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极论与中介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两极论与中介论 第2版
  • 聂暾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2002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哲学理论 辩证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两极论与中介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传统的中道和两极矛盾观3

第一章 两极矛盾观的缺陷和补充3

一 “0”是不是一个数?——“一分为二”的两极矛盾观的缺陷3

二 “有”与“无”是对立两极吗?——不要模糊了对立两极的真正含义6

三 “矛盾”并不构成对立面——“矛盾”范畴的重新认识8

四 “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两极思维方式的缺陷和危害13

第二章 我国古典哲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16

一 从“阴阳”范畴到“对立”范畴——朴素辩证法的曙光16

二 “中庸”学说并非折衷主义——一个长期被误解的有价值的学说19

三 “阴阳”学说与“中庸”学说的互补和融合——探求我国古典哲学中合理部分的融合和统一22

第二篇 辩证法的“中介”观29

第三章 “中介”范畴的确立和统一物的构成29

一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学说29

——经典哲学家对“中介”的论述29

二 达尔文主义面临着挑战——“中介”的普遍性得到了进一步肯定31

三 真理的发展往往需要补充——“三分法”是“二分法”的必要补充33

四 “正中反”范畴的提出和确立——现代基本范畴的探思和新构37

一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中介”是对立两极的分界点39

第四章 “中介”的地位和作用39

二 “0”是正数与负数的连接点——“中介”是对立两极的连接点40

三 为何会出现天空和湖里的两个月亮?——“中介”是对立两极相对称的中间点42

四 磁铁的两端为何磁力最强?——“中介”是对立两极量变的基础点43

五 一百个零也还是零——“中介”是只有惟一量位的确定点45

六 “春分”、“秋分”与四季变化——“中介”是对立两极转化中的转折点47

七 人性本有“善、中、恶”——“中介”是区别对立两极的中性点48

八 为何说“过犹不及”?——“中介”是对立两极相犹的参照点50

九 水的三态变化与关节点——“中介”是对立两极由量变到质变的关节点51

十 从“中介”的地位看统一体的基本架构——统一体的基本格局54

第五章 “中介”的基本特性57

一 为什么允许投弃权票?——“中介”具有不偏不倚的中立性57

二 铅为何能变成黄金?——“中介”具有“由此达彼和由彼达此”的中转性60

三 只有90°的角才是直角——“中介”具有无级差的惟一性61

四 盈亏一分钱也是收支不平衡——“中介”具有稍纵即逝的易变性62

五 邻之愈近,似之愈甚——“中介”具有似是而非的近似性64

六 “三极管”为何有放大功能?——“中介”具有事半功倍的放大性65

七 重量和长度的衡量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中介”具有衡量事物变化程度的基础性67

八 两栖动物的特性——“中介”具有“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双重性68

一 噪音杀人,寂静也杀人——“两极”具有本质相犹的同一性73

第六章 “两极”的基本特性73

第三篇 辩证法的“两极”观73

二 “刀对刀”和“枪对枪”——“两极”具有本质相反的对立性76

三 “五十步笑百步”为何是笑话?——“两极”具有量位级差的多样性78

四 偷牛贼和偷菜贼——“两极”具有背道而驰的方向性79

五 “多和少是一对孪生子”81

——“两极”具有同时显现的并存性81

六 “下山容易,上山难”——“两极”具有顺向和逆向的转化性83

七 正粒子与反粒子的碰撞和“湮灭”——“两极”具有相互融合的中和性85

八 “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两极”具有变化幅度的对等性88

一 正数大于零数,零数大于负数——“两极与中介”具有三级递变的阶段性90

第七章 “两极与中介”的贯通和统一90

二 凹面镜、平面镜、凸面镜的不同用途——“两极与中介”具有功能互补的完整性92

三 “你、我、他”构成人的群体——“两极与中介”具有相互依存的统一性94

四 此岸、桥、彼岸——“两极与中介”具有相互连接的贯通性96

五 “月满则圆”与“月盈则亏”——“两极与中介”具有物极必反的转位性97

第四篇 二类范畴与三大规律的说明和发挥103

第八章 辩证法的第一类范畴103

一 为什么同一原因谋杀案的结果不同——原因、过程、结果103

二 个性、类性、共性——个性、类别、一般106

三 作品的体裁、结构、素材——形式、结构、内容109

四 既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听天由命”111

——偶然、必然、自由111

五 机票、飞行、到站——根据、可能、现实113

六 见虾、见鱼鳖、见蛟龙——现象、本质、规律118

第九章 辩证法的第二类范畴121

一 侏儒、巨人、正常人——变态与常态121

二 杂技演员走钢丝的成败关键何在?——平衡与失衡123

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再思考——均衡与失衡125

四 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协调与失调127

五 群众为什么担心政策多变——稳定与转化131

六 从波涛起伏到水面平静——融合与分化133

七 向达尔文学派的又一次挑战——斗争与和合134

八 夫妻的吵架与离婚——对抗与摩擦137

九 物件堆放不怕多就怕乱——有序与无序138

第十章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说明和发挥142

一 要全面理解对立统一的真正内涵——广义对立统一规律143

二 量度、结构、要素与质变——广义质变规律145

三 “否极泰来”——否定之否定规律149

第十一章 时间和空间的三形态155

一 从时间延迟和长度收缩说起——相对论的新时空观155

第五篇 时空观和意识观的再发挥155

二 三种空间与三种几何学——空间三形态157

三 物体运动速度大于光速时将会怎样?——时间三形态159

第十二章 物质、信息、意识162

一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信息——物质、信息、意识的统一关联162

二 反物质和暗物质到哪里去了?——物质三形态165

三 人做梦是怎样一回事?——意识三形态168

一 对哲学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唯物主义175

第十三章 实践认识论的“两极与中介”175

第六篇 认识论和思想方法的“两极与中介”175

二 “按图索骥”——认识主体、认识工具、认识客体177

三 “有的放矢”——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实践客体179

四 穷人和商人的不同看法——需要的主体、价值、客体186

五 “一生之计在于勤”这句话对吗?——行动的目标、途径、动力195

六 怀疑是通向真理的桥梁——再认识的否认、怀疑、确认198

七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吗?——事物的破坏、保留、创新201

八 真理的多走一步和少走一步——右谬误、真理、左谬误204

九 对“知行论”和“实用论”的再思考——真理、实践和价值的统一210

一 “欲速则不达”——讲究适度的方法218

第十四章 正确把握“中介”的思想方法218

二 “无规矩不成方圆”——确立标准的方法220

三 庖丁解牛的技巧何在?——梳理系统的方法222

四 鱼目和珍珠不可不辨——划分界限的方法226

五 流线形和45°角——选择最佳量的方法230

六 圆周率和能量守恒定律——寻找常量的方法231

七 平衡与人的健康——掌握平衡的方法233

八 读书学习最忌“一曝十寒”——近于均衡的方法236

九 鲁庙里的怪酒壶怪在哪里?——把握转折点的方法238

十 架起一座从旧事物过渡到新事物的桥梁——寻找中间环节的方法241

十一 “矫枉必须过正”吗?——正确矫枉的方法243

十二 既要反“左”,也要反右——防止两种倾向的方法246

十三 阿波罗飞船的启示——优化结构的方法249

第十五章 正确把握“两极与中介”的思想方法252

一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不难——抓好开头的方法252

二 面对先进、中间、后进的群体怎么办?——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255

三 怎样把握车船的载重量——把握额定值与最大值的方法256

四 “刻鼻”与“刻目”的技巧——留有余地的方法258

五 宁缺毋滥——宁可稍偏右,勿偏左的方法260

六 宁可无事,不可误事——宁可零作用,不可负作用的方法262

七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如弃井”——“一不做,二不休”的方法264

八 “此路不通”与“迷途知返”——“一不做,二不迷”的方法266

九 “寻石兽”故事的启示——三向思维的方法267

第七篇 若干具体关系的“两极与中介”273

第十六章 社会建设治理若干关系的“两极与中介”273

一 不该遗忘的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形态学说——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273

二 “天人合一”观要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三形态”277

三 我们应建构怎样的社会?——社会文明的物质建构、制度建构、精神建构282

四 治国安民的有效手段——法治、惠治、教治286

五 引导、放开、堵塞——提倡、允许、制止291

六 你是在解决哪个方面的问题?——历史问题、现时问题、未来问题295

七 你是站在哪个时空坐标点上观察事物?——鉴古、察今、预见298

八 未雨绸缪、斗而铸兵、亡羊补牢——预防、抢救、补救301

九 怎样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廉政、善政、勤政304

第十七章 若干经济关系的“两极与中介”307

一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基本层次的经济关系——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307

二 总量平衡是经济发展的法则——商品总供给、货币总投放、商品总需求309

三 实行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迟缓发展、持续发展、短期发展311

四 改善和强化经济主体的内在功能建设——经济素质、经济结构、经济体制313

五 选择何种经济发展类型有利?——引进型经济、自主型经济、推出型经济317

六 经济活动追求的是什么?——质量、速度、效益320

一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卑、自信、自负324

第十八章 若干行为关系的“两极与中介”324

二 狷乎?狂乎?中行乎?——怯懦、勇敢、鲁莽325

三 “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谦虚、虚伪327

四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寡断、果断、武断328

五 “诸葛一生惟谨慎”——轻率、谨慎、拘谨329

六 “圆的不稳,方的不滚”——拘泥、灵活、随意331

七 “夜郎自大”与“贾桂作风”——自鄙、自尊、自大332

八 正人先正己——自纵、自律、自缚333

九 “揠苗助长”行为的教训——迟缓、急切、急躁334

十 “粗枝大叶往往搞错”——马虎、细致、繁细335

十一 “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节俭、吝啬337

十二 对人们的欲望应如何引导?——禁欲、节欲、纵欲338

十三 “太刚则折,太柔则废”——懦弱、坚强、坚脆341

十四 “咬定青山不放松”——动摇、坚定、固执342

十五 “智者见于未萌”——迟钝、机警、多疑343

十六 “君子和而不流”——分裂、和合、苟同345

十七 “老实是无用的别名”吗?——刁滑、老实、愚蠢346

十八 “进入角色”与“抢戏”——被动、主动、盲动347

十九 “小不忍,则乱大谋”——斗气、忍让、迁就349

后记3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