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用统计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金丕焕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70071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用统计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统计方法在医学科学研究及疾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1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对象1
前言1
第三节 几个基本概念2
一、总体与样本2
二、抽样误差2
三、随机化2
五、统计量与参数3
第四节 正确运用统计学的观点与思想方法3
四、概率3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5
第一节 统计资料的来源5
一、报表资料5
二、报告卡(单)5
三、日常医疗卫生工作记录6
四、实验数据7
五、现场调查资料7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记录和贮存7
一、资料的记录7
二、资料的贮存9
一、资料的检查11
二、缺项与差错11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检查和整理11
三、资料的整理12
第三章 平均数与标准差15
第一节 算术均数和几何均数15
一、算术均数15
二、几何均数18
第二节 中位数和百分位数20
一、中位数20
二、百分位数21
第三节 标准差22
一、标准差的意义22
三、离均差平方和的简化计算法23
二、不分组资料的标准差计算23
四、分组资料的标准差计算25
五、标准差的应用25
第四章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t分布30
第一节 均数的抽样误差30
一、抽样与抽样误差30
二、均数的标准误30
第二节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t分布31
一、大样本资料均数的可信区间31
二、t值与t分布32
三、小样本资料均数的可信区间33
第五章 两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34
第一节 统计意义检验的基本步骤34
第二节 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35
第三节 配对样本的t检验36
一、同体比较(自身对照比较)的t检验37
二、配对实验的t检验38
第四节 两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39
一、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39
二、关于非正态分布资料均数差别的检验40
第五节 方差不齐时两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t′检验)41
第六节 两种检验与两类错误42
一、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42
二、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43
一、正态概率纸法44
第七节 正态性检验44
三、差别统计意义的正确理解44
二、偏度与峰度检验45
三、W检验48
四、D检验49
第六章 方差分析(一)50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50
第二节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51
一、各组样本含量相等51
二、各组样本含量不相等53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54
第四节 均数间的相互比较56
一、各组样本含量相等56
二、各组样本含量不相等57
第五节 几个处理组均数与一个对照组均数比较58
第六节 拉丁方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60
第七节 方差齐性检验62
一、各组样本含量相等63
二、各组样本含量不相等64
第八节 近似F检验65
第九节 方差分析中的数据转换66
一、平方根转换67
二、反正弦函数转换68
三、对数转换69
第一节 2×2析因实验设计71
第七章 方差分析(二)71
第二节 “23设计”或“2×2×2设计”73
第三节 次级组样本含量不相等76
一、两因素各次级组样本含量不相等,但呈一定的比例76
二、次级组样本含量不相等且不成比例78
第四节 不同模型资料的F检验83
第八章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85
第一节 两水平正交试验85
一、一些基本概念85
二、正交试验及其分析的基本步骤87
三、无重复两水平正交试验87
四、有重复两水平正交试验89
一、三水平正交试验90
第二节 三水平及其他正交试验90
二、在两水平正交表上安排四水平的因素92
第三节 正交试验中的一些应用问题96
一、参数估计96
二、关于特定条件的选择97
三、两水平正交表的简易制作法及交互作用列的确定98
第九章 直线回归与相关100
第一节 直线回归100
一、概述100
二、直线回归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101
三、大样本资料的回归分析103
第二节 直线回归分析中的误差及可信区间105
一、标准估计误差105
三、回归系数的标准误106
二、实测值围绕回归线的离散度106
四、?的标准误107
五、μy的可信区间107
六、?4的标准误107
七、μs4的可信区间108
八、截距α的误差及总体参数α的可信区间108
九、单一个体yI值的预测108
第三节 回归系数和截距的统计意义检验110
一、回归系数的t检验110
二、回归系数的方差分析111
三、两个回归系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12
五、两条回归线高度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14
四、截距的统计意义检验114
第四节 相关115
一、相关系数的意义115
二、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116
三、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t检验117
四、两个相关系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18
五、相关和回归的关系119
第十章 多元线性回归和曲线回归120
第一节 多元线性回归120
一、多元回归分析的原理和多元回归方程的求法120
二、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假设检验122
三、标准化偏回归系数123
四、偏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124
五、复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125
第二节 曲线回归128
一、概述128
二、医学上常用曲线的配合方法130
三、曲线配合的拟合度——相关指数134
第十一章 协方差分析136
第一节 协方差分析法的意义和应用136
第二节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协方差分析137
第三节 协方差分析方法简化算法141
二、率143
一、构成比143
第一节 相对数143
第十二章 相对数分析143
三、构成比和率的应用144
第二节 率的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46
一、率的标准误146
二、总体率的可信区间147
三、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47
四、两个样本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48
第三节 率的标准化法149
一、标准化率的计算方法149
二、标准的选择152
三、标准化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53
一、总阳性率的计算156
第四节 重复检验结果总阳性率的计算156
二、标准误的计算157
三、两个总阳性率的比较157
第十三章 卡方检验(一)159
第一节 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159
第二节 行×列表的x2检验162
一、检验方法162
二、检验结果的说明163
第三节 四格表精确检验法164
一、有实际数为零的情况164
二、没有实际数为零的情况165
第四节 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167
三、查表法167
二、两种以上处理方法的比较168
一、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168
第十四章 卡方检验(二)170
第一节 2×c表x2的计算公式和x2值的分割170
一、2×c表x2的几种计算公式170
二、x2值及自由度的分割172
第二节 组内分组资料的卡方检验172
第三节 内部构成不同的两个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174
一、加权x2检验法(Cochran检验)174
二、x2值相加法176
第四节 分表理论数合并法177
三、x值相加法177
一、2×2表理论数合并法178
二、行×列表理论数合并法179
第五节 行×列表的分割180
一、2×k表的分割180
二、行×列表的分割182
第六节 2×c表线性回归的统计意义检验183
一、按性质分组的资料183
二、按数量分组的资料185
三、百分率很小(或很大)时的资料186
第十五章 二项分布188
第一节 概述188
第二节 二项分布的条件189
第三节 二项分布的形态190
二、计算总体率的可信区间191
一、应用二项分布的展开,计算概率大小,观察疗效191
三、研究患某病的家族集积性191
第四节 二项分布在医学上的应用191
四、混合样品的分析193
第十六章 普哇松分布195
第一节 普哇松分布的配合195
第三节 普哇松分布的一些特征197
一、普哇松分布的方差197
第二节 配合适度检验197
三、普哇松分布的可加性198
四、总数的分布198
二、普哇松分布的形态198
第四节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200
第五节 用普哇松分布对聚集性作研究201
第六节 普哇松计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02
一、样本计数和总体均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02
二、两样本计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03
三、多个样本计数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04
第七节 稀释法估计细菌数205
一、只有一种稀释度时细菌数的估计205
二、有几种稀释度时细菌数的估计206
第十七章 圆分布资料分析208
第一节 基本概念208
第二节 位置、时间变换为角度209
第三节 平均角及其假设检验210
第四节 两样本的比较212
第五节 多个样本的比较214
第一节 成对资料的检验215
一、符号检验215
第十八章 非参数统计(一)215
二、符号等级检验(Wilcoxon法)217
第二节 成组资料的检验218
一、两样本等级和检验(Wilooxon,Mann and Whitnoy法)218
二、中位数检验219
第三节 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检验220
一、H检验(Kruskal and Wallis法)220
二、各处理组间相互比较222
三、中位数检验法223
第四节 等级分组资料的检验223
第五节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检验224
一、M检验(Friedman法)查表法224
二、F检验226
三、各组间相互比较226
四、中位数检验227
第一节 等级相关228
一、Spearman等级相关228
第十九章 非参数统计(二)228
二、Kendall等级相关229
三、2×K列联表的等级相关231
四、R×C列联表的等级相关233
五、等级的一致性检验234
第二节 柯尔莫哥洛夫一斯米尔诺夫检验235
一、样本分布与总体分布的比较235
二、两个样本分布的比较237
第二十章 Ridit分析239
第一节 样本与总体比较239
一、样本与总体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39
二、用S2R的近似值作统计意义检验241
三、多个样本与某总体比较242
四、应用本法的注意点242
第二节 两组平均Ridit值比较243
一、两组平均Ridit值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243
二、精确法检验244
第三节 多组平均Ridit值的比较244
第二十一章 序贯检验246
第一节 序贯检验的意义246
第二节 单一处理效果的检验——单向检验247
一、计数资料247
二、计量资料248
第三节 两种处理的配对比较——双向检验250
一、计数资料251
二、计量资料253
第四节 闭锁型序贯检验255
一、计数资料255
二、计量资料256
第一节 基本概念259
第二节 计算方法和步骤259
第二十二章 逐步回归分析259
第三节 逐步回归分析注意点264
第二十三章 判别分析266
第一节 基本概念266
第二节 两类判别,两个指标267
一、计算判别式267
三、回代269
四、判别能力的统计意义检验269
二、临界值269
五、各因素贡献率270
六、图示法270
七、新个体的判别271
第三节 三个指标的两类判别271
第二十四章 主成分分析273
第一节 概述273
第二节 二维主成分分析274
第三节 主成分分析的一般步骤277
第四节 主成分分析应用举例279
第二十五章 因子分析280
第一节 概述280
第二节 因子分析的步骤282
一、建立模型282
四、药物疗效比较286
二、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287
第三节 因子得分287
第四节 因子分析应用举例288
第二节 回归系数的估计方法289
第一节 概述290
第二十六章 聚类分析290
第二节 R型聚类291
第三节 Q型聚类294
第二十七章 BAXES定理的应用299
第一节 一个指标时的应用299
第二节 先验概率对后验概率的影响302
第三节 多个指标时的应用303
第四节 似然度法305
第五节 计量诊断表306
一、原始资料的过录309
第一节 小样本资料的生存率分析309
第二十八章 生存率统计309
二、寿命表的制作310
三、生存率的图示312
四、标准误312
五、平均生存时间313
第二节 生存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313
一、时序检验314
二、Gehan比分检验317
第三节 分组资料的生存率分析318
一、分组资料对中断观察者的处理318
二、原始资料的过录319
三、计算步骤319
四、生存率曲线320
一、计算方法321
五、标准误的计算321
第四节 分组资料生存率差异的时序检验321
二、消除其他因素影响后的比较322
三、同时消除两个因素的影响323
四、两个以上水平的比较323
五、趋势检验324
第二十九章 半数效量326
第一节 基本概念326
第二节 目测法327
一、基本原理327
二、具体步骤328
第三节 加权直线回归法329
三、标准误和可信区间329
四、注意点329
一、加权直线回归线的求法330
三、误差和可信区间333
第四节 Karber 氏法(寇氏法)334
四、关于自然死亡率334
第五节 序贯法335
第六节 半数效量的有关应用337
一、效力比与毒力比337
二、两个治疗指数的比较338
第三十章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339
第一节 成组病例一对照研究资料339
一、大样本四格表资料340
二、小样本四格表资料343
三、几个四格表资料的联合分析345
四、公共比数比346
五、公共比数比的可信区间347
六、比数比的一致性检验348
八、多个暴露水平——2×k表资料的分析349
七、比数比的趋势检验349
第二节 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资料351
一、配对的四格表351
二、1:M配对资料352
三、对照数M不相等时的1:M配对资料357
第三节 定群研究资料分析358
一、暴露人年数的计算358
二、率的直接法标准化及其有关指标360
三、率的间接法标准化和标准化死亡比364
四、危险度分析367
五、定群研究和生存分析369
第三十一章 Logistic回归分析370
第一节 成组资料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370
一、Logistic回归分析的概念370
二、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371
三、四格表的logistic回归371
四、2×2×2表的logistic回归373
五、2×2×3表的logistic回归376
六、2×2×2×2表的logistic回归377
七、对于病例一对照研究资料的logistic回归的几点说明378
八、自变量效应(即logistic回归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379
第二节 配对资料分析——条件logistic回归384
第三十二章 比例风险模型——COX回归387
第一节 比例风险模型的概念和原理387
第三节 自变量效应的统计意义检验393
一、似然比检验393
二、检验x1和x2的交互作用394
三、检验自变量的效应394
第四节 应用比例风险模型的注意点395
第三十三章 抽样设计396
第一节 单纯随机抽样396
第二节 机械抽样(系统抽样)397
第三节 分层抽样398
第四节 整群抽样400
第三十四章 研究设计402
第一节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402
一、确定研究目的402
二、确定研究对象402
三、确定研究对象的数量402
四、确定观察指标402
五、设立适当的对照403
六、随机化分组404
七、制定较好的原始记录表404
八、考虑好统计分析的方法405
第二节 不同场合的研究设计405
一、调查研究设计405
二、临床研究设计405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406
第三节 研究设计的类型406
三、动物实验设计406
二、随机区组设计407
三、拉丁方设计409
四、序贯设计412
五、其他设计412
第三十五章 样本大小与极端值处理413
第一节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413
第二节 对率作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大小414
第三节 对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415
第四节 成组比较即两个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416
第五节 成对比较(或自身前后对比)作差别的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417
第六节 对两个率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417
第七节 病例一对照研究中的样本大小418
一、不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所需的样本含量418
第八节 极端值的处理421
二、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所需的样本含量421
一、正态分布数据422
二、普哇松分布数据422
三、二项分布数据423
第三十六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424
第一节 统计表424
一、统计表的结构与编制要求424
二、统计表的种类424
三、统计表的审查和修改425
第二节 统计图426
一、绘制统计图的要求426
二、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427
附录一 统计用表435
附表3-1 正态分布表435
附表4-1 t值表436
附表5-2 计算统计量W所必需的系数?值437
附表5-1 百分率与概率单位对照表437
附表5-3 W检验统计量W的P分位数439
附表5-4 D检验统计量y的P分位数439
附表6-1 F值表(双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用)440
附表8-1 m=2 的正交表440
附表6-2 F值表(单侧检验,方差分析用)P=0.05441
附表6-3 F值表(单侧检验,方差分析用)P=0.01442
附表6-4 各均数间相差有统计意义时所需之Q值443
附表6-5 Dunnett t表(单侧检验)444
附表6-6 Dunnett t表(双侧检验)445
附表6-7 x2值表446
附表6-8 相当于百分比之角度447
附表8-2 m=3的正交表453
附表8-3 m=4的正交表455
附表9-1 γ值表456
附表13-1 lgn!数值表457
附表9-2 由γ转Z值表457
附表13-2 四各表的统计意义检验用表(C值表)458
附表15-1 百分率的可信区间470
附表16-1 普哇松分布用的上下可信区间473
附表17-1 RayleighZ 的临界值表473
附表17-2 Watson and Williams 检验中校正因子474
附表17-3 Watson SU2检验的临界值表475
附表18-1 符号等级检验表(Wilooxon成对比较用)477
附表18-2 等级总和数临界值(双侧检验)477
附表18-3 H值与概率对照表478
附表18-4 M值的界限值(P=0.05)480
附表19-1 等级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界限表480
附表19-2 样本与总体比较的Kolmogotov-Smirnov检验临界值表481
附表19-3 两样本比较的Kolmogorov-Smirnov 检验临界值表481
附表21-1 计数资料单向序贯检验边界系数表482
附表21-2 计量资料单向序贯检验?值表484
附表21-3 配对计数资料序贯检验边界系数表485
附表21-4 配对计量资料序贯检验边界系数表(α=β=0.05)485
附表21-5 计数资料闭锁型序贯检验边界(U、L)和中间线(M、M')坐标485
附表21-6 计量资料序贯检验闭锁线坐标n'、y'n数值486
附表29-1 概率单位与权重系数对照表487
附表29-2 作业用概率单位之极小值、极大值及全距487
附表30-1 SMR的95%可信区间系数表488
附表33-1 随机数字表489
附表35-1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S/δ取不同的数值时所需样本大小(n)(a=0.05)490
附表35-2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S/δ取不同的数值时所需样本大小(n)(a=0.01)490
附表35-3 对率作抽样调查时所需样本大小(n)(a=0.05)491
附表35-4 对率作抽样调查时所需样本大小(n)(a=0.01)491
附表35-5 对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n)492
附表35-6 对两个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n)493
附表35-8 对两个率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每组所需样本大小(n)0a=0.01,β=0.05494
附表35-7 对两个率的差别作统计意义检验时每组所需样本大小(n)0a=0.05,β=0.10494
附表35-9 TN1的临界值表(极端值处理用)495
附表35-10 TN2的临界值表(极端值处理用)495
附表35-11 TP1的0.05水平临界值495
附表35-12 TP1的0.01水平临界值496
附表35-13 TP2的0.05水平临界值496
附表35-14 TP2的0.01水平临界值496
附表35-15 Tn1的0.05,0.01水平临界值496
附录二 统计符号表497
附录三 参考文献501
附录四 常用统计公式证明503
附录五 求逆矩阵的计算508
附录六 关于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的说明510
附录七 希腊字母表511
附录八 汉英名词对照表512
附录九 英汉名词对照表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