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文主义法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文主义法学研究
  • 刘国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433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法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文主义法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基础理论3

第一章 人文主义法学释义3

第一节 人文主义法学理论背景3

一、人文主义类型3

二、寻找法治哲学基础的过程7

第二节 人文主义法学研究方法10

一、还原论方法10

二、分析与综合方法14

三、案例研究方法16

四、公理方法18

第三节 人文主义法学范式20

一、人文主义法学的理论体系20

二、人文主义法学的性质22

第二章 人文主义法学的范畴26

第一节 幸福26

一、幸福的理论渊源26

二、幸福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30

三、法律对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态度33

四、人造物的异化与克服40

五、法律与幸福44

六、追求幸福权48

第二节 人性53

一、人性研究是法学研究的前提条件53

二、前人的人性假设54

三、人性复合论56

四、人的共性与个性58

第三节 人权61

一、人权概念的理论渊源61

二、人权的运行过程63

三、人权的概念65

四、人权的属性66

五、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人权事业的进步70

六、动物权利、自然物权利与人权72

第四节 人情73

一、人情的概念73

二、人情是熟人社会的价值的人性基础75

三、人情的正反两方面作用76

四、法律对人情的态度81

第三章 人文主义法学的原则体系85

第一节 人文主义法学的原则体系的形成过程85

一、人性分组85

二、人文主义法学的四个基本原则的提出87

第二节 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87

一、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促进了权利的产生和发展88

二、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是法的价值论的理论基础93

三、尊重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促进了竞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97

第三节 防范人的恶性原则99

一、普通人的恶性及防范99

二、权力的扩张性及防范103

第四节 宽容人的弱点原则107

一、法律宽容人的道德上的弱点108

二、法律宽容人的理性上的弱点112

三、法律宽容人的易犯错误的弱点113

第五节 发挥人的优点原则117

一、人的优点的内容117

二、发挥人的优点原则要求将人作为主体119

三、发挥人的优点原则要求法律应鼓励人的奉献行为122

第六节 人文主义法学的原则体系的完善123

一、克制人的需要和利益原则123

二、弥补人的弱点原则128

下编 专题研究137

第四章 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体系137

第一节 理论背景137

一、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的几种观点述评137

二、人文主义法学视野下的解决权利冲突的原则体系的构建140

第二节 权利位阶原则143

一、权利位阶的理论渊源143

二、权利位阶论蕴含的具体法律原则152

三、权利位阶原则的适用范围156

四、权利位阶体系存疑157

第三节 权利平衡原则160

一、同一类权利为不同主体所拥有而产生的权利冲突适用权利平衡原则160

二、言论自由权与其他人格权之间的冲突可适用权利平衡原则161

第四节 最大利益原则163

一、成本低的方案优于成本高的方案163

二、权利的双赢有利于实现最大利益164

三、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的特殊情况下,公共利益优于个人利益165

四、紧迫的利益优先于非紧迫的利益166

五、言论自由权优于公共人物的人格权168

六、环境要求高的权利优于环境要求低的权利169

第五节 保护弱者原则170

一、弱者权利的立法保护171

二、弱者权利的司法保护172

第六节 权利克制原则174

一、权利克制原则的理论渊源174

二、权利克制原则在实践中的表现184

第五章 民间法也是法188

第一节 民间法释义188

一、民间法的理论渊源188

二、民间法的传统性189

三、民间法的定义190

四、民间法的研究方法191

五、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192

第二节 国家法对民间法的态度194

一、国家法对民间法中有益成分的承认194

二、国家法对民间法中不完善成分的容忍200

三、国家法对民间法中有利于减轻惩罚的成分的吸收209

四、国家法对民间法中有明显危害的成分的禁止215

第六章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217

第一节 法律与道德的相对分离217

一、法律与道德的调整范围上的区分218

二、以法律手段制裁“不道德行为”的消极作用221

三、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不同传统比较225

第二节 道德的不同层次与法律的关系228

一、道德的层次体系229

二、基本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30

三、非基本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35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影响239

一、道德对法律的影响239

二、法律对道德的影响240

第七章 文化多样性与民生法治的完善242

第一节 文化多样性范式的提出242

一、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概念242

二、文化多样性范式的形成与发展243

第二节 文化多样性对民生法治的意义245

一、文化多样性是民生选择权实现的条件245

二、文化多样性可以增加民众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247

三、多元文化的合理配置是保持经济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249

第三节 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内容——保护传统文化253

一、尊重与保护传统文化的理由253

二、保护传统文化的途径259

第四节 文化多样性下法律的文化目标体系的特点264

一、文化目标的多样性264

二、文化目标的开放性266

三、文化目标的灵活性267

第八章 克服法律异化的途径268

第一节 判例的地位与作用269

一、判例的地位269

二、判例的作用273

三、建立我国判例制度的构想277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作用283

一、引入法律的目的解释283

二、文义解释与目的解释的关系284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的作用与约束285

一、自由裁量权释义286

二、自由裁量权的作用287

三、自由裁量权的约束因素291

四、规则与自由裁量权的关系293

参考文献295

后记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