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生产许可达标手册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全生产许可达标手册 第3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4741975.jpg)
- 郭鉴矩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13232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35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安全生产许可达标手册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903
第六篇 安全生产许可达标必要条件之六——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第四章 工伤认定的条件规定和操作要求903
第一节 工伤、视同工伤、非工伤903
一、可认定工伤的情形903
二、视同工伤的情形906
三、非工伤的情形908
第二节 工伤认定的操作908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时限908
二、工伤认定的部门909
三、工伤认定的申请和受理910
二、对工伤认定争议的举证责任911
一、对事故的调整核实911
第三节 工伤事故的核实和认定911
三、工伤事故认定的时限和回避规定912
第五章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和鉴定办法913
第一节 劳动能力鉴定规定和工伤评残标准913
一、劳动鉴定的作用和政策依据913
二、工伤评残标准的制定914
三、评残标准简介915
第二节 劳动能力鉴定实施办法916
一、劳动能力鉴定的实施916
二、其他问题917
第一节 工伤保险待遇和标准919
一、工伤赔偿国际公约和有关原则919
第六章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和政策919
二、改革前工伤待遇的情况和问题920
三、《保险条例》规定的待遇标准和实施922
四、新旧待遇关系问题924
第二节 处理工伤保险待遇的政策925
一、关于计发工伤待遇的工资基数问题925
二、关于伤残抚恤金与基本养老金的关系926
三、关于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关系926
四、关于出国工作的工伤待遇问题927
五、其他有关人员工伤待遇政策928
第一节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职责929
一、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负责征收工伤保险费929
第七章 工伤保险的监督与管理929
二、核查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负责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的记录930
三、进行工伤保险的调查、统计931
四、按照规定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932
五、按照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933
六、为工伤职工或者其他直系亲属免费提供咨询服务933
第二节 服务部门与经费结算管理933
一、服务部门的选择及服务协议的签定933
二、费用的使用核查和结算935
第三节 工伤保险基金的监督936
一、行政和审计监督936
二、社会的监督937
三、工会组织的监督937
二、工伤保险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938
第四节 工伤保险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938
一、工伤待遇争议的解决938
第八章 工伤保险行政争议处理940
第一节 工伤保险行政争议概述940
一、工伤保险行政争议的定义940
二、工伤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适用范围及处理方式940
第二节 工伤保险行政争议的情形及程序941
一、提起申请复议的情形941
二、申请和办理行政复议的程序942
第三节 工伤保险行政复议的受理和处理943
一、工伤保险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943
二、对行政复议案件处理的相关规定944
一、行政复议决定书及其事项945
第四节 工伤保险行政复议决定及执行945
二、对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与行政诉讼946
第九章 违反工伤保险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947
一、挪用工伤保险基金的法律责任947
二、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违法的责任947
三、经办机构人员违法的责任947
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责任947
五、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个人违法的责任948
附录一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家标准949
附录A 判定基准的补充965
附录B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分级968
附录C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996
工伤保险条例1002
附录二 相关法律1002
《工伤保险条例》释义1013
第七篇 安全生产许可达标必要条件之七——必须采取职业危害防治措施1089
第一章 职业病的预防与防护1089
第一节 神经毒性的预防1089
一、毒性测试1089
二、工程技术控制1090
三、个人防护用具1090
四、行政管理1090
五、工人享有知道的权利1090
六、工人的健康监护1090
七、慢性中毒的早期预防1091
八、早期慢性中毒的诊断1092
第二节 职业性肺病的预防1093
一、职业性肺病预防概述1093
二、职业性肺病的预防技术措施1094
三、就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1095
四、制订卫生标准1098
五、患者的管理1099
第三节 职业性癌症的预防1100
一、对职业危害进行监督和筛选1101
二、环境控制和个人防护1103
第四节 职业性眼面部损伤预防1104
一、对红外线、紫外线辐射的防护1104
二、对电磁辐射的防护1113
三、对激光的防护1116
四、对电离辐射的防护1122
五、对化学物质和粉尘的防护1124
六、对机械性损伤的防护1127
七、对高温高热的防护1132
第五节 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1133
第二章 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1140
第一节 眼睛和面部防护1140
第二节 脚和腿部防护1144
一、防护种类1144
二、使用与保养1145
一、头部损伤1146
第三节 头部防护1146
二、安全头盔1147
三、性能检验1147
四、安全头盔的选择1148
第四节 听力防护1151
一、听力防护器(扩耳器)1151
二、最后防线1152
三、分级系统及使用方法1152
四、长法与NRR的比较1155
五、试验资料的可靠性1155
六、实验室内部和各实验室之间的差异1155
七、选择防护的重点1155
八、封闭效应1156
九、交流效应1157
十、护耳器的使用1157
十一、最好的听力保护器(护耳器)1159
第五节 防护服1160
一、危害1160
二、化学性危害1160
三、屏障的化学阻抗性1161
四、物理性危害1162
五、生物性危害1163
六、防护类型1163
八、个别性能和要求1165
七、批准、证明和标准1165
九、教育和培训1166
十、维护1166
十一、使用和滥用1167
第六节 呼吸防护1168
一、呼吸危害1168
二、呼吸器的类型1169
三、呼吸防护计划1170
四、影响呼吸器计划的问题1173
五、面部毛发(胡须)1173
六、眼镜和其他防护设备1174
七、对选择呼吸器的建议步骤1174
八、危害测定的步骤1175
十、特殊呼吸器的选择步骤1176
九、对暴露的估算1176
十一、适合性检验的建议程序1179
十二、适合性检验的程序1179
第三章 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1181
第一节 职业病监测1181
职业卫生监测的功能1182
确认职业病的难点1182
职业病监测资料来源的方式1183
利用生命统计和其他一般卫生数1190
结论1194
第二节 职业危害监测1194
危害监测实例1196
危害监测的目的1196
结论1198
第三节 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监测方法1198
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方法1199
发展中国家监测中的问题1199
职业安全卫生监测的内容1199
适合发展中国家有企业安全卫生监测方法1200
结论1203
第四节 职业损伤和职业病分类系统的制定与应用1203
背景1203
分类系统1204
第四章 职业卫生、危险识别及环境评价1211
第一节 职业卫生学与职业卫生的实施1211
一、概念与定义1212
二、职业卫生实践1213
三、职业卫生、危险性评价与其管理之间的联系1220
四、职业卫生项目和服务1222
五、职业卫生工作者道德的国际准则1228
第二节 危害因素的识别1234
一、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类1237
二、化学物质、生物因素和物理因素1239
第三节 作业环境评价1241
一、危害的监测及监测方法1241
二、医学监护1241
三、环境和生物监测1242
四、接触途径1242
五、初访调查1243
六、室内空气质量调查1244
七、采样和测量方案1245
八、测量技术1250
第四节 对危害控制的措施和方法1257
第五节 接触评价和职业接触限值1262
一、接触监测和剂量预测1263
二、接触的生物监测与生物标志物1265
三、时间窗分析1266
四、职业接触限值1267
附:相关法律1277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277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释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