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漕运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清漕运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4839047.jpg)
- 彭云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95408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漕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清漕运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明清以前的漕运制度概述1
第一章 隋、唐以前的漕运1
一、春秋、战国——我国漕运的发端1
二、秦、汉时期漕运的初步发展5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地方性漕运的普遍发展9
第二章 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创建和唐、宋漕运制度的创立17
一、隋代对全国漕运干线——南北大运河的创建17
(一)隋文帝开广通渠,凿三门砥柱,整治山阳渎,肇南北大运河之始17
(二)隋炀帝开凿并联结通济渠、邗沟和永济渠——南北大运河正式完成19
(三)简短的结论26
二、唐代漕运事业的空前发达和漕运制度的初创30
(一)唐代对大运河的高度重视和整修利用30
(二)唐代漕运的改革发展和规章制度的初创33
1.漕运的空前发达33
(1)漕粮年运量的逐年增长33
(2)漕运专官的创设34
2.漕运改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初创34
(1)裴耀卿的改革34
(2)韦坚的改革36
(3)刘晏挽救朝廷危机的改革37
三、宋与辽、金相继对峙下的南北漕运制度40
(一)北宋与辽对峙下漕运制度的发展40
1.北宋政权的特点及其同东南漕运的关系40
(1)北宋漕运发展的序幕——周世宗对汴京漕运事业的开创40
(2)北宋政权的特点及其同东南漕运的关系41
(3)北宋时期东南漕运的空前兴旺43
(4)漕运方式和漕运制度的不断改革49
(5)北宋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对东南漕运事业的破坏53
2.宋、辽对峙下的北方漕运55
(1)宋统治下的北方漕运55
(2)辽统治下的北方漕运57
(二)宋、金对峙下的南北漕运59
1.金朝的兴起与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59
2.金统治下的北方漕运60
3.南宋偏安下东南漕运的发展63
第三章 元代对南北大运河的重新调整和创行海运69
一、对南北大运河的重大调整和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70
(一)元初南北大运河面临的新情况70
(二)济州河与会通河的开凿,山东段运河的空前通畅71
1.开挖济州河71
2.修凿会通河73
(三)开凿“大都运粮河”的咽喉——通惠河,贯通京杭大运河全程75
(四)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巨大意义77
二、创行海上漕运,完善漕运形式79
(一)元代创行海运的有利条件79
(二)海运的创行及其蓬勃发展80
三、漕运组织和漕运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创新83
(一)漕运组织和漕运制度的空前健全83
(二)海运管理机构和海运制度的创立85
第二编 明、清时期漕运制度的全盛和衰亡91
第四章 明代漕运制度空前高度发展、繁荣的原因和条件92
一、明代前期漕运中心的转移92
(一)明初以南京为中心的漕运92
(二)永乐迁都北京,漕运中心北移93
二、明统治者空前高度重视漕运的原因94
(一)频繁的军事行动的需要94
(二)迁都北京后,整个官兵俸饷和宫廷糜费的需要95
(三)“南粮北调”历史传统的作用96
(四)经济核算和确保安全的需要97
三、明代漕运空前发展、繁荣的有利条件98
(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98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大98
(三)隋、元运河的坚实基础99
第五章 明代漕运河道的修治和管理101
一、明初漕运河道的概况101
二、明前期对漕河运道的整治102
(一)重整山东会通河道,“闸漕”得以充分利用102
1.明初“闸漕”概况102
2.宋礼、白英等对“闸漕”的精心治理103
(二)凿清江浦,导诸湖、诸泉之水以通“湖漕”106
1.明初“湖漕”概况106
2.陈瑄对“湖漕”的整治107
(三)对“河漕”的充分开发、治理和利用108
1.明初“河漕”的基本状况108
2.明前期金纯、徐有贞、白昂、刘大夏先后对“河漕”的治理和利用110
三、明中、后期对漕运河道的整治和利用115
(一)明中、后期黄河水患的空前严重115
(二)刘天和、朱衡和吴桂芳对黄河的治理116
1.刘天和在浚淤、筑堤和施工管理上的成就116
2.朱衡开“南阳新河”,启“避黄行运”序幕117
3.吴桂芳的“导淮分黄”主张119
(三)潘季驯对“治黄保运”的卓越贡献119
1.潘季驯的治河经历119
2.创建“治河通淮、济运”总体战略119
3.推行“筑堤束水、束水攻沙”策略,成绩卓著120
(四)泇河的开凿及其重大意义121
(五)对京师漕运咽喉要道——大通河(即通惠河)的修治利用122
四、对漕运河道管理的空前强化124
(一)河道管理体制的空前完善124
1.中央管理机构124
2.地方管理机构125
(二)创建“行漕法规”126
五、明后期的河、海并运126
第六章 明代漕粮的征解和漕运制度的空前发展130
一、漕粮的性质130
(一)漕粮的性质和种类130
(二)漕粮的具体分派131
二、粮长制度和漕粮的征解133
(一)粮长制度的创立及其意义133
(二)漕粮的征收和解运134
三、漕运方式的变革与发展135
(一)明初的漕运概况135
(二)漕运方式的变革和定制136
1.由“支运”到“兑运”的转变136
2.“长运法”的定制及其意义137
四、漕运管理制度的空前健全强化138
(一)沿途广置仓廒,以资转运,防止丢损138
(二)设官建制,申明职掌,严肃科条,确保漕运的顺利进行138
(三)确定卫军运船编制,推行“连坐法”140
(四)规定漕船数额和运京期限141
第七章 明代漕运的社会效益144
一、保障了京师和北方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巩固和加强了明王朝的统治实力144
(一)创史无前例的最高年漕运量144
(二)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力地巩固了南北边防145
二、沟通了南北经济交往,促进了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146
(一)沟通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146
(二)推动了沿线城镇的兴起和繁荣147
三、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经验148
第八章 明代漕运的赋役盘剥与为民害150
一、它突出地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150
(一)漕粮征收,遇灾不减免,只准折纳150
(二)粮长、里正和甲首的严重威逼滋害151
(三)闸、坝、仓官肆意敲诈,漕丁、漕夫惨遭盘剥152
二、为保漕不惜害农,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154
(一)为保漕,治河违反客观规律,造成水灾的加剧154
(二)为保漕,与农田争水,误农害农155
(三)为保漕,滥用民力,激化了阶级矛盾156
第九章 清前期漕运继续发展繁荣的原因158
一、为供应宫廷、百官和军队食用的需要158
二、频繁的军事活动的需要159
三、调剂各地丰歉,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159
第十章清前期对漕运河道的精心整治和管理162
一、清前期对漕运河道的精心整治162
(一)康熙治漕及其显著效果162
1.清初黄河水患日益严重162
2.康熙对治漕的高度重视163
3.靳辅、康熙治漕的经过和显著成效164
(二)雍正、乾隆时期对河漕治理的加强169
1.齐苏勒的治河成就169
2.嵇曾筠的“筑堤制溜”170
二、清前期对漕运河道的强化管理171
(一)中央管理机构的调整强化171
(二)地方管理机构的细密172
第十一章 清前期对漕弊的整顿和漕运的继续发展174
一、对漕粮征收制度的整顿和改革174
(一)清初漕粮征收和利用情况174
(二)清前期的漕弊和漕政改革175
1.严禁绅衿地主等人欠粮、抗粮175
2.对粮道官员和纳粮户严格要求177
(三)漕运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严密177
二、清前期漕运制度的继续发展178
(一)漕运的一度鼎盛繁荣178
(二)商船海运漕粮的试行和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179
1.商船海运漕粮的几度试行179
2.由河运向海运的转变182
第十二章 漕运兴衰对清王朝的作用和影响185
一、漕运发展对清王朝的积极作用185
(一)漕粮充足,府库盈羡,促成了“康乾盛世”185
(二)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的安全统一185
(三)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增长186
(四)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186
二、漕运衰亡对清王朝的严重影响187
(一)漕运制度的最终衰亡187
1.漕弊重重,积重难返187
2.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剧变促其速亡190
(二)漕运变革衰亡对社会的严重影响192
1.客观积极影响192
2.消极作用193
第十三章 纵论漕运制度的社会影响196
一、运河的通塞和漕运的转向,直接影响了某些城镇的兴衰196
二、漕运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盐业的繁荣和导致盐私的盛行200
三、漕运发展促进了南北大运河的诞生和繁荣204
全书总论207
参考书目210
附言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