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宗教心理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宗教心理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4758111.jpg)
- (英)麦克·阿盖尔(Michael Argyle)著;陈彪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927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宗教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宗教心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表格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心理学与宗教的关系1
第一节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古典冲突1
图表目录3
第二节 科学与宗教之间冲突的消解5
第三节 心理学与宗教之间的新冲突7
一、行为主义8
二、心理分析10
第四节 主流心理学社会的与相关的领域11
第五节 后面章节的内容14
第六节 小结15
第二章 社会化16
第一节 导论16
第二节 家庭的社会影响17
第三节 宗教教育20
第四节 皈依21
第五节 关于皈依的一些理论22
一、社会心理学22
二、巴特森的理论23
三、弗洛伊德的理论24
第六节 不同种类的皈依25
第七节 人格因素25
第八节 皈依的后果26
表格目录27
表2—1 40个反皈依者报告离开教派的原因27
一、儿童:4岁~14岁27
第九节 不同年龄段的宗教27
二、青少年和青年:13岁~23岁28
表2—2 持有传统信念的青少年的百分比29
三、成人:23岁~60岁29
四、老年人:60岁以上30
第十节 小结和讨论31
第二节 人格与宗教32
第一节 导论32
第三章 人格的影响32
第三节 对宗教性的测量33
一、对宗教的态度33
表3—1 有关认同和融合的测量34
二、信念35
三、宗教行为35
四、宗教经验35
第四节 与一般人格特质的关系35
第五节 专制主义37
第六节 教条主义38
表3—2 宗教性与右翼专制主义的相关38
图表目录39
图3—1 教条主义以及(a)天主教徒和(b)循道宗信徒对其他宗教的拒纳39
第七节 暗示感受性40
第八节 自我实现者40
第九节 追寻意义41
第十节 荣格的心理类型42
一、男性和女性的宗教性44
第十一节 宗教上的性别差异44
二、性别差异的程度45
一、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人格差异46
第十二节 对宗教上存在性别差异的解释46
二、父母形象的投射47
第十三节 小结48
三、就业的影响48
第一节 导论50
第四章 宗教经验的范围和种类50
第二节 宗教经验的种类51
表4—1 英国宗教经验的种类53
第三节 有一种核心的宗教经验吗?56
表4—2 斯特斯的宗教经验核心性质清单57
表4—3 格利雷的宗教经验描述词59
表4—4 对宗教影响的衡量尺度的因素分析59
第四节 对宗教经验的调查61
表4—5 “你曾感到好像你离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非常近,并被她从你自己之中提拔出来吗?”62
表4—6 “那种经验大致持续多长时间?”62
表4—7 被报告的心理体验63
第五节 小结64
第五章 宗教经验的原因和结果65
第一节 导论65
第二节 宗教经验的种种触发因素66
一、音乐66
表5—1 宗教经验的触发因素66
表5—2 有关音乐和宗教影响的共同条目之比较67
二、祈祷和入静68
表5—3 音乐经验的因素构成量表69
三、药物69
表5—4 墨西哥致幻蕈素对神秘经验的影响71
四、隔离与感觉的丧失72
五、精神痛苦72
第三节 人格因素73
第四节 传统和社会化的影响75
一、积极的情绪、幸福感77
第五节 宗教经验的影响77
二、利他的态度78
三、宗教生活78
四、对自我的态度78
第六节 对宗教经验的解释79
五、一般健康状况79
第七节 小结与讨论81
第一节 导论82
第六章 宗教信念82
第二节 关于信念的调查83
表6—1 英国和美国的宗教信念84
第三节 宗教正统性的测量85
图6—1a 对非宗教陈述“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发现有老虎”的判断的确定性程度86
图6—1b 对宗教陈述“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圣子”的判断的确定性程度87
表6—2 凯利的排外的—普世的连续体88
第四节 信教者脑中想的是什么?88
表6—3 上帝的形象89
第五节 信念是字面意义上的还是比喻意义上的?93
表6—4 亨特信念测量表举例93
表6—5 范德兰斯量表举例94
表6—6 探求量表94
图6—2 伍尔夫的信念类别图式95
第六节 信念与情感99
第七节 信念的行为基础101
第八节 小结102
第七章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宗教信念的解释104
第一节 导论104
第二节 弗洛伊德论宗教的象征意义105
一、上帝是父亲形象的投射105
二、图腾与禁忌107
三、一种幻觉的未来108
四、宗教中性的象征109
五、宗教是一种神经症110
六、弗洛伊德对宗教解释的小结110
第三节 荣格与宗教的象征意义111
一、原型113
二、荣格和某些基督教信念114
三、荣格的心理类型116
四、对荣格宗教观的评价117
第八章 崇拜和祈祷119
第一节 导论119
第二节 崇拜120
一、崇拜中的音乐121
二、团体内的崇拜123
三、牧师和神职人员124
第三节 献祭125
第四节 祈祷129
表8—1 美国的祈祷频率129
表8—2 祈祷类别129
一、请愿式祈祷130
表8—3 参与4种祈祷的“通常”频率130
二、冥想式祈祷131
三、仪式性祈祷131
四、口语式祈祷131
五、祈祷有效吗?132
六、祈祷的本质133
第五节 小结133
第一节 导论135
第九章 仪式与卡里斯玛135
第二节 通过仪式和其他仪式136
表9—1 用在通过仪式中的象征137
图9—1 田纳西州的摸蛇140
第三节 卡里斯玛式的宗教142
一、多伦多祈福会145
二、灵语147
第四节 宗教治疗149
第五节 小结和说明150
第十章 幸福以及宗教的其他益处和代价151
第一节 导论151
第二节 幸福152
表10—1 教会成员资格及其在一种调节指标上的得分153
第三节 对死亡的恐惧155
第四节 婚姻158
表10—2 离婚率和教堂出席率159
第五节 工作及其成就160
表10—3 美国的宗派和成就162
表10—4 1957年按主导地位的宗教传统划分的国家组织的中等单位资本收入162
第六节 对社会的益处和代价163
第七节 个人为宗教所付出的代价164
第八节 小结165
第一节 导论167
第十一章 身心健康167
表11—1 经常去教堂的人和其他人的死亡率(每1000人)168
第二节 健康168
一、神职人员的健康170
第三节 心理健康171
二、宗教治疗171
一、内在宗教取向171
二、宗教应对172
三、精神病人的宗教173
第四节 原教旨主义者174
一、教派成员175
二、神职人员176
第五节 自杀177
第六节 小结及讨论179
第一节 导论180
第十二章 道德的宗教起源和其他起源180
一、文字出现以前的社会181
第二节 道德和宗教的历史发展181
三、犹太教徒182
四、伊斯兰教信徒182
二、希腊人和罗马人182
五、其他世界宗教183
六、基督教184
第三节 道德的生物学起源185
第四节 社会学习——父母的影响187
第五节 同龄人的影响189
第六节 宗教怎样影响道德190
第七节 宗教教育和指导193
第八节 宗教辅导194
表12—1 使用不同方法的宗教辅导员的百分比195
第九节 小结196
第十三章 宗教对行为的影响198
第一节 导论198
第二节 慈善199
第三节 犯罪与越轨行为201
图13—1 美国因所有宗教和非宗教原因捐献出的家庭收入的百分比201
第四节 性行为203
一、婚外性行为204
表13—1 美国的宗教和性行为204
表13—2 对性行为的态度205
二、婚前性行为205
五、全部的性活动206
六、小结206
第五节 偏见206
四、避孕和堕胎206
三、同性恋206
图13—2 偏见和教堂出席率208
第六节 帮助和利他主义210
第七节 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212
第八节 小结214
第十四章 世俗化及宗教的现状216
第一节 导论216
第二节 20世纪的英国宗教217
表14—1 英国的宗教状况217
一、教堂出席率218
二、教会成员数218
三、信念218
四、主日学校219
第三节 不同教宗的变化219
五、个人的灵修219
图14—1 英国循道宗的兴衰[在1800—1850、1860—1932、1933—1968这些年间的卫斯理循道宗和循道宗的成员密度(百分比)]220
图14—2 1900—1970年间的英国新教徒和天主教徒[1900—1968年间英国主要新教教会的教徒人数及估计的天主教徒人数(百万)]221
图14—3 英国教派组织的增长[1900—1970年间的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耶和华见证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教徒人数(千计:半对数的坐标图)]222
表14—2 英国社会阶层和宗教性的两种测量方法:(a)对宗教的委身和投入(b)每周教堂出席率223
第四节 20世纪的美国宗教224
表14—3 美国的宗教状况(1990年超过15岁的美国人中的百分比;括号中是英国的数字)224
二、教堂出席率225
一、教会成员数225
图14—4 1952—1971年间的美国教堂出席率(由盖洛普民意测验和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测量的教堂出席率趋势比较)225
六、宗派的变化226
四、感觉226
三、信念226
五、其他指数226
第五节 对美国的宗教性的解释227
图14—5 美国严格教会的增长:(a)循道宗支派(b)信义宗支派(c)归正宗支派(d)浸礼宗支派229
第六节 世俗化232
第七节 宗教活动减少了吗?232
第八节 现在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更小了吗?233
一、自杀233
三、性行为234
二、出生率234
五、违法235
六、健康235
七、工作伦理235
四、离婚235
八、群际关系236
第九节 社会已变得“非神圣化”了吗?236
第十节 小结237
第十五章 新宗教运动的兴起239
第一节 导论239
第二节 新教教派组织240
一、领导者242
二、成员243
三、招募成员244
四、崇拜仪式244
五、实践活动245
六、团结和忠诚245
七、更纯洁的生活245
十、信念246
九、与家庭和社会分离246
八、消极的形象246
第三节 膜拜团体249
一、千禧年主义和船货膜拜团体251
第四节 第三世界的新兴宗教251
二、革命和军事运动252
三、通过魔法而重生:鬼舞252
四、佩奥特膜拜团体253
五、魔法253
七、非洲的五旬节教派254
六、巴西的五旬节教派组织254
八、韩国的巨型教会255
第五节 小结257
第十六章 有关宗教的结论259
第一节 心理学和宗教259
第二节 宗教经验261
第三节 仪式和其他的宗教行为262
第四节 宗教信念的本质263
第五节 宗教的益处264
第六节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265
第七节 心理学能解释宗教吗?266
第八节 宗教在消失吗?267
第九节 宗教有负面的影响吗?268
第十节 神学的喻意270
参考文献272
人名索引316
主题索引322
译后记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