5.2 服务影响力尚需扩大259
7.5.3 服务层次尚须提高259
7.5.4 志愿者来源尚待扩展260
第8章 结论与展望261
8.1 研究的主要成果及结论261
8.1.1 以发展质量为视角研究城市社区建设262
8.1.2 对3种基层社会发展模式的整体剖析262
8.1.3 对社区建设模式的主观满意度测量263
8.1.4 建构并验证了社区合作网络治理模式264
8.2 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265
8.2.1 研究的实践价值265
8.2.2 研究的理论价值265
8.3 未来研究的展望266
8.3.1 居民满意度测量尚需持续进行266
8.3.2 合作网络治理研究尚需深化266
8.3.3 社区建设及网络治理实践研究尚需深入267
参考文献268
后记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