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土壤固碳潜力与气候变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业土壤固碳潜力与气候变化
  • 林而达,李玉娥,郭李萍,高德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2504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土壤成分-碳-影响-气候变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土壤固碳潜力与气候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背景1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的贡献1

第二节 全球碳平衡与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与吸收汇2

第三节 土壤碳库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4

一、导致土壤碳聚集的因子5

二、导致土壤碳降解的因子5

第四节 京都议定书引入“汇”条款使研究农业土壤固碳潜力成为迫切需要6

第五节 我国农业土壤固碳的现状8

主要参考文献10

第二章 农业土壤温室气体源汇功能及潜力12

第一节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趋势12

第二节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14

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现状14

二、全球农业活动对CO2的吸收潜力19

三、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20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农业土壤碳汇的可能影响20

一、保护性耕作21

二、农业集约化管理措施22

三、土地利用方式转变24

四、退化土地的恢复25

五、人类活动对土壤吸收甲烷的影响26

六、人类活动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28

第四节 中国主要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的测定和时空分布规律29

一、森林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29

二、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32

三、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36

主要参考文献40

一、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及土壤碳库45

第三章 农业发展与土壤碳库的关系45

第一节 有关土壤碳的一些基本概念45

二、土壤碳转化过程与大气碳的源汇关系47

三、计算土壤及植被生物量碳汇的方法48

第二节 我国土壤有机碳的区域分布49

一、我国土壤碳密度地理分布特征49

二、我国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51

三、我国土壤碳固定总量52

一、1960~1980年间的土壤有机碳变化53

第三节 我国农业土壤有机碳的历史演变53

二、1980年之后的土壤有机碳变化54

第四节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碳库56

一、农田本身的碳变化(生物质与土壤)57

二、森林转化为草地的碳变化62

三、森林转化为农田的碳变化62

四、草地转化为农田的碳变化63

五、退耕还林还草的固碳效应64

六、毁林后从林地变成农林地64

七、湿地开垦利用与土壤碳库变化66

第五节 非土地利用因子对碳汇的影响68

一、气候变暖对农业土壤固碳的可能影响68

二、酸沉降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69

第六节 展望:对土地资源采用生态友好的管理措施,增强农业土壤固存碳的能力71

一、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71

二、土地利用规划展望71

主要参考文献75

一、土壤侵蚀治理简史81

第一节 土壤侵蚀治理和废弃地恢复简史81

第四章 土壤侵蚀治理和废弃地恢复与土壤碳汇81

二、矿山废弃地恢复简史83

第二节 土壤侵蚀与碳流失84

一、中国土壤侵蚀的面积、分布及侵蚀量86

二、土壤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和现状88

三、农业碳库的估算方法90

四、土壤侵蚀治理的固碳效果92

五、控制土壤侵蚀的固碳潜力94

一、矿山开发利用及废弃土地状况95

第三节 矿山废弃地复垦与我国农业碳汇95

二、矿山废弃地复垦的措施和潜力96

三、矿山废弃地复垦的固碳效果96

四、矿山废弃地复垦的固碳潜力98

第四节 退化土地恢复对农业土壤碳汇的贡献潜力98

一、世界退化土地恢复的固碳潜力98

二、我国退化土地恢复的固碳现状和潜力99

主要参考文献100

第五章 加强农田管理是增加土壤碳汇的有效措施102

一、基本概念与意义104

第一节 保护性耕作与土壤碳汇104

二、保护性耕作增强土壤碳汇的机制105

三、我国不同地区的保护性耕作类型(少免耕、垄作)与面积111

四、我国不同地区保护性耕作土壤碳汇增量112

第二节 秸秆和作物残渣管理与土壤碳汇113

一、农作物秸秆与残渣不同利用方式115

二、秸秆与残渣还田增强土壤碳汇的机制116

三、我国农作物秸秆和作物残渣资源利用现状124

五、秸秆和残渣管理增强土壤碳汇的潜力126

四、秸秆和残渣管理增强土壤碳汇的现状126

第三节 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固碳能力128

第四节 改进轮作制度,增加固碳能力129

一、肥料管理129

二、有机粪肥和副产品132

三、提倡种植绿肥133

四、轮作和冬季覆盖作物134

一、灌溉与排水135

第五节 灌溉水管理与土壤碳汇135

六、提高作物生产力135

五、减少夏季休闲田135

二、稻田管理137

三、全国土壤水分分区139

四、中国灌溉管理固碳潜力估算140

第六节 沃土计划141

一、目标和内容141

二、实施效果142

第七节 中美农田固碳潜力估算142

主要参考文献144

第六章 农林业及耐用农产品增加可增强碳汇149

第一节 农林业碳库149

一、资料与方法149

二、农林业碳库计算结果150

第二节 一性农产品消费与碳汇152

一、一性农产品消费概念152

二、一性农产品消费及其与碳汇的关系153

二、二性农产品消费及其与碳汇的关系154

第三节 二性农产品消费与碳汇154

一、二性农产品年消费碳154

第四节 农林副产品的再利用与碳汇155

第五节 农用林和经济林直接与间接增汇作用155

一、中国农用林和经济林的基本情况155

二、中国农用林和经济林初级增汇作用156

三、中国农用林和经济林净增汇作用160

第六节 农林业的增汇作用及其潜力161

一、农林业的碳汇功能161

三、生活水平提高对碳汇增加的潜力162

二、第一性农林产品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对碳汇增加的潜力162

主要参考文献163

第七章 我国农业土壤减轻温室效应的潜力及技术选择164

第一节 各种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技术措施对土壤增汇的贡献164

一、农田管理165

二、草地管理171

三、农林地管理172

四、湿地管理172

六、农地转化或退耕还林173

五、退化土地的恢复173

第二节 主要固碳技术的增碳潜力174

第三节 我国土壤碳汇的现状和未来潜力175

一、我国温室气体吸收汇的现状175

二、我国温室气体吸收汇的情景展望178

第四节 农业政策对实施固碳措施的影响181

一、我国已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及其贡献181

二、今后可能进一步采取的政策和措施182

三、增加土壤碳汇的技术在实施中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障碍及政策支持184

主要参考文献185

附录一 定义及缩写188

附录二 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简介190

一、对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LULUCF)的碳吸收汇问题的新认识导致了京都议定书谈判的进展190

二、从碳汇的基础数据看国际谈判和碳交易的趋势190

三、对碳汇问题已经解决和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191

四、世界银行碳基金193

主要参考文献1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