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文明论概略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文明论概略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0392057.jpg)
- 姜奇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文明论概略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子1
第一部分 新文明的基本价值观7
第一章 进步观:作为进步标志的自由9
1.1 什么是文明的进步13
1.2 旧文明与新文明所指15
1.3 以自由个性看待发展20
1.3.1 新生产方式20
1.3.2 新生活方式22
1.3.3 新文明的存在方式27
第二章 存在观:作为意义的世界31
2.1 作为意义的世界32
2.1.1 意义的意义33
2.1.2 意义同实体、价值的区别35
2.2 意义所在的世界39
2.2.1 文明:世界一、世界二、世界三39
2.2.2 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42
2.2.2.1 自然的世界42
2.2.2.2 价值的世界43
2.2.2.3 意义的世界46
2.2.3 作为生活结构的意义世界49
第三章 价值观:从启蒙理性到后现代心性53
3.1 新旧话语的转换:中心与外围54
3.1.1 中心与外围54
3.1.2 两种不同意义上的感性55
3.2 心物关系:文明分水岭57
3.2.1 存在方式意义的心-物区分57
3.2.2 科学与人文的不同取向62
3.2.3 从心物关系看新旧文明的分别64
3.3 理性文明论中的感性传统66
3.3.1 启蒙理性内部的生活世界66
3.3.2 同质性价值内部的感性批判68
3.3.2.1 逃避自由68
3.3.2.2 新感性论71
3.4 异质价值:西方的“心性”74
3.4.1 诘问“什么是启蒙”74
3.4.2 异质性话语从边缘到中心77
3.4.2.1 异质学的源头性概念77
3.4.2.2 异质的社会存在78
3.4.2.3 解构“异化之人的哲学”80
3.4.3 异质选择的自由82
3.5 东方本体论:与西方理性相对的心性87
3.5.1 从东方观点看中心与外围关系88
3.5.2 前现代的异质本体论89
3.5.3 西方物性相对的心性90
3.5.3.1 作为物化体系对立面的心学90
3.5.3.2 心的实质内容与精神无关96
3.5.3.3 消弭心物二元的诚98
3.5.4 心学的局限与IT对心性的重新激活103
第四章 技术观:从机械系统到生命系统109
4.1 技术与文明110
4.1.1 从历史观点看技术革命110
4.1.2 技术的遮蔽与解蔽114
4.1.2.1 爱比米修斯的过失115
4.1.2.2 技术可以去蔽与返魅116
4.1.3 技术的代理作用与复归机制118
4.2 信息和信息技术为什么是湿的123
4.2.1 跨越机器与生命123
4.2.2 信息技术为什么是湿的125
4.2.2.1 生命赖信息为食125
4.2.2.2 技术向活系统方向演化128
4.2.2.2.1 生命化对技术范式的影响128
4.2.2.2.2 信息技术与生命技术的融合131
第五章 信息观:信息空间的意义133
5.1 回到信息本身135
5.1.1 信息即生命135
5.1.2 信息权利与权力140
5.1.3.1 信息权利的解放140
5.1.3.2 信息对权利的解放142
5.1.3.3 信息对权力基因的解放144
5.2 世界三与信息空间150
5.2.1 一切化为语言的存在151
5.2.2 与“我思”对立的计算153
5.2.3 面向正当性的话语分析156
5.3 文明的意义结构160
5.3.1 作为总代码的“礼”160
5.3.2 结构中的能指网络163
5.3.3 结构中能指与所指的关联165
5.3.4 结构中的意指的体验化169
第二部分 回归意义的新商业文明171
第六章 新的选择:网商的自然权利175
6.1 重新认识财富主体176
6.2 自然权利增量181
6.2.1 现代权利中的同质特征181
6.2.2 论不可转让权利的天然性质183
6.3 网商的自然权利187
6.3.1 自主劳动的权利187
6.3.2 分享的权利190
6.3.3 自主的权利191
第七章 我思的扬弃:财富的转型195
7.1 网络商品价值与交换197
7.1.1 商品细胞与新物种基因197
7.1.1.1 商品细胞中隐含的权利关系198
7.1.1.2 对价值论的重新发现199
7.1.1.3 价值论范式的历史演进203
7.1.2 价值形态物化的扬弃205
7.1.2.1 扩展商品二重性的背景205
7.1.2.2 价值形态的过渡:服务价值208
7.1.2.2.1 网络组合商品:产品加服务209
7.1.2.2.2 服务价值形态211
7.1.2.2.2.1 组合商品中的非产权交换212
7.1.2.2.2.2 价值构成的变化214
7.1.2.3 商品价值形态:商品的新属性216
7.1.2.3.1 体验价值216
7.1.2.3.2 产品语意218
7.1.3 商品的第三重属性219
7.2 资本异化及其扬弃226
7.2.1 我思的经济对应物227
7.2.2 所有权并非自然权利229
7.2.2.1 高利贷与心物边界上的资本229
7.2.2.2 洛克说法的可疑之处233
7.2.2.2.1 洛克为何急于证明财产先于公民社会233
7.2.2.2.2 石器时代的财产意识236
7.2.2.2.3 所有权:支配与占有的区别240
7.2.2.3 什么是对意义的权利:看不见的心243
7.2.3 资本范式的转变244
7.2.3.1 资本作为我思的崇高客体245
7.2.3.1.1 何为物化:从物化到异质性245
7.2.3.1.2 异化与物化246
7.2.3.2 网络经济与资本物性的扬弃249
7.2.3.2.1 物化劳动与自主劳动的矛盾254
7.2.3.2.2 在资本内部扬弃物性254
7.2.3.2.2.1 资本物化批判理论及其局限254
7.2.3.2.2.2 资本内部的结构性变化与生产力作用258
7.2.3.2.3 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263
7.2.3.2.3.1 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263
7.2.3.2.3.2 两种相反报酬递增的分别265
7.2.3.2.3.3 范围报酬递增的技术经济实践268
7.2.3.2.4 权力转移与利益关系调整270
7.2.3.2.4.1 从使用权、支配权到创造权270
7.2.3.2.4.2 从活劳动到自主劳动273
7.2.3.2.4.3 生产关系:去物化的阻力与动力274
7.2.3.3 通过意义弥合资本心物对立276
7.3 企业组织范式转变279
7.3.1 从职能转向流程推动企业扁平化281
7.3.2 企业虚拟化:社会水平的支配权与控制权分离284
7.3.3 回到商业本身290
7.3.3.1 经济是生活290
7.3.3.2 新商业文明的组织范式292
7.3.3.3 融入整体经济297
第八章 回到未来:话语与制度分析301
8.1 作为文本的经济:从制度的能指到所指303
8.2 新商业话语的语法结构308
8.2.1 代码的“语法”308
8.2.1.1 代码的三重维度308
8.2.1.2 对等关系与边际成本311
8.2.2 话语权的语法312
8.2.2.1 语言交换的经济313
8.2.2.2 话语、权力和主体316
8.2.3 场域与话语正当性的语法318
8.3 制度的话语转向:网络规则与意义结构322
8.3.1 开放与分享:客体的规则323
8.3.1.1 知识开放规则325
8.3.1.1.1 知识开放的代码规则326
8.3.1.1.2 以开放方式建立隐性知识蓄水池328
8.3.1.2 基于报酬递增的网络资源分享规则330
8.3.1.2.1 报酬递增与资源分享:双层经营331
8.3.1.2.2 免费模式与资源分享332
8.3.2 诚信与责任:主体的规则334
8.3.2.1 诚信:主体关系的行为规则334
8.3.2.1.1 诚信:有意义地实现权利的规则335
8.3.2.1.1.1 从历史与逻辑结合角度理解诚信335
8.3.2.1.1.2 从权利角度理解诚信340
8.3.2.1.2 社会资本:为人力资本注入信任345
8.3.2.1.2.1 正反两方面的意见345
8.3.2.1.2.2 诚信:化复杂为简单的权力349
8.3.2.2 责任:主体行为规则352
8.3.2.2.1 新商业文明的责任语境353
8.3.2.2.1.1 责任:推广的自我认同353
8.3.2.2.1.2 主体的环境及责任的内化355
8.3.2.2.2 面向未来的责任观: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356
8.3.2.2.2.1 个体担当356
8.3.2.2.2.2 家庭责任357
8.3.2.2.2.3 企业责任358
8.3.2.2.2.4 公共责任359
8.3.2.2.2.5 社会责任360
8.3.2.2.3 责任话语:个性道德与自律362
8.3.2.2.3.1 个性道德362
8.3.2.2.3.2 自律的涌现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