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对策
  • 钱之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154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药物副作用-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药物不良反应概论1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概念1

目录1

第二节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4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5

三、其他因素8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9

一、甲型不良反应发生机制9

二、乙型不良反应发生机制11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重大“药害”事件12

一、目前常用的ADR监测系统17

第五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17

二、ADR监测技术的开发18

三、ADR监测的社会性与国际合作19

四、药物不良反应资料的获取20

五、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20

第六节 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23

一、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24

二、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32

三、药物在体外相互作用35

第2章 药源性疾病37

第一节 药源性肝脏疾病37

一、引起急性肝损害的药物39

二、引起其他类型肝损害的药物41

三、药源性肝脏疾病的对策43

第二节 药源性肾脏疾病47

一、常见的药源性肾病48

二、药源性肾脏疾病的对策56

第三节 药源性心血管疾病59

一、药源性心力衰竭59

二、药源性心律失常62

三、药源性高血压66

四、药源性低血压69

五、药源性肺动脉高压70

六、其他药源性心血管疾病71

第四节 药源性造血系统疾病72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73

二、粒细胞减少/缺乏症75

三、血小板减少症76

四、溶血性贫血77

五、过敏性紫癜78

六、白血病79

七、其他药源性血液病80

八、药源性造血系统损害的一般对策80

第五节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82

一、药源性消化性溃疡、出血82

二、药源性肠梗阻87

三、假膜性肠炎91

四、药物性食管损伤93

五、药物性口腔损害94

六、药物性胰腺炎98

第六节 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100

一、鼻塞100

二、气道阻塞101

三、反射性支气管狭窄102

四、呼吸抑制103

五、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103

六、肺水肿104

七、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105

八、红斑狼疮样肺部病变105

九、吸入性肺炎105

十二、肺血管炎106

十三、肺动脉高压106

十、机会性肺部感染106

十一、肺血管栓塞106

十四、肺出血107

十五、胸膜病变及纵隔病变107

第七节 药源性内分泌系统疾病107

一、药源性甲状腺疾病107

二、药源性肾上腺功能障碍110

三、药源性性腺功能障碍112

四、药源性抗利尿激素分泌紊乱综合征114

第八节 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115

一、药源性剥脱性皮炎124

第九节 药源性皮肤病124

二、药源性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126

三、固定性药疹128

四、药源性光敏性皮炎129

五、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30

六、药源性狼疮样综合征132

七、药源性银屑病和银屑病样型皮疹133

八、药源性皮肤色素沉着133

九、苔藓样药疹134

十、紫癜型药疹134

十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35

十二、其他药源性皮肤病135

一、过敏反应症状136

第十节 药物过敏反应136

二、药物过敏反应分型137

三、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病因素137

四、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138

五、药物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143

第十一节 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145

一、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45

二、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发生机制147

三、可能引起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药物148

四、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治149

第十二节 药物依赖成瘾149

一、阿片类药物150

二、兴奋剂155

三、致幻剂158

四、镇静催眠药159

第十三节 药源性性功能障碍及不孕不育161

一、药源性性功能障碍161

二、致药源性性功能障碍的药物163

三、药源性不孕不育166

第十四节 药源性眼损害169

一、药源性视力障碍169

二、药源性色觉异常178

三、药物性眼球运动障碍178

第十五节 药源性耳损害179

二、致药源性耳损害的药物180

一、药源性耳损害的发生机制180

三、药源性耳损害的治疗186

四、药物性耳损害的预防187

第十六节 药源性低血糖症187

第十七节 药源性骨质疏松190

一、糖皮质激素191

二、抗癫痫药物194

三、甲状腺制剂194

四、肝素195

五、其他196

第十八节 药物的致畸作用196

一、药物致畸的发生机制196

三、致畸的药物197

二、药物致畸作用的显著特征197

第十九节 药物的致癌作用201

一、激素类药物202

二、抗肿瘤药物204

三、免疫抑制剂205

四、解热镇痛药205

五、抗生素类206

六、抗甲状腺药206

七、几种抗高血压药206

八、其他药物207

第3章 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208

第一节 青霉素类208

第二节 头孢菌素类210

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11

第四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212

第五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214

第六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15

第七节 磺胺类药物216

第八节 喹诺酮类217

第九节 麻醉镇痛药218

第十节 解热镇痛药219

第十一节 抗精神病药221

第十二节 苯二氮革类223

第十三节 抗癫痫药224

第十四节 强心苷225

第十五节 β受体阻滞药226

第十六节 抗心律失常药228

第十七节 钙通道阻滞剂230

第十八节 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230

第十九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31

第二十节 血管扩张药231

第二十一节 调血脂药232

第二十二节 利尿药234

第二十三节 糖皮质激素236

第二十四节 避孕药238

第二十五节 抗恶性肿瘤药物239

第4章 论中药的有毒与无毒242

第一节 有毒无毒的源流242

一、“毒”字的本意243

第二节 有毒与无毒的含义243

二、有毒的含义244

三、无毒的含义245

四、有毒与无毒的含义245

第三节 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246

一、含不含有毒成分246

二、整体是否有毒246

三、用量是否适当247

第四节 全面认识有毒无毒247

第五节 药物因素对中药有毒与无毒的影响249

一、品种与部位249

二、产地与来源249

三、采集时间250

四、贮存条件251

六、剂型252

五、炮制方法252

七、制剂工艺253

第六节 用法对中药有毒与无毒的影响254

一、配伍254

二、给药途径255

三、用药次数256

四、用药时间257

五、施用面积258

第七节 人体因素对中药有毒无毒的影响259

一、体质259

二、年龄261

四、种族262

三、性别262

五、皮肤状况263

第八节 环境污染对中药有毒与无毒的影响264

第九节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265

第十节 中药有毒与无毒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266

一、正确使用有毒中药,化有毒为无毒266

二、区别对待无毒中药,不使无毒变有毒267

三、严把质量关,是减毒的根本措施268

四、用法得当,是减毒的重要环节268

五、准确辨证,是减毒的必要保证269

六、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270

结语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