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发展
  • 郑宝华,赵鸭桥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750681147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农村-小康-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展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第一节 发展的核心内涵1

一、发展概念的提出1

二、“发展”概念的新发展4

三、发展的本质规定6

四、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8

第二节 发展理论及其演变9

一、古典发展理论10

二、新古典发展理论11

三 现代化理论12

四、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论13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14

第三节 发展理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15

一、正确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16

二、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18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一20

四、把农村建设小康作为重中之重22

第二章 农村发展主体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5

第一节 农村发展的主体辨析26

一、主体的概念26

二、政府作为农村发展主体的局限性28

一、传统农村发展中对农民的主要偏见31

第二节 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的主体作用31

二、传统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民作为主体受到的限制38

三、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制度保障41

第三节 农村社区与地方政府44

一、农村社区与地方政府的概念44

二、农村社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46

三、如何实现农村社区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48

第三章 社会性别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0

第一节 性别与发展概述51

一、从生物性别到社会性别51

二、社会性别与农村发展的关系53

三、社会性别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55

第二节 农村发展中的性别不平等57

一、社会层面58

二、社区层面60

三、家庭层面61

第三节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性别意识提升64

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会性别发展目标64

二、全面提升社会性别意识66

第四章 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7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73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及特征74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及要求75

第二节 可持续性行为分析78

一、社会发展领域79

二、经济发展领域82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87

第三节 农村可持续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89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性89

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开发可持续性农业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90

三、农民问题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93

四、农村综合发展是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96

一、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01

第一节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构成及其差异101

第五章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1

二、我国农村土地的内在差别103

三、分别讨论耕地和非耕地产权制度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105

第二节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07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现状107

二、耕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10

三、非耕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13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若干思考115

一、制订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115

二、完善耕地资源使用权制度应考虑的要点117

三、完善林地使用权制度需要考虑的因素118

四、完善草地使用权制度需要考虑的因素121

五、对《物权法》的建议124

第六章 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组织建设127

第一节 由差序格局说起127

一、何为差序格局127

二、中国现行“村治”下的差序格局130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科学内涵133

一、社会资本的概念133

二、社会资本的核心内涵137

三、提出和重视社会资本概念的意义139

一、差序格局与社会资本141

第三节 社会资本对加强我国农村社区组织建设的启示141

二、制度完善是社会资本的一种投资方式143

第七章 小额信贷制度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51

第一节 现存农村金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性障碍152

一、现存农村金融形式152

二、主要制度性障碍分析154

第二节 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158

一、小额信贷的概念158

二、小额信贷的基本理念159

三、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原则,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61

三、小额信贷在我国的探索与实践163

四、小额信贷对我国金融制度的挑战164

二、小额信贷在我国持续发展的条件167

一、小额信贷在我国实践中的异化和发展限制167

第三节 小额信贷的可持续管理167

三、小额信贷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作用170

第一节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是实现小康的重要前提和主战场172

一、缓解农村贫困伴随着小康概念发展的整个过程172

第八章 农村扶贫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17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消除绝对贫困为前提,以缩小贫富差别为目标175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农村扶贫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要求177

第二节 重新研究制定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目标182

一、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回顾182

二、传统扶贫战略表现出的主要问题184

三、重新审视新世纪初的扶贫目标189

第三节 农村反贫困的措施建议191

一、具体政策建议192

二、宏观对策建议194

第九章 农村基础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98

第一节 我国国民教育的基本现状198

一、显著的成就198

二、明显的地区差别200

三、城乡鸿沟201

第二节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现象及根源204

一、现象与表象204

二、主要根源207

第三节 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211

一、目标与基础的统一211

二、基础教育与经济发展212

三、基础教育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213

第四节 创新农村基础教育的对策思考:劝学与改制214

四、基础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214

一、怎样才能“进得来、留得住”215

二、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学得好、用得上”217

三、谁该为义务教育买单218

四、让农村社区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主体219

第十章 农业推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21

第一节 农业推广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221

一、依靠科技促进农业与农村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22

二、农业推广是科技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224

三、农业推广是开发农民智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途径226

第二节 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和问题228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发展概况228

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经验231

三、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233

第三节 我国农业推广的改革与发展237

一、农业推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237

二、农业推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对策238

第一节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244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保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44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演变245

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246

三、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248

第二节 农村社会保障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50

一、农村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安全网250

二、农村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助推器252

三、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253

第三节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与障碍分析254

一、未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255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256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障碍因素分析258

第四节 农村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对策259

一、增强社会保障意识260

二、制定各项支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和法规260

四、多渠道筹措农村社会保障资金262

五、建立积累制筹款机制262

六、重中之重是建设三项制度263

第十二章 农村国际合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66

第一节 国际合作的特征267

一、不断扩展的合作领域268

二、灵活的项目合作方式275

三、多元的项目实施手段277

一、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280

第二节 国际合作项目推动的理念280

二、关注发展的持续性281

三、项目周期管理的理念283

四、推动制度化建设285

第三节 国际合作项目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287

一、谁的发展,谁的小康288

二、引入项目周期管理的理念289

三、鼓励制度创新289

四、运用国际社会、民间力量292

第十三章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与评估295

一、监测与评估的概念296

第一节 传统农村发展的监测与评估及做法296

二、监测与评估的理论出发点298

三、监测与评估所存在的问题298

第二节 传统的小康监测与评估301

一、小康含义及其监测与评估的指标体系301

二、小康监测与评估的局限性306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监测与评估308

一、监测与评估的新概念308

二、监测与评估所面临的农村特点312

三、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316

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与评估的建议3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