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市场、食品安全与中国农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市场、食品安全与中国农业](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4728800.jpg)
- 王志刚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8016793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农产品-市场竞争-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市场、食品安全与中国农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一1
序二1
英文摘要1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内容2
三、研究方法4
四、本书的构成5
总论篇9
第二章 “三农”与中国经济增长9
一、前言9
二、一个理论分析框架11
(一)单位根检验13
三、计量经济学分析13
(二)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的弱外生性检验15
四、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7
(一)产品贡献(食品和原料)18
(二)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资金和外汇贡献20
(三)劳动力供给的贡献23
(四)农村市场贡献24
(五)生态环境贡献26
五、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思路27
六、结论29
第三章 我国农村市场化:理论、实证分析与对策31
一、前言31
二、关于农村市场化的理论解释32
三、关于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农村市场化的研究文献综述34
(一)关于经济市场化测度的文献综述34
(二)有关农村市场化的研究文献综述37
(一)关于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的初步估算38
四、关于我国农村市场化的现状分析及其总体水平的测算38
(二)关于农村市场化水平的测算40
(三)对1998年和2002年两组农村市场化指标的比较和考察48
五、推进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的政策建议56
(一)完善农村土地市场的对策56
(二)完善我国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58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对策60
六、结束语63
第四章 质量的合意和调整形式的多样性:一个理论框架64
一、前言:质量确立的重要性64
二、合意理论与正当化秩序65
(一)恢复到产品差别化,营销战略及其社会舆论范畴的限制70
(二)从依据生产者信誉的信赖到“信赖的秩序”的形成:重新协调家庭生产70
三、由不同协调方式融合而形成的“信赖秩序”的路径70
(三)公共秩序对民间功能的依赖以及协调间的融合72
(四)多种协调的融合和利用合意进行部门重组73
四、结束语:要点总结和政策建议73
生产经营篇79
第五章 中国出口蔬菜产地的规模经营与栽培选择79
一、前言79
二、计量方法80
三、本研究的前提条件和数据来源82
四、分析结果(1)86
五、分析结果(2)90
六、结束语91
第六章 关于我国农民种植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94
一、前言94
二、文献综述95
三、分析方法和所用模型98
四、数据分析100
(一)数据100
(二)数据分析101
五、结论和建议104
第七章 农业收入风险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影响:来自西南地区的实证分析106
一、前言106
二、有关农户风险理论的文献综述107
(一)风险对农户行为选择的冲击107
(二)假说110
三、农户最低生存水平和期望收入的计算110
(一)数据来源110
(二)农户最低生活水平111
(三)每户期望收入的估计111
(四)农户期望收入风险水平的计算112
四、人口统计和社会经济变量对农户收入风险的影响113
五、包含风险的农业新技术采用和投入品决定模型115
六、结束语117
第八章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119
一、前言119
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的制度优势120
三、“乐苹”瓜果产销有限公司的实证分析121
(一)制度结构特征121
(二)“乐苹”瓜果产销有限公司成功运营的原因122
四、“乐苹”瓜果产销有限公司对大兴西瓜产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124
五、结论与思考127
第九章 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一个中国南部农村的随机调查129
一、前言129
二、几个重要的假说131
(一)调查对象所在省、市和县的基本经济情况133
三、调查地的基本情况133
(二)调查对象所在乡镇和村庄的基本情况135
四、经验验证136
(一)变量136
(二)结果138
五、结束语141
第十章 食品安全的生产和农户对耕作技术的选择:来自中国农村的证据143
一、前言143
二、模型145
(一)logit模型146
(二)回报函数147
三、数据147
四、结果149
五、结论156
一、前言161
市场流通篇161
第十一章 中国蔬菜流通制度的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关系161
二、关于制度变迁理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的关系162
三、关于我国蔬菜流通制度变迁历程的简单回顾165
四、“菜篮子工程”建设历程回顾167
五、经验分析169
六、结论性评述172
第十二章 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交易方法的选择174
一、前言174
二、影响农产品流通交易方式形成的因素175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选择交易方式的模型分析177
(一)采取拍卖交易方式的情况177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选择拍卖和对手交易的情况下的利润比较178
四、结论及其政策建议181
一、前言183
第十三章 北京莱太花卉批发市场拍卖交易停业的实证研究183
二、分析使用的理论184
三、莱太花卉批发市场拍卖交易的始末185
四、对莱太花卉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变更的理论解释187
(一)北京莱太花卉批发市场的制度选择187
(二)北京莱太花卉批发市场的制度与环境的相容性188
(三)北京莱太花卉批发市场拍卖的效率190
五、结论191
第十四章 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中的客户关系及其理论解释193
一、前言193
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中的客户关系196
三、关于客户关系的理论解释200
(一)单期的委托—代理模型201
(二)多期重复博弈的委托—代理模型203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205
一、前言207
第十五章 韩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现代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7
二、韩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两次改革209
(一)1994年改革内容及改革成果209
(二)1997年流通体制改革210
三、韩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213
(一)可乐洞农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214
(二)韩国农产品综合流通中心219
四、韩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绩效226
五、韩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227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227
(二)韩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现代化对我国的启示228
第十六章 韩国可乐洞批发市场农产品安全检测体制的建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30
一、前言230
二、首尔市农产品公社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和问题231
(一)公社安全性检测的概要232
(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步骤234
(三)检测结果的处理238
(四)农水产品安全检测体制的绩效240
(五)小结241
三、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检测体系的发展方向242
四、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检测体系对我国的启示243
(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现状243
(二)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安全检测体系对我国的启示245
国际贸易篇249
第十七章 关于中日蔬菜贸易摩擦和日本紧急进口限制的经济分析249
一、前言249
二、从国际贸易理论来看紧急进口限制的影响249
(一)自由贸易框架下进出口国经济福利的增加效果和对生产者的影响249
(二)非最大需求期配额关税型紧急进口限制的效果和问题251
(三)最大需求期配额关税型紧急进口限制的效果和问题252
三、日本蔬菜供求的变化、进口蔬菜增加的背景、主要原因和特征253
(一)从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中日两国蔬菜消费的差异253
(二)从蔬菜的需求函数来看蔬菜消费的变化254
(三)蔬菜供求结构的变化和对今后几年的预测254
(四)日本进口蔬菜增加的背景和主要原因256
(五)日本进口蔬菜的特征257
四、中国向日本出口大葱急剧增加的背景及其日本紧急进口限制的影响262
(一)伴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和蔬菜生产增加的主要原因262
(二)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因素分析263
(三)日本紧急进口限制实施后的中国大葱产地的困境264
(四)中国蔬菜产地面临的新挑战265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266
(一)中国首度成为农业净进口国267
二、中国山东省出口农业的现状和问题267
一、前言267
第十八章 中国山东省出口农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267
(二)山东省出口农业的情况269
(三)山东省出口农业存在的问题272
三、中国山东省出口农业的发展战略273
四、结束语:山东省出口农业的未来出路275
(一)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275
(二)政策建议278
市场消费篇281
第十九章 消费者购买无公害鸡蛋的影响因素分析281
一、前言281
二、理论框架282
三、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说285
(一)文献综述285
(一)数据来源287
(二)计量经济模型287
(二)研究假说287
四、数据来源、计量模型及实证结果分析287
(三)实证结果分析289
五、政策含义和商业启示292
第二十章 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消费决策294
一、前言294
二、食品安全研究的现状295
三、分析框架和数据296
四、食品安全选择的过程和特点298
(一)个体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关心程度的变化298
(二)个体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等的认知和购买特点300
五、个体消费者食品安全选择的内在机制303
(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303
(二)对个体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和购买行为等主要影响因素的解析304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308
第二十一章 HACCP认证标签对商品价格的影响311
一、前言311
二、文献综述313
(一)关于食品安全认证标签对价格的影响313
(二)关于HACCP认证315
三、特征价格模型及其前提条件317
(一)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317
(二)厂商的利润最大化318
(三)前提条件319
四、调查样本的特征与描述性分析320
五、特征价格模型的估计323
(一)自变量的选择323
(二)函数模型的选择323
(三)计量结果325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330
终篇335
第二十二章 本书的结论与中国农业前景的展望335
一、本书的主要结论335
二、对我国农业前景的展望348
(一)生产经营348
(二)市场流通349
(三)国际贸易349
(四)市场消费350
参考文献352
中文文献352
日文文献360
英文文献362
后记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