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型
  • 郭延礼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3105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近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前现代文学的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篇 转型与分期3

第一章 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3

一、转型的三大标志4

二、转型的几个主要方面7

三、转型的文学史意义20

第二章 传媒、稿酬与文学的近代化21

一、近代报刊的出现与文学传媒的变化22

二、中国职业作家的出现26

三、稿酬制度的形成30

第三章 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分期——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几部中国文学史为例36

一、问题的提出36

二、分期的标准37

三、几部中国文学史中近代时段的划分41

四、我的三段分期的时限46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文学的起讫年代52

一、文学与史学分期的关系53

二、中国古代转向近代的本质特点55

三、中国近代文学史的开端63

四、确定近代文学史下限的标准65

五、作家卒年不是决定下限的主要依据69

第五章 “五四”这块文学界碑不容忽视72

一、时代的不同73

二、作家世界观的差异76

三、文学语言的变革78

四、文学总体上质的区别82

第六章 中国近代文学精神85

一、启蒙精神与文学启蒙86

二、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91

三、自由、民主精神的张扬95

四、西学东渐与文学的变革98

五、革新精神与大众意识103

六、开放精神与走向世界105

中篇 东渐与西传109

第七章 西方文化与近代小说形式的变革109

一、近代小说类型的扩大110

二、近代小说叙事模式的变化119

三、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突破和短篇小说的出现125

四、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进步130

五、环境描写135

六、小说形式的近代化139

第八章 近代外国文学译介中的文化选择意向及模式143

一、源语国的选择空间144

二、译介对象的倾斜146

三、文学译介中的民族情结151

四、文学翻译中传统审美情趣的渗透155

五、结语163

第九章 20世纪中国近代小说在全球的传播164

一、《老残游记》在全球的传播165

二、苏曼殊小说的译介169

三、曾朴、吴趼人、李伯元小说的翻译170

四、《儿女英雄传》、《三侠五义》等在国外172

五、近代小说在亚洲173

第十章 世纪回眸:20世纪初的中国翻译小说176

一、《巴黎茶花女遗事》及其他177

二、近代主要的翻译小说家178

三、近代翻译小说的文化选择及其主要特点182

第十一章 福建人文与中西文化交流186

一、西学东渐:严复和林纾187

二、中学西传:辜鸿铭和陈季同191

三、福建人文的总体特点198

第十二章 中西文化交汇中的近代文学理论201

一、近代文论的外部形态202

二、反传统精神与求新求变204

三、杂文学观念的打破,小说戏剧由文体边缘向中心转移208

四、主张言文合一,倡导文学的通俗化210

五、近代文论中的新质与文学理论的近代化213

第十三章 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化217

一、翻译文学促进了中国近代文体类型的健全219

二、叙事艺术的“东渐”促进了文学的近代化223

三、不充分的文学近代化229

下篇 变革与创新235

第十四章 诗界革命的起点、发展和评价235

一、“诗界革命”的起点:“新学诗”236

二、“新派诗”的界定238

三、“诗界革命”口号的正式提出239

四、“诗界潮音集”的评价241

五、“新体诗”:黄遵宪在诗体上的新探索244

六、“诗界革命”的范围246

七、结语249

第十五章 黄遵宪的开放意识及其诗歌的审美取向252

一、黄遵宪的开放意识253

二、《日本杂事诗》的思想意蕴257

三、黄遵宪的美学追求263

四、黄遵宪的诗学理想270

第十六章 梁启超后十年的文学研究272

一、梁启超对古典诗歌研究的新开拓273

二、梁启超对诗歌表情艺术的研究277

三、梁启超的美学研究285

第十七章 严复、林纾并非桐城派作家296

一、问题的提出:一个误解296

二、严复非桐城派作家298

三、“以桐城家目纾,斯亦皮相之谈矣”304

四、给严、林散文以正确的文学史定位309

第十八章 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310

一、中国近代小说到底有多少?311

二、近代小说的整理与出版312

三、关于近代小说的研究315

四、中国近代小说研究的不足317

第十九章 近代女性文学的新气象324

一、创造主体的变化324

二、写作文体的超越327

三、审美范围的扩大与艺术风格的变化335

第二十章 黄世仲的小说理论及其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340

一、强调小说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341

二、突出小说叙事艺术的特点345

三、区别对待古典小说的精华和糟粕350

四、翻译小说与创作小说的关系356

附录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360

主要参考文献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