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建平主编;吕彦,杨遂全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025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5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626页
- 主题词:民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物权的概念163
二、物权的性质163
第二编 物权163
第十二章 物权原理163
第一节 物权的界定163
三、物权的特征及效力164
四、物权与债权区别的模糊性167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69
一、物权法的定义与特征169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69
一、物权行为173
第三节 物权行为与物权变动173
二、物权变动175
一、私法上的保护177
第四节 物权保护177
二、公法上的保护179
二、所有权的特征181
一、所有权的概念181
第十三章 所有权181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181
三、我国所有权的类型182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183
四、财产一体保护原则183
一、所有权的积极权能184
一、所有权的取得185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185
二、所有权的消极权能185
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186
三、动产所有权的取得187
二、所有权的限制191
一、所有权的行使191
第四节 所有权的行使与消灭191
三、所有权的消灭192
一、共有的定义与特征194
第一节 共有概述194
第十四章 共有194
一、定义与特征195
第二节 按份共有195
二、共有的法律关系结构195
三、外部权利义务关系196
二、内部权利义务关系196
一、定义与特征197
第三节 共同共有197
二、共同共有的类型198
四、外部权利义务关系199
三、内部权利义务关系199
二、分割的方法200
一、分割的原则200
第四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200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定义203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界定203
第十五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203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种类204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204
二、专有权的范围205
一、专有权的定义与性质205
第二节 专有权205
一、共有共用权的定义与特征206
第三节 共有共用权206
三、专有权的行使206
二、共有共用权的客体207
三、共有共用权的内容208
四、共有共用权行使原则210
五、共有共用部分的管理与费用211
二、成员权的特性214
一、成员权与物业管理权界定214
第四节 成员权与物业管理权214
三、成员权的内容与行使215
四、成员权与前期物业管理216
五、物业管理服务217
二、用益物权的特征220
一、用益物权的定义220
第十六章 用益物权220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220
一、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定义222
第二节 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222
三、用益物权的种类222
三、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分类223
二、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特征223
一、采矿权224
第三节 采矿权与取水权224
二、取水权226
一、空间权的界定227
第四节 空间权227
三、空间权的分类228
二、空间权的特征228
二、居住权的内容229
一、居住权的定义229
第五节 居住权229
二、典权的内容230
一、典权的定义和特征230
第六节 典权230
一、土地权概述234
第一节 土地权界定234
第十七章 土地权234
二、土地权的种类235
三、土地权的特征236
二、土地出让使用权237
一、土地使用权的定义237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237
三、土地划拨使用权239
一、土地承包权的定义240
第三节 土地承包权240
二、土地承包权的取得与转让241
四、土地承包权的内容242
三、土地承包权的主体和客体242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与转让243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定义243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243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244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246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246
第十八章 相邻关系246
第一节 相邻关系界定246
一、土地相邻关系247
第二节 相邻关系类型247
二、水相邻关系248
三、建筑物相邻关系249
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250
第三节 相邻关系处理250
三、公平合理251
二、团结互助251
二、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253
一、担保物权的定义253
第十九章 担保物权253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253
一、抵押权界定254
第二节 抵押权254
三、担保物权的种类254
二、抵押权的设立256
三、抵押的效力258
四、抵押权的行使262
二、动产质权263
一、质权概述263
五、抵押权的消灭263
第三节 质权263
三、权利质权266
第四节 留置权267
三、留置权的效力268
二、留置权成立的条件268
一、留置权概述268
第四节 让与担保权269
四、留置权的实现与消灭269
三、让与担保的效力270
二、让与担保的设立270
一、让与担保的界定270
一、占有概述272
第一节 占有272
第二十章 占有272
三、占有的分类273
二、占有、占有权、占有权能273
一、权利推定275
第二节 占有的效力275
四、占有的救济276
三、占有与返还的权利和义务276
二、占有物的使用收益276
一、取得时效的定义277
第三节 取得时效277
五、即时取得277
四、取得时效的效力278
三、取得时效的要件278
二、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278
二、债的要素283
一、债的界定与法律特征283
第三编 债权283
第二十一章 债与债权283
第一节 债的概述283
三、债的发生根据284
四、债的分类285
一、债的担保287
第二节 债的担保287
五、债的履行287
二、保证289
三、定金294
二、代位权295
一、债的保全295
第三节 债的保全295
三、撤销权297
一、债的移转界定298
第四节 债的移转298
二、债权让与299
三、债务承担302
四、概括承受304
三、抵销305
二、清偿305
第五节 债的消灭305
一、债的消灭的概念305
四、提存307
六、混同309
五、免除309
二、合同利益311
一、合同的含义311
第二十二章 合同利益311
第一节 合同利益与合同目的311
三、合同目的312
一、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313
第二节 合同的特征313
三、合同是当事人进行利益交换的法律手段314
二、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意一致314
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315
一、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315
第三节 合同的分类315
三、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316
六、主合同和从合同317
五、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317
四、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317
八、实定合同与射幸合同318
七、利己合同与利他合同318
三、通过要约与承诺进行合意320
二、合意是一个过程320
第二十三章 合同的订立320
第一节 合同订立概述320
一、合同是合意320
一、要约的定义与要件321
第二节 要约321
二、要约的法律效力322
三、要约的撤回和撤销323
一、承诺的定义与要件324
第三节 承诺324
四、要约的消灭324
二、承诺的方式325
四、承诺的迟到与承诺的撤回326
三、承诺的法律效力326
二、合同有效327
一、合同成立327
第四节 合同的成立、有效与生效327
三、合同生效330
二、合同条款的种类335
一、合同条款概述335
第二十四章 合同的内容与形式335
第一节 合同条款335
三、合同的提示性条款336
二、格式条款的规制338
一、格式条款的概念338
第二节 格式条款338
第三节 合同的形式340
二、书面形式341
一、口头形式341
四、行为方式342
三、推定形式342
二、合同履行的后果344
一、合同履行的理由344
第二十五章 合同履行344
第一节 合同履行原理344
三、合同履行的要素345
一、合同履行原则的界定346
第二节 合同履行的原则346
三、协作履行原则347
二、适当履行原则347
第三节 合同履行抗辩权348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349
二、先履行抗辩权350
三、不安抗辩权351
一、合同解除的定义和特征354
第一节 合同解除概述354
第二十六章 合同解除354
二、合同解除与相关制度的区别355
三、合同解除的方式356
第二节 合同解除的条件357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358
二、违约解除358
一、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解除358
二、行使解除权的程序359
一、协议解除的程序359
第三节 合同解除的程序359
二、恢复原状360
一、终止履行360
三、裁判解除的程序360
第四节 合同解除的效力360
四、赔偿损失361
三、采取其他补救措施361
二、买卖合同的主体与标的物363
一、买卖合同的定义与法律特征363
第二十七章 具体合同363
第一节 买卖合同363
四、买卖合同的效力364
三、合同主要条款364
五、特殊买卖合同367
二、供用电合同的履行369
一、供用电合同的订立369
第二节 供用电合同369
三、供用电合同的特殊问题370
三、赠与合同的撤销、解除371
二、出赠物瑕疵及其处理371
第三节 赠与合同371
一、赠与合同的定义、特征371
四、赠与合同的履行372
二、借款合同的特征373
一、借款合同的订立373
第四节 借款合同373
四、民间或自然人借款合同374
三、金融机构借款合同374
一、租赁合同的订立375
第五节 租赁合同375
三、租金与转租376
二、租赁合同的履行376
五、融资租赁合同377
四、租赁权的物权化377
六、房屋租赁合同378
二、承揽工作的完成与报酬379
一、承揽合同的定义379
第六节 承揽合同379
四、定作人随时解约权380
三、承揽合同的履行与救济380
一、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与特点381
第七节 建设工程合同381
五、承揽合同的风险负担381
二、总承建合同与分承建合同382
四、合同履行中的合作义务383
三、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383
五、监理合同384
一、运输合同的订立385
第八节 运输合同385
二、客运合同386
三、货运合同387
四、联运合同388
一、技术合同的界定389
第九节 技术合同389
二、技术开发合同390
三、技术转让合同391
五、技术服务合同393
四、技术咨询合同393
一、保管合同的订立394
第十节 保管合同394
三、仓储合同的定义395
二、有偿保管与无偿保管的注意义务395
五、仓储合同的履行396
四、仓储合同中的仓单396
六、事实保管关系397
二、委托事务处理中的赔偿398
一、委托合同的概念398
第十一节 委托合同398
五、受托人的披露义务399
四、委托合同与委托代理的区别399
三、委托合同关系的终止399
第十二节 行纪合同400
三、委托人的义务401
二、行纪人的义务401
一、行纪合同的界定401
一、居间合同的定义402
第十三节 居间合同402
四、行纪人的介入权402
第十四节 保险合同403
三、居间合同与委托合同区别403
二、居间人的权利义务403
一、保险合同的定义与特征404
三、人身保险合同405
二、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条款405
四、财产保险合同407
五、出险与赔付409
一、违约412
第一节 违约与预期违约412
第二十八章 违约与救济412
二、预期违约414
四、预期违约的种类与构成415
三、违约与预期违约的主要差异415
五、违约后的救济416
三、继续履行的特征417
二、继续履行与合同预期利益实现417
第二节 继续履行417
一、继续履行的概念417
四、继续履行的条件418
三、“三包”与商品退换,服务瑕疵时的免单419
二、我国《合同法》的补救措施419
第三节 采取补救措施419
一、采取补救措施的概念419
一、违约金的定义420
第四节 违约金420
二、支付违约金的条件422
四、违约金与赔偿金423
三、违约金与定金423
一、赔偿损失的定义与特征424
第五节 赔偿损失424
二、赔偿损失的适用条件425
三、赔偿损失的原则426
四、损失赔偿额的计算427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430
第一节 侵权行为界定430
第二十九章 侵权行为430
三、侵权行为的分类431
二、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431
一、一般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432
第二节 一般侵权行为432
二、一般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433
二、特殊侵权行为的类型434
一、特殊侵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434
第三节 特殊侵权行为434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439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界定与特征439
第四节 侵权损害与救济439
四、对人身权损害的赔偿440
三、对财产权损害的赔偿440
五、精神损害赔偿441
一、不当得利的概念与性质444
第一节 不当得利444
第三十章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444
二、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445
三、不当得利的类型446
四、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447
二、无因管理的成立要件448
一、无因管理的概念与性质448
第二节 无因管理448
四、无因管理之债450
三、无因管理的类型450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455
第一节 知识产权界定455
第四编 知识产权455
第三十一章 知识产权与TRIPS455
二、知识产权的特征456
一、TRIPS协议458
第二节 TRIPS协议与知识产权国际公约458
二、《巴黎公约》与《伯尔尼公约》463
二、新中国知识产权立法465
一、知识产权立法缘起465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465
三、中国“入世”与知识产权立法466
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467
第四节 知识产权侵权与责任467
三、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救济468
二、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468
一、版权470
第一节 版权与著作权470
第三十二章 著作权470
三、TRIPS协议下,版权、著作权制度的交融471
二、从作者权到著作权471
一、作品的概念与特征472
第二节 作品472
四、“著作权”与“版权”的同义472
二、作品的分类474
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480
一、作者的定义与特征481
第三节 作者与著作权人481
二、著作权人分类482
一、著作权的内容486
第四节 著作权的内容、取得与期限486
二、著作权的取得493
三、著作权的期间494
第五节 著作权的限制495
一、合理使用496
二、法定许可497
三、著作权的强制许可使用498
二、邻接权与著作权500
一、邻接权的定义500
第三十三章 邻接权500
第一节 邻接权的意义500
一、表演者权的定义501
第二节 表演者权501
二、表演者权的内容502
一、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的定义504
第三节 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权504
三、表演者权的保护期限504
四、表演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504
三、录音录像制作者与其他权利人的关系505
二、音像制品制作者权的内容505
二、广播组织者权的内容506
一、广播组织者权的含义506
四、权利保护期限506
第四节 广播组织者权506
三、广播组织者与其他权利人的关系507
二、出版者权的含义508
一、出版者权概述508
四、广播组织者权的保护期限508
第五节 出版者权508
三、出版者权的内容509
四、出版者与相关权利人的关系510
第一节 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513
一、发明513
第三十四章 专利权513
二、实用新型516
三、外观设计517
四、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的比较518
第二节 专利权人519
一、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521
第三节 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条件521
二、新颖性523
三、创造性526
四、实用性527
一、专利申请原则529
第四节 获得专利权的程序性条件529
二、专利申请文件及基本格式530
三、专利申请的审批532
一、专利权内容的界定533
第五节 专利权的内容533
四、复审533
五、专利权无效宣告533
二、专利权人的权利534
一、商标的定义540
第一节 商标540
第三十五章 商标权540
二、商标的特征与功能541
三、商标的种类542
四、注册商标的行政管理543
一、商标权544
第二节 商标权与注册商标专用权544
三、商标权与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区分545
二、注册商标专用权545
一、商标权的取得546
第三节 商标权取得、期限与续展546
一、注册商标的转让548
第四节 商标权的行使548
二、商标权的期限与续展548
二、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549
一、驰名商标的定义552
第一节 驰名商标552
第三十六章 驰名商标552
三、驰名商标的认定553
二、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条约553
四、驰名商标的保护556
一、商标淡化557
第二节 驰名商标淡化与反淡化557
三、商标淡化法保护商标的条件558
二、商标淡化的历史发展558
一、反向假冒行为定义559
第三节 反向假冒559
四、驰名商标的反淡化559
二、反向假冒行为的特征560
四、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调整561
三、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561
一、网络域名的定义562
第四节 网络域名562
三、网络商标侵权纠纷563
二、网络域名案件563
四、网络商标侵权案件类型564
一、原产地名称界定566
第一节 原产地名称566
第三十七章 特殊标记权566
三、原产地名称保护567
二、原产地名称的特征567
四、国际原产地标记保护立法568
五、我国对原产地名称的保护569
一、厂商名称的涵义570
第二节 厂商名称570
二、厂商名称权的特征571
四、我国厂商名称保护制度573
三、厂商名称权的内容573
一、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574
第三节 其他特殊标记574
五、厂商名称与商标权冲突574
二、与公序良俗相关的特殊标记577
一、人身、人身权与人权583
第一节 人身、人身权与人权583
第五编 人身权583
第三十八章 人身关系583
三、人身权的分类584
二、人身权界定与特征584
一、人格升位的界定585
第二节 人格升位585
二、人格升位的原因586
一、近现代人身权立法587
第三节 人身权立法587
三、人格升位的表现形态587
三、我国人身权立法的走向588
二、我国的人身权立法588
二、人格尊严与人格尊严权589
一、一般人格权界定与特征589
第四节 一般人格权589
四、平等权590
三、自由权590
一、生命权的界定与特征592
第一节生命权592
第三十九章 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权592
二、生命权的行使及保护593
三、生命权的几种观点与矫正594
二、身体权的范围596
一、身体权的界定与特征596
第二节 身体权596
一、健康权的界定与特征597
第三节 健康权597
三、身体权的行使及其保护597
二、生理健康权与心理健康权598
一、侵害生命健康权的一般救济原则599
第四节 侵害物质性人格权的救济599
三、健康权与劳动能力保持权599
二、医疗事故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救济600
三、交通事故损害生命健康权的救济603
四、因公伤亡救济办法605
五、学校学生伤亡事故的处理606
二、姓名权的法律意义609
一、姓名权的概念609
第四十章 自然人精神性人格权609
第一节 姓名权609
三、姓名权的内容610
四、侵害姓名权与救济612
二、肖像权的内容613
一、肖像权的界定与特征613
第二节 肖像权613
三、侵害肖像权与救济614
二、名誉侵权与救济615
一、名誉与名誉权615
第三节 名誉权615
二、隐私权的内容616
一、隐私权的界定616
第四节 隐私权616
三、对隐私权的保护617
一、名称权的定义和属性619
第一节 名称权619
第四十一章 法人的人格权619
三、侵害名称权的处理620
二、名称权的内容与行使620
二、商誉权的种类和内容621
一、商誉权的界定与特征621
第二节 商誉权621
一、信用权的界定和意义622
第三节 信用权622
三、侵害商誉权与救济622
三、侵害信用权的救济623
二、信用权的内容623
一、身份权的内涵与特征625
第一节 身份权625
第四十二章 身份权625
三、相对身份权,同时包含着绝对身份权626
二、单独存在的绝对身份权,不包含相对权626
四、身份特定相对人死亡后,绝对权效力的续存627
二、忠实请求权628
一、同居权628
第二节 配偶权628
四、配偶权的侵害与救济629
三、财产平等处分权629
二、亲属权的内容630
一、亲属权的定义630
第三节 亲属权630
一、荣誉权的界定与意义631
第四节 荣誉权631
二、荣誉权的内容632
二、救济时的权利主张者634
一、受害人的界定634
第四十三章 人身权救济的特殊问题634
第一节 直接受害人与间接受害人634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产生与发展635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635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及构成636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确定638
四、司法实践中的争议639
五、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的评论641
一、生育权问题的起因642
第三节 生育权问题642
三、胎儿的权利问题643
二、生育权侵害的救济规则643
三、法律借助死者保护生者644
二、法律保护死者和生者644
第四节 死者人格利益保护问题644
一、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缘起644
一、遗体瞻仰权645
第五节 悼念权与遗体遗骨保护645
二、亲属遗体遗骨的保护646
三、侵害遗体遗骨的赔偿647
二、亲系和亲等651
一、亲属的概念和种类651
第六编 亲属与继承权651
第四十四章 亲属与继承制度651
第一节 亲属与亲属关系651
三、亲属的发生与终止653
四、亲属的法律效力654
一、婚姻自由原则655
第二节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655
二、一夫一妻制原则656
三、男女平等原则657
五、计划生育的原则658
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658
六、家庭成员互相扶助的原则659
一、财产继承的概念和特征660
第三节 财产继承660
三、继承法的基本原则661
二、继承法的概念和性质661
三、有关婚约纠纷的处理665
二、我国法律对婚约的态度665
第四十五章 婚姻成立665
第一节 婚约665
一、婚约的概念和性质665
三、结婚的条件666
二、结婚的要件666
第二节 结婚666
一、结婚的概念和特征666
四、结婚程序668
二、事实婚姻的外国立法例670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和要件670
第三节 事实婚姻670
三、我国法律对事实婚姻的态度671
一、婚姻无效与撤销概述672
第四节 婚姻无效与撤销672
二、我国的婚姻无效和撤销制度673
二、同居权利义务677
一、独立姓名权677
第四十六章 家庭关系677
第一节 夫妻人身关系677
五、人身自由权678
四、住所协定678
三、互相忠实678
一、夫妻财产制679
第二节 夫妻财产关系679
六、家事代理权679
七、计划生育权利义务679
八、互相尊重、互相协助679
二、夫妻扶养义务682
三、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683
二、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684
一、父母子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684
第三节 父母子女关系684
三、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685
四、继子女687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和特征688
第五节 家庭暴力688
第四节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688
一、祖孙关系688
二、兄弟姐妹关系688
二、家庭暴力的危害和救济689
一、婚姻终止的概念与种类691
第一节 登记离婚691
第四十七章 婚姻终止691
四、有关登记离婚的若干具体问题692
三、登记离婚的机关和程序692
二、登记离婚的条件692
一、诉讼外调解和诉讼内调解693
第二节 诉讼离婚693
二、诉讼离婚的特别规定694
三、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695
第三节 离婚对当事人的后果697
二、离婚对当事人的财产后果698
一、离婚对当事人的人身后果698
三、离婚对当事人的其他经济后果702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概念和意义703
第四节 离婚损害赔偿703
二、离婚后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定704
一、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704
二、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704
三、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704
四、赔偿责任主体和赔偿范围704
第五节 离婚后对子女的抚养与探视704
三、子女抚养费的负担705
四、离婚后对子女的探望权706
二、收养法的基本原则709
一、收养的概念和特征709
第四十八章 收养709
第一节 收养法的基本原则709
第二节 收养的成立710
一、一般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711
三、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712
二、特殊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712
一、收养成立的法律效力714
第三节 收养的效力714
二、收养的无效715
二、收养解除的程序716
一、收养解除的条件716
第四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716
三、收养解除的后果717
一、遗产的概念和法律地位719
第一节 遗产与继承719
第四十九章 继承权719
二、遗产的范围720
三、不能作为遗产的物及权利义务721
一、继承权的概念722
第二节 继承权的概念和性质722
四、继承的概念和特征722
二、继承权的性质:期待权与既得权723
二、继承权的行使724
一、继承权的取得724
第三节 继承权的取得、行使和消灭724
三、继承权的消灭725
二、非遗嘱继承的特征728
一、非遗嘱继承的概念728
第五十章 非遗嘱继承728
第一节 非遗嘱继承的界定728
一、非遗嘱继承人的范围729
第二节 非遗嘱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729
三、非遗嘱继承的适用范围729
二、非遗嘱继承人的顺序732
四、非遗嘱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733
三、胎儿的继承地位733
一、代位继承的概念和性质734
第三节 代位继承734
二、代位继承的条件735
二、转继承的性质736
一、转继承的概念736
三、代位继承人应继承份额736
第四节 转继承736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737
一、遗嘱能力739
第一节 遗嘱能力与遗嘱739
第五十一章 遗嘱继承739
二、遗嘱740
一、遗嘱的有效要件741
第二节 遗嘱的有效、无效与变更、撤销741
二、遗嘱的无效744
三、遗嘱的变更和撤销745
二、遗赠的法律特征及其与遗嘱继承的区别747
一、遗赠的概念747
第三节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747
三、遗赠扶养协议748
五、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的执行749
四、遗赠扶养协议的法律效力749
一、继承开始的时间752
第一节 继承开始与遗产管理752
第五十二章 遗产处理752
二、遗产的管理753
三、遗产债务的清偿方法754
二、遗产债务的清偿原则754
第二节 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754
一、被继承人债务的范围754
二、遗产分割755
一、遗产的接受和放弃755
第三节 遗产的接受、放弃与分割755
二、无人继承遗产的处理757
一、无人继承遗产的概念757
第四节 无人继承的遗产757
后记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