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句子的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句子的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4735798.jpg)
- 王永德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2850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汉语-句法-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句子的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理论背景1
1.1 语言学界对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2
1.2 汉语动词谓语句的发展4
1.2.1 不同标记程度动词谓语句的历时发展5
1.2.2 儿童对不同标记程度动词谓语句的发展8
1.3 与标记理论联系密切的原型理论9
1.3.1 原型的存在及其特点9
1.3.2 原型理论对句子标记程度的解释11
1.4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3
1.4.1 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研究取向14
1.4.2 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加工研究取向17
1.4.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标记迁移19
1.5 语言加工的竞争模型及其对语言习得过程的解释25
1.5.1 竞争模型25
1.5.2 语言习得认知加工过程26
1.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28
1.6.1 语言学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28
1.6.2 心理学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30
2.1 问题的提出33
第二章 研究设计33
2.2 研究内容和假设35
2.2.1 研究内容35
2.2.2 研究假设36
2.3 材料37
2.3.1 句式来源及其数据库编制37
2.3.2 所研究句式的价值40
2.3.3 所研究句式的标记程度43
2.3.4 汉语和英语、日语、韩语在相关语法规则上的异同45
2.4.1 研究途径47
2.4 方法47
2.4.2 研究技术49
2.4.3 数据分析方法52
2.5 被试53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55
3.1 汉语被试55
3.1.1 理解不同句式55
3.1.2 表达不同句式64
3.1.3 对不同句式难易程度的主观评价67
3.2 留学生被试67
3.2.1 理解不同句式67
3.2.2 表达不同句式80
3.2.3 对不同句式难易程度的主观评价85
3.3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比较87
3.3.1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反应时上的差异87
3.3.2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反应模式上的差异88
3.3.3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句法表达成绩上的差异94
3.3.4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语义表达成绩上的差异97
3.3.5 留学生被试和汉语被试主观评价等级上的差异97
第四章 总的讨论101
4.1 句式标记程度与其加工难易程度、难度主观评价的关系101
4.1.1 五组被试在各句式上反应指标与其标记等级的关系102
4.1.2 五组被试在四个指标中的表现110
4.2 汉语句子标记因素对不同母语被试加工的影响120
4.2.1 施事位置120
4.2.2 VP位置122
4.2.3 补语122
4.2.4 施受形式标记125
4.3 汉语语法特点对母语为英语、日语和韩语学习者的影响125
4.3.1 无标记的主动宾句127
4.3.2 有标记的主题句和存现句129
4.3.3 有形式标记的“把”字句和“被”字句130
4.3.4 汉语句子习得方式的多样性132
第五章 结论133
参考文献138
附录150
附录1 实验中使用的句子及其在微机上呈现格式举例150
附录2 八个句式相对标记特征表152
附录3 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初等)154
附录4 对被试表达八个句式的评分规则158
附录5—1 五组被试反应时多因素分析边际均值系列组图162
附录5 本研究的其他有关图162
附录5—2 三组留学生被试反应时组间主效应边际均值组图167
附录5—3 三组留学生被试反应正确率组间主效应边际均值组图168
附录6 本研究的其他有关表169
附录6—1 三组留学生对不同句式反应时、反应正确率和句法表达成绩主效应均值配对比较系列表169
附录6—2 汉语被试和留学生被试对不同句式反应时、反应模式、句法表达成绩多重比较系列表172
附录6—3 五组被试反应模式速度-准确性权衡检验系列表177
附录6—4 五组被试对不同句式反应时、反应正确率与这些句式标记程度关系系列表182
附录6—5 五组被试反应模式系列表184
附录6—6 五组被试对不同句式句法表达成绩、主观难度评价与这些句式标记程度关系系列表188
附录6—7 五组被试对不同句式加工难易程度、主观评价等级与其标记程度关系系列表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