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分子天体物理学基础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分子天体物理学基础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4789735.jpg)
- 孙锦,李守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6410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9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分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分子天体物理学基础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章 分子云1
5.1 引言1
5.1.1 什么是“分子云” 分子云研究的重要意义1
5.1.2 CO——银河系和星系H2的一个示踪器3
5.1.3 示踪分子云物理条件的其它探针9
5.1.4 分子云中H2的直接测量16
5.2 分子云的分类及其主要特性21
5.2.1 Goldsmith的分子云分类22
5.2.2 Winnewisser的分子云分类26
5.2.3 Turner和Myers的分子云分类27
5.2.4 高银纬分子云30
5.3 分子云的大尺度分布32
5.3.1 银河系分子云的巡天观测及其特点33
5.3.2 银河系分子云的R分布和z分布43
5.3.3 分子云的旋臂结构和银心分布47
5.3.4 分子云特性的统计学54
5.3.5 星系中分子云的大尺度分布、旋臂结构和核区分布60
5.4 分子云的形成与寿命68
5.4.1 分子云结构的形成、演化与瓦解68
5.4.2 分子云形成与寿命 云形成的短寿命模型和长寿命模型72
5.4.3 分子云的理论质量谱75
5.5 分子云物理参数的确定81
5.5.1 分子云物理参数确定概述81
5.5.2 分子云物理参数确定的LTE方法85
5.5.3 分子云物理参数确定的模型方法93
5.5.4 分子云其它物理参数的确定115
5.6 分子云的加热和冷却121
5.6.1 分子云中能量转移的各种过程122
5.6.2 分子云的加热与冷却机制125
5.6.3 其它有关问题138
5.7.1 河外星系中的分子及其研究意义143
5.7 河外星系中的分子和分子云143
5.7.2 星系中CO与红外的对比研究和恒星形成效率145
5.7.3 星暴星系和活动星系核(AGN)中的分子气体147
5.7.4 用分子手段搜寻高红移的星系和原星系152
参考资料156
第六章 天体脉泽源171
6.1 引言171
6.2 各类天体脉泽源的观测和研究进展175
6.2.1 星际脉泽175
6.2.2 恒星脉泽184
6.2.3 河外超脉泽185
6.3 天体脉泽抽运机制的研究进展197
6.3.1 OH脉泽198
6.3.2 H2O脉泽202
6.3.3 SiO脉泽207
6.3.4 CH3OH脉泽209
6.3.5 NH3脉泽213
6.3.6 河外超脉泽214
6.4 天体脉泽源的应用(略)217
参考资料219
第七章 分子云和恒星形成229
7.1 恒星形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230
7.1.1 恒星形成速率、效率和初始质量函数230
7.1.2 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的一般关系237
7.1.3 自发与受激的恒星形成 恒星形成的触发机制250
7.1.4 恒星形成的双模式理论252
7.2 分子云中的力学平衡257
7.2.1 分子云自引力塌缩的金斯判据257
7.2.2 位力定理257
7.2.3 支撑分子云的主要因素264
7.2.4 磁场在恒星形成中的作用269
7.3 分子云塌缩与原恒星274
7.3.1 分子云核的引力塌缩过程和原恒星的形成274
7.3.2 年轻恒星天体(YSOs)的能谱分布和性质282
7.3.3 分子云核塌缩的直接证据292
7.4 年轻天体附近的分子外向流与盘系统297
7.4.1 高速分子外向流的发现与证认299
7.4.2 分子外向流的基本特性304
7.4.3 分子外向流与恒星形成过程的关系 分子外向流的驱动机制318
7.4.4 YSOs附近的盘系统及其在恒星形成和外向流形成中的作用322
7.5 恒星形成过程的主要阶段 低质量星形成的一个基本图景327
7.6 大质量星形成的基本特征330
参考资料340
第八章 晚期演化星拱星包层的分子发射350
8.1 恒星从红巨星到行星状星云的演化 拱星分子谱线研究的重要性351
8.2 迄今已发现的拱星分子品种、谱线类型以及成协天体性质356
8.3 晚期演化星拱星包层的物理结构和运动学365
8.3.1 AGB星拱星包层结构概貌和主要参数365
8.3.2 晚期演化星拱星包层物理结构和运动学的研究进展370
8.3.3 小结382
8.4 晚型星质量流失的估算、机制和演化状态384
8.4.1 由CO谱线估算质量流失率384
8.4.2 由OH脉泽估算质量流失率385
8.4.3 AGB星质量损失率的演化387
8.4.4 晚型星质量损失的可能机制388
8.4.5 晚期演化星的演化状态389
参考资料392
第九章 星际物质化学398
9.1 引言398
9.1.1 天体化学的发展398
9.1.2 星际物质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意义400
9.1.3 星际物质化学的特点 星际气体的物理化学条件401
9.2 星际分子形成和破坏的机制——Ⅰ.气相反应405
9.2.1 速率系数405
9.2.2 星际气体中基元的化学、物理过程406
9.3 星际分子形成和破坏的机制——Ⅱ.固体表面反应419
9.3.1 尘粒及其表面420
9.3.2 尘粒的温度422
9.3.3 尘粒表面吸附的性质 粘结系数423
9.3.4 粒子在尘粒表面上的迁移425
9.3.5 分子形成与去吸附对尘粒温度的要求426
9.3.6 星际尘粒表面的化学过程429
9.4 早期宇宙的化学434
9.5 分子云和星周包层中的化学438
9.5.1 概述438
9.5.2 致密云中的化学441
9.5.3 弥散和半透明星云中的化学448
9.5.4 星周包层化学453
9.5.5 激波化学 1987A超新星喷发物中的化学456
参考资料462
附录 天文分子的观测和证认465
1 天文分子谱线观测465
1.1 大气的吸收和辐射 大气窗口465
1.2 谱线观测对射电望远镜设备的特殊要求468
1.3 谱线强度的测量和校准469
2 天文分子谱线的证认470
2.1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470
2.2 已知谱线的证认475
2.3 未知谱线的证认482
2.4 大批U-谱线的证认488
2.5 检测复杂大分子的困难492
参考资料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