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教材 诊断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教材 诊断学 第2版
  • 潘祥林,林熙绪,李秀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57962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8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07页
  • 主题词:诊断学-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教材 诊断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常见症状3

第1章 发热3

第2章 疼痛10

第3章 水肿19

第4章 皮肤黏膜出血21

第5章 呼吸困难23

第6章 咳嗽与咳痰26

第7章 咯血29

第8章 发绀31

第9章 心悸33

第10章 吞咽困难35

第11章 恶心与呕吐37

第12章 呕血39

第13章 便血41

第14章 腹泻43

第15章 便秘45

第16章 黄疸47

第17章 血尿52

第18章 尿频、尿急与尿痛54

第19章 少尿与多尿56

第20章 尿失禁与尿潴留58

第21章 眩晕60

第22章 惊厥62

第23章 意识障碍64

第二篇 接诊与病史采集67

第24章 接诊67

一、接诊技巧67

二、接诊注意事项67

第三节 病史采集的内容68

第二节 病史采集的方法与注意事项68

第25章 病史的采集68

第一节 病史的重要性68

第三篇 体格检查72

第26章 基本检查法72

第一节 视诊72

第二节 触诊73

第三节 叩诊74

第四节 听诊76

第五节 嗅诊77

第27章 一般检查78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78

一、性别78

二、年龄78

三、生命征78

五、营养状态80

四、发育与体型80

六、意识状态81

七、语调与语态81

八、面容与表情82

九、体位83

十、姿势83

十一、步态84

第二节 皮肤85

一、颜色85

二、湿度与出汗86

三、弹性86

四、皮疹86

七、蜘蛛痣与肝掌87

五、皮肤脱屑87

六、皮下出血87

八、水肿88

九、皮下结节88

十、溃疡与糜烂88

十一、瘢痕89

十二、毛发89

第三节 淋巴结89

一、正常表浅淋巴结89

二、淋巴结的检查90

三、临床常见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与特点91

第28章 头部92

一、头颅92

二、头部器官92

二、颈部的皮肤与包块99

三、颈部血管99

一、颈部的外形、姿势与运动99

第29章 颈部99

四、甲状腺100

五、气管101

第30章 胸部102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102

一、骨骼标志103

二、垂直线标志103

三、自然陷窝和解剖学区域104

第二节 胸壁、胸廓及乳房104

一、胸壁104

二、胸廓105

三、乳房106

一、视诊107

第三节 肺和胸膜107

二、触诊109

三、叩诊109

四、听诊111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15

一、大叶性肺炎115

二、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115

三、支气管哮喘116

四、胸腔积液116

五、气胸117

第五节 心脏检查118

一、视诊118

二、触诊119

三、叩诊120

四、听诊121

第六节 血管检查131

一、脉搏131

二、血压133

三、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134

第七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35

一、二尖瓣狭窄135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35

三、主动脉瓣狭窄136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6

五、心包积液136

六、心功能不全137

第31章 腹部139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139

一、体表标志139

二、腹部分区140

第二节 视诊141

一、腹部外形142

二、呼吸运动143

三、腹壁静脉143

四、胃肠形和蠕动波144

五、腹壁其他情况144

第三节 触诊145

一、腹壁紧张度146

二、压痛及反跳痛146

三、脏器触诊147

四、腹部包块152

五、液波震颤153

六、振水音153

二、肝及胆囊叩诊154

三、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154

第四节 叩诊154

一、腹部叩诊音154

四、移动性浊音155

五、肋脊角叩痛156

六、膀胱叩痛156

第五节 听诊156

一、肠鸣音156

二、血管杂音157

三、摩擦音157

四、搔弹音157

第六节 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58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158

四、急性阑尾炎159

三、肝硬化159

二、急性腹膜炎159

五、肠梗阻160

六、腹部包块160

第32章 生殖器、肛门与直肠162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162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163

第三节 肛门与直肠164

第33章 脊柱与四肢166

第一节 脊柱166

一、脊柱弯曲度166

二、脊柱活动度166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167

第二节 四肢与关节167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169

第34章 神经系统检查169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171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173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174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178

一、自主神经对内脏及器官的作用178

二、临床常用检查方法179

第35章 全身体格检查180

一、全身体格检查的目的与要求180

二、全身体格检查的项目与内容180

第四篇 器械检查184

第36章 心电图184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84

一、心电图产生的原理184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186

三、心电图的导联体系188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190

一、心电图的测量190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192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195

一、心房肥大195

二、心室肥大197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199

第五节 心肌梗死201

一、基本图形及机制201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201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203

四、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图形改变和鉴别诊断205

第六节 心律失常205

一、心律失常的解剖学基础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205

二、心律失常概述207

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208

四、期前收缩210

五、异位性心动过速212

六、扑动与颤动213

七、传导异常214

八、逸搏与逸搏心律221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223

第八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225

第37章 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227

第一节 心电向量图227

第二节 动态心电图228

第三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230

第四节 经食管心房调搏232

一、肺容积235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235

第38章 肺功能检查235

二、通气功能237

三、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238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240

一、弥散功能检查240

二、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240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检查241

一、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241

二、用力呼气中段流量241

三、闭合容积与闭合容量242

四、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243

第四节 动脉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243

一、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243

二、酸碱平衡245

第二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251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51

第39章 内镜检查251

第一节 内镜基本知识251

二、检查方法252

三、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诊断253

第三节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253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53

二、检查方法254

三、结肠疾病的内镜诊断255

第四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255

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56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258

二、主要内容260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的基本概念260

一、基本概念260

第五篇 实验室检查260

第40章 概论260

第二节 标本采集与处理261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61

二、骨髓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62

三、排泄物、体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62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与评价262

一、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262

二、参考值263

三、检验质量的保证263

四、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263

五、检验结果与解释264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265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265

第41章 血液检查265

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268

附:类白血病反应272

三、网织红细胞计数273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74

五、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平均值275

附: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278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279

一、确诊溶血性贫血的检查279

二、溶血原因分析280

第三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283

一、血管壁有关的检测283

二、血小板有关的检测285

三、凝血因子有关的检测290

四、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有关的检测294

五、纤溶活性有关的检测296

六、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297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302

第五节 血型与配血303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303

二、其他血型系统306

第42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307

第一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307

第二节 血细胞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点307

一、血细胞生成307

二、血细胞发育演变一般规律309

三、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309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及方法313

一、低倍镜检查313

二、油镜检查313

三、血涂片检查315

四、检查结果的分析317

五、正常骨髓象318

第四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318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319

二、苏丹黑B染色319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319

四、特异性酯酶染色320

五、非特异性酯酶染色320

六、糖原染色320

七、铁染色321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321

一、贫血321

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323

三、白血病324

五、多发性骨髓瘤326

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26

第一节 尿液一般检查328

一、尿液一般检查328

第43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328

二、尿液的其他检查336

第二节 粪便检查339

一、标本采集339

二、检验项目340

第三节 痰液检验342

一、标本采集342

二、检验项目342

第四节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344

一、胃液检验344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345

三、标本采集347

四、检验项目347

一、脑脊液检验适应证347

二、脑脊液检验禁忌证347

第五节 脑脊液检验347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350

一、积液的分类350

二、检验内容351

三、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352

第七节 生殖系统体液检验352

一、阴道分泌物检验352

二、精液检验354

三、前列腺液检验355

第44章 肾功能试验357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试验357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测定357

二、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358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359

一、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359

三、血清尿酸测定359

二、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361

第三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362

一、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362

二、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碱负荷试验)363

第四节 酸碱失衡试验363

一、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363

二、血气分析364

第45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365

第一节 概述365

第二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365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365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367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367

四、胆汁酸代谢检查368

五、摄取、排泄功能检查369

六、血清酶学检查369

七、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查371

第三节 肝脏病检验项目的评价与选择375

第46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377

第一节 血糖与胰岛素检测377

一、空腹血清葡萄糖检测377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77

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378

四、血清C-肽检测378

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378

一、血清脂质的组成379

第二节 血清脂质及脂蛋白检测379

二、血清脂蛋白的组成、分类及来源380

三、血清载脂蛋白检测381

第三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382

一、血清钾测定383

二、血清钠测定383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384

四、血清钙测定384

五、血清无机磷测定385

六、血清镁测定386

七、血清锌测定386

八、血清铜测定387

第四节 血清铁及其代谢动力学的有关检测387

一、血清铁测定387

三、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测定388

二、总铁结合力测定388

四、血清铁蛋白测定389

第五节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的测定389

一、心肌酶检测389

二、心肌蛋白的测定391

第六节 内分泌激素检测392

一、甲状腺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检测393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394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检测396

四、性腺激素检测396

五、垂体激素检测397

第47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400

第一节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400

一、免疫球蛋白检查400

二、轻链和重链检查400

一、T淋巴细胞检查401

第三节 T、B淋巴细胞检查401

第二节 血清补体检查401

二、补体C3测定401

一、补体活性测定401

二、B淋巴细胞检查402

三、T、B淋巴细胞的分化抗原检测402

第四节 感染免疫检测403

一、细菌感染免疫检测403

二、病毒感染免疫检测405

三、寄生虫感染免疫检测407

四、性传播疾病免疫检测408

五、其他感染免疫检测409

第五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410

一、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检测410

二、糖脂类肿瘤标志物检测412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413

第六节 自身免疫检测414

一、类风湿因子测定414

二、抗核抗体测定415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416

第七节 其他免疫检测417

一、C反应蛋白测定417

二、冷球蛋白测定418

三、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418

第48章 病原体检查419

第一节 标本采集、运送的注意事项419

第二节 常用的检查方法421

第三节 检查结果的分析与应用423

第二节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427

第一节 病历书写的意义427

第六篇 病历、诊断与临床思维427

第49章 病历427

第三节 病历的种类、格式与内容428

一、门(急)诊病历428

二、住院期间病历430

第50章 临床诊断444

第一节 诊断疾病的步骤444

第二节 临床诊断的方法、内容与格式445

第51章 临床思维方法447

第一节 临床思维方法的重要作用447

一、概述447

二、临床工作特点447

三、诊断思维要点448

四、临床思维的基本步骤449

二、临床思维的基本方法450

一、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450

第二节 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450

第三节 临床思维常见的误区451

一、客观原因452

二、主观原因453

附录A 临床检查常用参考值454

体格检查454

心电图454

肺功能455

临床检验参考值456

一、血液456

二、骨髓463

三、尿液465

四、肾功能检查466

六、胃液467

五、粪便467

七、十二指肠引流液468

八、脑脊液468

九、精液469

十、前列腺液469

十一、内分泌功能检查470

附录B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472

一、皮内注射472

二、皮下注射473

三、肌内注射473

四、静脉注射474

五、导尿475

六、洗胃475

七、灌肠与排气476

八、鼻饲477

九、肠膜腔穿刺术478

十、腹膜腔穿刺术479

十一、骨髓穿刺术480

十二、腰椎穿刺术481

十三、肝穿刺抽脓术482

十四、心包穿刺术482

十五、淋巴结穿刺术483

十六、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484

十七、静脉压测定484

十八、乙状结肠镜检查术484

十九、基础代谢率测定485

二十、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486

参考文献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