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续资治通鉴精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续资治通鉴精选](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4797111.jpg)
- 牛俊民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7072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资治通鉴(学科: 译文) 资治通鉴 古代史 中国(学科: 古代史)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续资治通鉴精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北宋1
陈桥驿兵变,赵匡胤称帝1
赵普奉献谋略,杯酒收回兵权4
太祖暗访人心向背,臣下敢谏终受赏赐7
皇太后留下遗嘱,赵书记记载誓书7
诬告上级获罪,杀敌立功赐官8
范质在位号称贤相,太傅身后留下美名9
孟昶奢侈亡国,太祖重视儒生10
赵普专擅朝政,窦仪盛赞功德11
王全斌获罪遭贬,曹彬清廉受赏12
沈义伦清正被任用,张美改过重自新14
受信用董遵诲平定西戎,三更夜君与臣共商讨伐15
刘鋹生性巧慧,刘温叟清廉忠厚17
太祖气度宏伟,治下重视威令19
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20
赵普被罢免宰相,赵光义册封晋王21
大宋优待吴越王,钱俶进献珍宝礼24
宋太祖驾临晋王宅,赵光义登皇帝之位25
陈洪进奉献漳泉二州,吴越王被封淮海国王27
太宗亲临攻太原,大宋平定北汉国29
田锡密奏大事四件,赵普重新入朝为相33
宋太宗免税体恤百姓,弭德超事败革除名籍37
得好马不如得伯乐,获利剑不若得鸥冶38
赏罚得当天下大治,感情相通道术相合39
李昉罢免宰相,赵普任命侍中40
敢于违逆是我师,触犯圣怒为忠臣42
宰相不为子求官,皇上教子守法纪43
众大臣上疏奏表,陈戍边治国之策44
太宗嘉许枢密直学士,寇准举荐佐官钱若水50
疑则不用,用则不疑51
太师赵普去世,太宗撰写碑文52
宋太宗拒绝以言罪人,苏易简欹器巧喻君王53
平章事刚直不阿,吕蒙正善于用人54
姚坦直率进言,宰相陈对察人55
宋朝选立太子,寇准奏陈直率57
耶律昭论平定西域,直史馆陈强干弱枝58
太宗驾崩万岁殿,吕端大事不糊涂60
李应机入朝受到重用,王继恩死于贬黜之地61
钱若水请求解除公务,宋真宗任命曹彬侍中63
扬州知州上书,奏陈五件大事65
宰辅大臣奏对崇尚节俭,耶律休格去世建立祠堂67
诏令臣民直言进谏,寻访德行少见合格68
侍中曹彬去世,清正流传千秋69
吕端去世赠授司空,李允则怜民政绩突出69
韩德昌心胸坦荡,知制诰淡泊名利71
田锡为人耿直,李沆忠良淳厚72
被嫉妒寇准罢相,受重用王旦升迁74
孙籍上书保持谨慎,王曾进谏不妥之事75
吕蒙正去世,当世人佩服77
王钦若罢职枢密使,寇准出任平章事78
张咏崇尚气节,为官造福一方80
王旦宽宏公正,人称一代贤相81
宰相知人善荐,李及谨守曹规87
王钦若请求领藩镇,寇准复出又罢相88
宋真宗病重丁谓受重用,周怀政谋变斩首普安寺91
诸奸臣机关算尽败露,皇太后垂帘决定国事94
张知白清廉节俭,吕夷简推辞谦让100
曹利用罢免枢密使,张士逊免去宰相职101
范仲淹多次上奏,宋仁宗赞赏忠诚103
辽圣宗病危去世,皇太后代理国政105
大宋朝宸妃李氏去世,吕夷简直谏丧礼从厚108
宋朝赠赵德明为尚书令,辽国封赵元昊为夏国王109
刘太后驾崩宝慈殿,宋仁宗开始理国政110
谏言节俭为民,亡故贫不归葬113
郭后失宠被废黜,富弼上书无答复115
元昊屡次入境侵犯,朝廷赐授佛经一套118
皇上纵欲身体不适,仁宗下诏册立皇后120
郭皇后猝死留疑点,阎文应放纵被弹劾122
赵元昊兵败河湟,范仲淹整治京城123
辽兴宗诏问治国之道,韩家奴假托栗子讽谏124
范仲淹刚毅正直贬饶州,欧阳修横遭中伤逐夷陵126
叶清臣为遭贬大臣申诉,苏舜钦上疏奏正心择贤130
韩琦上书弹劾宰相,仁宗纳谏罢免四官132
赵元昊反叛自称皇帝,大宋朝对策举棋不定135
富弼奏论西部边事,宋祁上书三冗三费137
范仲淹出任陕西,宋仁宗商议对策140
朝廷准备出师,仲淹谏言缓行142
赵元昊请求议和订约,范仲淹告谕顺逆之理143
朝廷发兵讨伐,任福中计兵败146
仁宗诏命出兵讨伐,仲淹获罪从轻处罚148
范仲淹论平定西贼,张方平说招降元昊149
知庆州事附奏攻守方案,辽国兴宗乘机讨伐宋朝151
宰相张俭晓谕南伐利弊,富弼出使两朝签订和约153
西夏派使臣和谈,大臣献招纳策略163
皇上求谏当世要务,国法松弛盗贼蜂起169
宋仁宗询问君子党,欧阳修撰作《朋党论》171
元昊献誓表给朝廷,圣上赐誓诏于元昊172
宋仁宗听信谗言,诸贤臣皆被罢免174
夏国主去世,遗腹子即位179
亲从合谋作乱,夏竦被免官职181
仁宗征求谏言,众臣争相答对184
包拯进呈谏言,皇上更改任命188
大长公主患病去世,仁宗亲自撰写挽辞190
唐介耿直进言,蔡襄敢于劝谏192
户部侍郎徐州去世,吏部郎中贬黜出京194
宋仁宗突然生病罢朝,众大臣谏言早立太子196
狄青谥号武襄,杜衍遗嘱薄葬202
包拯任右谏议大夫,王安石进呈万言书203
礼以制情,义以夺爱205
司马多次进谏,苏辙对策直言206
众大臣再谏立后嗣,宋仁宗选择赵宗实210
宋仁宗驾崩,宋英宗得病215
为社稷司马直言,冒风险韩琦进谏217
注重大节,图谋长久221
宋神宗登基即皇位,欧阳修直率被弹劾222
修身养性仁、明、武,曲意迎合是奸邪225
皇上询问治国之道,司马、安石初次交锋226
五日之内两翰林,宰相生老病死苦228
苏轼反对改变旧法,吕诲敢奏三次罢免231
王安石决意推行青苗法,司马光与君答对辨忠奸236
议论时政苏轼上书,围绕青苗众臣辩论239
从谏之美,拒谏之祸245
众位贤士引退辞归,刘挚陈说助役十害247
郑侠上书神宗有所醒悟,无可奈何朝廷罢免宰相253
辽国女子谈论为政之道,宋朝元老答对边境之事257
安石进京重被起用,韩琦去世人称贤相259
太皇太后驾崩,后世宫闱榜样262
张方平直言慎用兵,宋神宗感动未听从263
西夏国倾国攻永乐,大宋朝西征遭惨败266
三朝元老论治国之术,富弼遗嘱谈忠奸之人269
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宋神宗下诏赏赐提升272
邢恕机关算尽,神宗英年早逝274
司马相公入京,百姓夹道欢迎278
韩维谈治国之道,公著奏十件要事282
苏辙上言端正风气,大臣论说事缓则圆284
王安石金陵去世,吕惠卿削夺官职287
各举所知,用其所长292
司马光在位去世,几万人参加葬礼294
苏辙上书君子小人不可并处296
巧言令色者少有仁,质朴倔强者近于仁297
太皇太后高氏贺崩,翰林学士解析时政298
借古劝喻君王,苏辙贬黜汝州301
章惇应诏赴京,陈瓘路边送行303
徽宗下诏臣僚直言,崔鶠上书忠奸之辨305
责人则明,恕己则昏307
蔡京欲建僧寺阁,朱勔总领花石纲308
赵良嗣劝君伐辽国,林灵素夸口得名号310
蔡攸受到特别宠爱,王黼参与太平作乐312
睦州方腊起义,淮南宋江造反314
宋昭极言不可攻辽,萧妃论说唇亡齿寒316
安世忠孝正直,苏轼谓之铁汉317
宋徽宗颁布归罪诏书,皇太子受禅即皇帝位318
陈东请求诛杀六贼,李纲上奏要事五项319
蔡京转移途中死亡,童贯首级匣送朝廷321
金人拥立邦昌为君,二帝无奈被虏北去322
太后手书告谕天下,康王南京即皇帝位326
南宋326
张所进谏被贬,李纲上奏十议328
岳飞投归张所,高宗罢免李纲332
开封尹宗泽去世,诏令赠谥号忠简336
金人攻破泗州,皇帝渡江南逃338
黄潜善罢官,汪伯彦免职344
苗傅发动兵变,高宗无奈禅让346
二帝北迁五国城,刘豫册命伪皇帝354
秦桧渡海奔赴行在,洪皓拒官放逐冷山355
罢免宰相秦桧,诏令永不起用358
宰相吕颐浩被罢免,吴伸请朝廷伐刘豫359
金国使臣李永寿递交国书,殿中侍御史常同劝君备战361
岳飞治军严明,收降杨钦夏诚362
金国废黜刘豫,改封名为蜀王364
枢密副使上书陈词,论述对金上中下策366
宰相赵鼎免职,侍讲张九成辞呈369
王庶再上书请求辞职,世忠又进言拒绝议和372
编修官胡铨上疏,遭贬谪昭州管制375
众怒难于违犯,专欲难于成功379
前线将士连打胜仗,岳飞奉诏班师回朝380
罢兵权加罪名,名将岳飞被害383
太后回到慈宁宫,张俊最终被弹劾389
洪皓金国返回,贬黜外任饶州390
金国宫廷政变,完颜亮即皇帝位392
秦桧死于荣耀,历史判为奸佞397
朱熹不去京城,李焘续写通鉴399
宋高宗禅让,宋孝宗即位401
金国太保陈说自我保护,宋朝朱熹进谏四项策略405
胡铨上书朝廷,抨击议和失误406
刘珙进言提纲挈领,孝宗赞同中兴之策409
黄中上言十大准则,刘珙再次上书言事411
执宰官答对求治之道,汤邦彦陈述无功不赏414
朱熹入朝答对,孝宗反省自身416
嘉王扩继位皇帝,韩侘胄愈加专横418
赵汝愚被罢免,众大臣齐上奏422
朱熹罢免宫观官,季通临危不畏惧426
一故人规劝急流勇退,韩太师遭遇杀身之祸429
都城汴京失守,金哀宗无奈出逃431
蒙汉合力攻击,金国最终灭亡436
唇亡齿寒,蒙古转而攻宋438
耶律楚材显露才华,蒙古太宗卒于行殿440
皇后临朝称制,耶律楚材去世442
忽必烈求贤若渴,众贤人应征出山443
定宗死于杭锡雅尔,宪宗要求革新政事447
李冶论治国平天下,皇弟听后表示赞同450
蒙古国主在钓鱼山去世,忽必烈速北返即皇帝位453
蒙古下诏发兵攻宋,郝经上奏陈述利弊457
伯颜安图任命丞相,许衡陈述治国方略461
廉希宪敢于谏言,蒙国主接受规劝467
贾似道荒淫无度,蒙古国创建大元468
文天祥拍案而起,众朝臣纷纷出逃470
元朝军队所向披靡,宋朝无奈献出降表472
文天祥临危不屈,南宋国最终灭亡474
元474
张弘范谈廉生明,赵良弼论制怒难481
僧格被罢免,完泽受任命482
兼听则明,廉洁养德484
世祖忽必烈驾崩,成宗铁穆耳即位485
丞相博果密去世,丧事竟无钱置办488
右丞相敢于直言,元武宗接受劝谏489
监察御史上奏时政书,构陷罪名不得再任用489
南坡事变英宗被杀,拜珠过世英名长存494
避灾难朱元璋当和尚,图大业郭子兴嫁养女498
吴国公礼贤下士,朱元璋即皇帝位501
附录504
职官名词解释504
后记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