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4740640.jpg)
- 王桂新,殷永元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9450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37页
- 主题词:人口增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从“人口爆炸”到“增长的极限”1
1.1.1 “人口爆炸”1
1.一个跨世纪话题:人口与可持续发展1
图1.1.1 产业革命、环境·医学革命与世界人口增长2
表1.1.1 世界人口每增10亿所需的时间4
图1.1.2 世界人口倍增时间的演变5
1.1.2 “增长的极限”5
图1.1.3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关系9
1.1.3 人口变动的不平衡与人口问题的多元化10
1.2.1 国际社会的努力13
1.2 创造未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3
1.2.2 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17
1.3 关于上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8
1.3.1 研究上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8
1.3.2 有关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述评19
1.3.3 本书研究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21
2.大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研究24
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4
2.1.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24
2.1.2 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33
2.2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41
2.2.1 人口的基本属性及可持续发展41
2.2.2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47
表2.2.1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48
图2.2.1 人口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52
表2.2.2 人口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53
图2.2.2 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4
2.3.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5
2.3 大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特征55
2.3.2 大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57
2.3.3 大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系统特征58
2.3.4 大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系统作用机理62
图2.3.1 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人口比例的增长63
表2.3.2 上海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990~1997年)67
表2.3.1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及农村居民家庭年消费水平的变化(1990~1995年)67
2.4 大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77
图2.4.1 人口承载量潜力分析过程78
表2.4.1 消费—土地利用矩阵(生态足迹系数)82
图2.4.2 SEEA系统的主要结构85
图2.4.3 城市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完成步骤88
表2.4.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90
表2.4.2 SCOPE可持续发展指标矩阵90
2.5 大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实例简介93
2.5.1 几种常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95
2.5.2 一些国家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例简介103
2.5.3 大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向113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上海人口增长118
3.上海人口及其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118
3.1.1 近代上海的人口增长118
表3.1.1 近代上海的人口增长(1852~1949年)119
3.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户籍人口的增长120
表3.1.2 上海人口与全国人口增长的比较(1949~1997年)121
图3.1.1 上海户籍人口的增长(1949~1997年)123
图3.1.2 人口转变理论模式126
表3.1.3 上海人口的出生、死亡与自然增长率(1950~1997年)128
图3.1.3 上海的出生、死亡与人口转变129
表3.1.4 上海人口迁移状况(1950~1997年)131
图3.1.4 上海人口迁移率变动(1950~1997年)133
表3.1.5 上海省际人口迁移状况(1980~1997年)135
3.2 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137
3.2.1 人口与现代经济增长138
表3.2.2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上海的人口与经济增长140
表3.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的人口与经济增长140
3.2.2 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141
表3.2.3 上海主要年份从业劳动力及就业结构变动142
表3.2.4 上海劳动力雇用弹性的变化144
表3.2.5 上海从业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及其变化145
表3.2.6 上海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152
3.2.3 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154
3.2.4 少子·高龄化与经济负担156
表3.2.7 上海退休人数、支付退休金及相当于职工总数、职工工资总额比例的增长157
3.3 人口变动与社会发展159
3.3.1 少子·高龄化与教育发展159
表3.2.8 上海在职与非在职职工医疗费用增长变动的比较159
表3.3.1 上海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幼儿变动状况(1978~1997年)160
表3.3.2 上海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与教职员数变动(1978~1997年)161
3.3.2 少子·高龄化与失业及贫困162
表3.3.3 上海城镇失业人数及失业率(1978~1997年)163
3.3.3 人口迁移控制与流动人口问题164
3.4 人口变动与环境发展166
表3.4.1 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及住房投资额167
3.5 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及其演变168
4.1.1 人口预测的对象区域172
4.1 人口预测方法及有关说明172
4 上海未来人口、家庭变动趋势预测172
4.1.2 数据来源及其调整173
4.1.3 人口预测方法与预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177
图4.1.1 根据同批人变化率法预测区域人口的计算作业程序框图178
表4.1.1 本预测关于预测年份、年龄组的划分及有关字母含义的说明180
4.1.4 人口预测的三个主要假定180
表4.1.2 上海各区县儿童妇女比与出生幼儿(0~4岁)性别比(1996年)181
4.2.1 人口增长未来变动趋势182
4.2 人口增长与高龄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82
表4.2.1 上海未来人口增长变动趋势三方案预测(1996~2030年)184
表4.2.2 上海未来人口增长变动趋势预测(1996~2030年)186
4.2.2 人口高龄化未来发展趋势187
图4.2.1 上海市人口增长变动趋势及特征187
表4.2.3 上海未来人口高龄化发展趋势预测(1996~2025年)188
图4.2.2 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基本类型189
图4.2.3 上海户籍人口1年龄金字塔的演变(1996~2020年)190
表4.2.4 上海不同年龄组人口的增长变动Ⅰ(1996~2020年)191
表4.2.5 上海不同年龄组人口的增长变动Ⅱ(1996~2020年)193
表4.2.6 上海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高龄化和高龄人口的超高龄化(1996~2020年)194
4.3 人口地域分布未来变动趋势195
4.3.1 各预测区域未来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动195
表4.3.1 上海各预测区域未来人口的增长变动(1996~2030年)197
表4.3.2 上海各预测区域人口增长指数(1996~2030年)198
图4.3.1 上海各区县人口增长指数(2020年)199
4.3.2 各预测区域未来人口密度的变动趋势201
表4.3.3 上海各预测区域未来人口分布比例的变化(1996~2020年)201
表4.3.4 上海各区县未来人口密度变动趋势(1996~2020年)202
图4.3.2 上海各区县人口密度(1996年)203
图4.3.3 上海各区县未来人口密度(2020年)204
图4.3.4 上海各区县未来人口密度变动差异(1996~2020年)205
4.3.3 人口城市化的未来发展208
表4.3.5 上海未来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1995~2030年)210
4.3.4 各预测区域人口高龄化的未来发展210
表4.3.6 上海各预测区域人口高龄化未来发展趋势(1996~2020年)211
图4.3.5 上海人口高龄化水平的区县分布(1996年)214
图4.3.6 上海未来人口高龄化水平的区县分布(2020年)215
图4.3.7 上海中心城10区与郊区10区县人口金字塔的演变及差异216
图4.3.8 上海市中心4区与市中心外6区人口金字塔的演变及差异217
图4.3.9 上海郊区5区5县人口金字塔的演变及差异218
4.4.1 资料、预测内容和方法219
4.4 家庭户未来变动趋势预测219
4.4.2 主要假定、资料的调整和预测计算221
表4.4.1 上海家庭户、集体户及家庭户人口和集体户人口(1982~1995年)222
表4.4.2 上海与全国男女年龄别户主率及1人户发生率(1990年)223
表4.4.3 上海未来户籍人口的家庭户及其1人户变动趋势(1995~2025年)227
4.4.3 主要预测结果229
表4.4.4 上海未来户籍人口有65岁以上高龄人口家庭户变动趋势(1995~2025年)229
5.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一)233
5.1.1 少子·高龄化的劳动力效果233
5.1 少子·高龄化的劳动力效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33
表5.1.1 上海男女年龄别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率234
图5.1.1 上海男女年龄别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率(1990年)235
表5.1.2 上海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变动趋势(1996~2030年)236
5.1.2 少子·高龄化的劳动力效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38
表5.1.3 上海需求制约条件下劳动力需求参数的预测设定值与推算值240
表5.1.5 预测前景A:上海未来需求主导型经济增长Ⅰ(1995~2030年)241
表5.1.4 上海未来需求制约下的劳动力需求预测(1995~2030年)241
表5.1.6 预测前景A:上海未来需求主导型经济增长Ⅱ(1995~2030年)242
表5.1.7 上海未来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状况(1995~2030年)243
表5.1.8 预测前景B:上海未来劳动力供给制约下的经济增长Ⅰ(1995~2030年)245
表5.1.10 预测前景A、B的比较:上海未来劳动力需求制约与供给制约下的经济增长差异(1995~2030年)246
表5.1.9 预测前景B:上海未来劳动力供给制约下的经济增长Ⅱ(1995~2030年)246
图5.1.2 中国男女年龄别工作调动和务工经商人口的省际迁移率(1985~1990年)251
图5.1.3 上海人口高龄化对劳动力流动性的影响效果(1996~2030年)252
图5.1.5 日本人口高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果255
图5.1.4 日本劳动生产率的年龄分布模式255
图5.1.6 人口减少与人口素质的下降257
5.2.1 年龄别消费模式及其特征258
5.2 少子·高龄化的消费效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58
5.2.2 少子·高龄化的消费效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59
图5.2.1 日本年龄别人均消费支出(1989年)260
图5.2.2 修正设定的上海年龄别人均消费支出模式260
图5.2.3 上海人口增长和高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果(1996~2030年)262
5.3.1 高龄化与储蓄:两个重要假说265
5.3 少子·高龄化的储蓄效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265
图5.3.1 生命周期假说、高龄化与储蓄266
5.3.2 上海人口高龄化对储蓄的影响268
表5.3.1 上海市民储蓄意识与年龄的关系268
表5.3.2 上海不同年龄人口(家庭)储蓄养老“意识”的差异269
表5.3.3 上海市居民存款额的增长变动(1978~1997年)270
5.4 少子·高龄化与社会经济负担271
图5.3.2 上海市城乡居民人均存款额的增长变动271
5.4.1 上海未来从属人口抚养指数的变动272
表5.4.1 上海从属人口抚养指数的变动(1996~2030年)273
图5.4.1 上海从属人口抚养指数的变动(1996~2030年)273
5.4.2 少子·高龄化与社会公共费用负担275
图5.4.2 上海劳动力负担指数的变动(1995~2030年)276
表5.4.2 匈牙利年龄别社会公共费用负担指数277
5.4.3 少子·高龄化与退休金及医疗费用负担的增大279
图5.4.3 上海人口增长与高龄化对社会公共费用负担的影响效果(1996~2030年)280
表5.4.3 上海未来退休职工人数及支付退休金预测(2000~2030年)281
图5.4.4 日本年龄别人均一般医疗费(1977~1994年)283
图5.4.5 上海人口增长与高龄化对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效果(1996~2030年)284
5.5.1 卧床不起者与需护理老人的增长趋势286
5.5 少子·高龄化与老年生活、保健服务需求286
图5.5.1 日本年龄别人口的受诊率(1993年)287
图5.5.3 日本年龄别高龄人口痴呆症患者的发生率(1989年)288
图5.5.2 日本年龄别高龄人口卧床不起者的发生率(1984年)288
表5.5.1 上海未来卧床不起者和需护理老人的增长趋势(1996~2030年)289
5.5.2 老人保健、护理服务人员的需求与不足290
表5.5.2 上海老人福利院(敬老院)的发展(1994~1996年)291
表5.5.3 上海未来65岁以上高龄人口入住福利院人数和所需工作人员数的预测(1996~2030年)292
5.6 少子·高龄化的产业效果:“朝阳产业”与“夕阳产业”293
表5.5.4 上海未来老人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供给与不足(1996~2030年)293
6.1.1 少子·高龄化与教育发展295
6.1 少子·高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95
6.上海人口少子·高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二)295
表6.1.1 上海入学(园、所)适龄人口的增长变动趋势(1996~2030年)296
图6.1.1 上海入学(园、所)适龄人口的增长变动趋势(1996~2030年)297
表6.1.2 上海在校(园、所)学龄人口的增长变动趋势(1996~2030年)298
图6.1.2 上海在校(园、所)学龄人口的增长变动趋势(1996~2030年)298
6.1.2 少子·高龄化与医疗卫生发展299
6.1.3 少子·高龄化与科技创新301
6.1.4 少子·高龄化与失业及贫困303
图6.1.3 上海失业滞留劳动力的年龄模式304
图6.1.4 上海未来高龄化对劳动力失业风险的影响(1996~2030年)306
6.1.5 少子·高龄化与婚姻、家庭问题307
表6.1.3 上海对高龄老人的家庭抚养指数的变化(1996~2030年)311
6.1.6 家庭户变动与可持续发展312
6.2 少子·高龄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316
6.2.1 几个基本认识问题316
6.2.2 上海人口增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320
表6.2.1 上海耕地及乡镇人口人均耕地的变化(1978~1997年)324
表6.2.2 上海自来水生产、供应情况(1978~1997年)326
表6.2.3 上海能源消费量及消费增长速度(1978~1987年)327
表6.2.4 上海主要年份生活能源消费量327
表6.2.5 上海主要年份工业污染排放量329
表6.2.6 上海工业粉尘、生活垃圾等固体污染状况(1978~1997年)329
表6.2.7 上海市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的变化(1978~1997年)330
表6.2.8 上海的道路及公交线路建设的发展(1978~1997年)332
表6.2.9 上海住宅建设投资及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1978~1997年)333
7.上海人口分布、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336
7.1 大城市的现代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336
7.1.1 大城市现代城市化的一般趋势与基本模式336
图7.1.1 大城市地区城市化发展(人口分布变动)基本模式337
图7.1.2 大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分布及其变动339
图7.1.3 大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分布模式及其变动340
7.1.2 大城市的现代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340
7.2 上海人口分布变动与现代城市化的发展345
7.2.1 行政区划的调整:中心城的拓展346
7.2.2 人口分布变动与现代城市化的发展347
图7.2.1 卢湾、静安、普陀和长宁四区人口增长差异比较(1980~1995年)348
表7.2.1 上海中心城人口迁入率的地区差异(1985 1990年)349
表7.2.2 上海流入人口暂驻地的分布及其变动350
图7.2.2 上海中心城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动352
图7.2.3 上海中心城市中心以西方向上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动352
表7.2.3 上海人口地域分布变动及城市化的发展(1949~1997年)353
7.3 上海人口分布、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354
7.3.1 人口分布、城市化的主要矛盾和问题354
7.3.2 人口分布、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357
表7.3.1 上海中心城10区环境绿化的发展360
7.3.3 人口分布、城市化的未来动向与可持续发展364
8.1 适度人口理论与城市合理人口规模372
8.1.1 适度人口理论372
8.上海未来人口增长合理规模研究372
8.1.2 城市合理人口规模问题374
图8.1.1 从经济利益及费用关系来看的城市人口增长规模379
表8.1.1 影响城市合理人口规模的主要供给、需求制约因素381
图8.1.2 确定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一般步骤的程序框图384
8.2.1 关于未来人口增长规模预测386
8.2 上海未来人口增长规模研究述评386
表8.2.1 对上海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几种预测390
8.2.2 关于未来人口增长合理规模问题390
8.3 东京都人口规模增长的国际经验393
8.3.1 东京都人口增长变动特征394
表8.3.1 东京都的常住人口及其增长395
8.3.2 东京都人口分布变动特征396
图8.3.1 东京都全都及23个特别行政区的白天及夜间人口的增长变化(1960~1995年)396
图8.3.2 东京都23个特别行政区夜间人口、白天人口占全都同类人口比例的变化(1960~1995年)397
表8.3.2 东京都都心3区人口增长率的变动趋势399
表8.3.3 东京都人口集中地区的人口、面积及其人口占全都的比例400
8.3.3 东京都人口规模增长变动的经验400
8.4.1 基本思路和方法402
8.4 上海未来合理人口规模的再探讨402
8.4.2 上海未来合理人口规模的再探讨405
9.1.1 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系统413
9.上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优先目标综合评价413
9.1 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系统及评价方法413
图9.1.1 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系统414
9.1.2 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方法421
图9.1.2 城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模型430
表9.1.1 城市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得分标准432
9.2.1 指标的设计、调查和研究方法432
9.2 上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优先目标综合评价432
表9.2.1 上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433
表9.2.2 上海各经济、社会、环境指标对城市(总体)可持续发展的相对重要性438
表9.2.3 上海各人口指标对经济、社会、环境及城市(总体)可持续发展的相对重要性440
9.2.2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优先目标综合评价结果443
表9.2.4 对20个目标(指标)判断评价各优先等级排序的被调查者合计人数444
图9.2.1 被调查者判断评价的上海可持续发展优先目标(Ⅰ)446
图9.2.2 被调查者判断评价的上海可持续发展优先目标(Ⅱ)447
图9.2.3 被调查者判断评价的各人口因素对上海总体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相对重要性(Ⅰ)449
图9.2.5 被调查者判断评价的各人口因素对上海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相对重要性(Ⅲ)450
图9.2.4 被调查者判断评价的各人口因素对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相对重要性(Ⅱ)450
图9.2.6 被调查者判断评价的各人口因素对上海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相对重要性(Ⅳ)451
10.1 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456
10 选择和挑战:上海未来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456
10.2 上海未来人口变动与可持续发展458
10.2.1 未来人口变动及其影响459
10.2.2 未来人口变动及其影响的若干特征467
表10.2.1 上海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特征469
10.3 选择和挑战:上海未来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471
10.4.1 调整、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及其对上海未来人口增长的影响481
10.4 新形势下的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控制目标的基本构想481
表10.4.1 调整、改革和发展等新动因对上海户籍人口增长的可能影响487
10.4.2 未来人口增长规划与控制目标的基本构想488
10.4.3 实现未来人口增长控制目标的基本原则和对策措施489
表10.4.2 上海未来人口增长规划与控制目标(2000~2030年)489
参考文献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