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政治纵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政治纵览](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4846191.jpg)
- 高民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文出版社
- ISBN:750750996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台湾政治纵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序一[王邦佐]1
序二[浦兴祖]1
序三[李孔怀 阮国英]1
导论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1
第一章 台湾政局演变1
第一节 台湾历史与国民党退踞台湾1
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二、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而斗争3
三、国民党退踞台湾5
第二节 蒋介石统治时期的台湾政局(1949.12~1975.4)10
一、改造和统治确立时期(1949.12~1952.10)11
二、“复兴建国”和对台统治稳定时期(1952.10~1957.10)15
三、国民党“反共复国”和一党专制制度强化时期(1957.10~1969.3)16
四、统治困挫和“革新保台”时期(1969.3~1975.4)18
一、蒋介石的去世和蒋经国的继位23
第三节 第二代强人政治时期--蒋经国统治时期(1975.4~1988.1)23
二、继续大力推行“党务革新”和“政治革新”24
第四节 李登辉主政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和国民党“台湾化”26
一、蒋经国去世和李登辉上台26
二、国民党召开“十三全”和党内派系之争34
三、国民党召开“十四全”与党内权力结构变化43
四、国民党的公开分裂与新党的诞生47
五、国民党“台湾化”的加速51
一、国民党的一党专制体制58
第二章 台湾党派斗争58
第一节 党外组党和国民党的新政党政策58
二、党外组党的历史考察61
第二节 “台独”思潮与民进党的“台独”活动75
一、“台独”思潮的成因及其社会历史根源75
二、“台独”的理论及组织发展80
三、民进党的成立及其“台独”运动88
第三节 “建国党”的组建及其影响100
一、“建国党”组建的背景及过程100
二、“建国党”组织架构及政治主张102
三、“建国党”的成立及其影响104
第四节 新党的现状及其前途107
一、新党的发展及其原因107
二、新党危机及其前途112
第五节 国民党的“再造”及其权力斗争格局114
一、国民党的“再造”114
二、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120
第三章 台湾当局体制139
第一节 “中华民国宪法”与“宪政改革”139
一、从《五五宪草》到《中华民国宪法》139
二、“动员戡乱时期”的形成和《临时条款》的颁布141
三、“宪政改革”143
一、“国民大会”的职权147
二、“国民大会”的组成148
三、“国民大会”的组织机构150
四、“国民大会”的召开和“万年国代”152
五、第二届“国民大会”的选举153
六、“第三届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156
七、“国民大会”的改革160
第三节 “总统”165
一、“总统”的职权和权力的扩大165
二、蒋介石“复职”和“终身总统”168
三、“总统”的幕僚机构及所属机关171
四、“内阁制”向“总统制”的转变:“总统直选案”的产生175
五、第九届“总统”的选举179
一、“行政院”的地位与职权190
第四节 “行政院”190
二、“行政院”组成及机构设置191
三、“府院之争”和“行政院”的改组194
第五节 “立法院”216
一、“立法院”的地位和职权216
二、“立法院”的组成和机构218
三、“终身立委”和“立法院”的功能变化219
四、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224
五、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225
六、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231
第六节 “司法院”233
一、“司法院”的地位和职权233
二、“司法院”的组成及其动作235
三、“司法院”的机构237
第七节 “考试院”238
一、“考试院”的地位和职权238
二、“考试院”的组成、任期与考试原则239
三、“考试院”的会议及其规则240
四、“考试院”的机构241
五、第九届“考试院”正副“院长”的选举244
第八节 “监察院”244
一、“监察院”的地位和职权245
二、“监察院”的职权的行使246
三、“监察院”的组成248
四、“监察院”的机构设置249
第四章 台湾地方自治250
五、“监察院会议”250
第一节 地方行政机构251
一、“省政府”和“省议会”253
二、县、市(省辖市)政府和议会255
三、乡镇市公所和乡镇市民代表会256
第二节 地方自治257
一、推选地方自治的原因259
二、实施地方自治的主要作用260
三、地方自治存在的问题262
第三节 地方选举262
一、地方选举的历史情况264
二、1993~1994年地方选举268
三、1997年县市长选举269
四、1998年台县市议员及乡镇市长选举273
五、1998年台村里长选举277
六、1998年台北、高雄“市长”、“市议员”选举279
一、《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发表282
第一节 台湾归还祖国和国际社会对台湾归属的承认282
第五章 台湾“台外关系”282
二、战后初期美对台湾地位的确认和对台政策284
第二节 美台关系的变化和美国“划峡而治”阴谋的失败286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286
二、“对日和约”会议和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290
三、美国的“划峡而治”和金门炮战292
第三节 蒋介石代表被驱逐出联合国与美台“断交”296
一、中国为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296
二、尼克松访华和美台“断交”297
三、美国制定“与台湾关系法”301
四、《8·17公报》后美台关系302
第四节 “弹性外交”、“务实外交”与“参与联合国”活动307
一、“弹性外交”的出笼307
二、李登辉主政后的“务实外交”309
三、图谋“参与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316
第一节 从“一定要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20
一、“武力解决”时期:1949.10~1978.12320
第六章 海峡两岸关系320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期:1978.12月至今326
第二节 从“反共复国”到“三民主义统一中国”333
一、“军事对抗”时期:1949~1981.3333
二、弹性因应时期:1981.31987.11337
第三节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阶段342
一、禁令的解除:两岸人员有限往来和各项交流开展342
二、两岸经贸关系的新发展346
三、第一次“汪辜会谈”的举行361
第四节 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障碍与隐忧365
一、经贸交往中的限制、不平衡和隐忧365
二、政治障碍:从“一国论”到“两国论”368
三、军事障碍:整军备战,为“独台”护航384
四、意识形态:鼓吹“新台湾人主义”,抛弃“大中华主义”389
第五节 为促进祖国统一的完成而继续奋斗390
一、《讲话》发表的背景390
二、《讲话》的内容和意391
三、《讲话》发表以来的两岸关系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