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
  • 杨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1565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叙述-文学研究-中国-文集;诗歌-文学研究-中国-文集;先秦哲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地图与文化还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学术方法与文学地图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3

一、以学术史材料做方法论文章3

二、途径、工具及方法论的灵魂6

三、世界思潮与本土血脉的双构性8

四、“双构四点一基础”的方法论总纲目10

关于古今贯通的方法论问题13

一、大文学观下古今贯通三原则13

二、古今贯通的时间和空间维度20

三、古今贯通的四种渠道27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中国文学的民族学、地理学问题44

一、为“重绘”解题44

二、文学的民族学的问题52

三、文学的地理学的问题60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中国文学的文化学、图志学问题69

一、文学的文化学的问题69

二、文学的图志学的问题83

文学翻译与百年中国精神谱系93

一、翻译文学之本质及语义分析93

二、翻译作为文化行为之理由97

三、翻译寻找文化对应物与心灵共鸣物101

四、翻译标准折射的双语境谈判105

五、微观翻译学之突破及翻译理论之转向108

六、翻译史百年总账及五大流脉111

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动力系统与“边缘活力”121

一、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太极推移”原理122

二、中原与边疆的“共生互化”原理122

三、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四互合力”原理125

北方民族政权下文学的宏观价值与基本功能130

一、北方文学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总体格局132

二、北方文学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在特质133

三、北方文学改变了中国文学的运行轨迹135

四、北方文学参与营造中国文学的时代风气136

中篇 小说:叙事与审美中国叙事学的文化阐释143

一、关键在于回到中国文化原点143

二、从叙事结构到叙事时间145

三、小说发生学和发展过程的叙事形态152

四、视角新解与中国智慧158

《阅微草堂笔记》的叙事智慧162

一、以王充、应劭杂说改造志怪文体162

二、陷入开明的迂腐和困惑的固执的文化怪圈164

三、以博学老者晚秋气象讥评传奇小说青春气息167

四、借幽怪以阅世和归隐于心的孤独感169

五、学问家笔下的“狐鬼”和狐鬼中的“学问家”171

六、叙事功力和反虚构之间的张力173

七、复式视角和“元小说”176

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180

一、话本和文人互动互补的审美动力结构180

二、入话和正话的“有意味的错位”183

三、由俗趋雅和叙事焦点盲点的调整186

四、韵散交错的精致化和审美浓度的增加190

五、伪书《京本通俗小说》和宋元话本的叙事方式194

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198

一、“三教归心”的精神纽结和超宗教自由心态198

二、个性神群体及其精神哲学隐喻203

三、神魔观念重构及其拓展的幻想空间209

四、神秘数字和神奇情节相组合的结构体系213

下篇 从诗学到诸子学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223

一、尊重中国诗学的专利权223

二、生命诗学230

三、文化诗学238

四、感悟诗学242

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247

一、中华文明史上黄金时代的天才诗人247

二、醉态思维的审美原创和文化内涵250

三、远游姿态的“胡化”气质和南朝文人趣味255

四、明月情怀的个性体验和民俗转化258

杜甫诗的历史见证品格及其审美分析264

一、直面一个大时代的沉落264

二、开创了以诗见证历史的传统270

三、沉郁顿挫的意象的锤炼276

四、佳句意识和苦吟作风280

五、如何读杜诗282

《论语》还原初探286

一、教育体制与编纂体制286

二、服丧编纂的秘密289

三、曾门重编的倾向293

四、零星编录296

五、修辞观297

六、开放的文献之学299

七、乐与诗300

八、言诗法式303

《庄子》还原305

一、宋人楚学之谜305

二、楚国流亡公族苗裔的身份307

三、“大鹏”意象背后的楚民俗信仰310

四、“鼓盆而歌”与楚人丧俗仪式311

五、家族流亡与地域体验的反差313

六、孤独感与两度放飞思想316

七、混沌思维·方外思维·梦幻思维319

八、“广寓言”与林野写作风貌323

九、草根人物与言意之辩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