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税制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税制 第3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404247.jpg)
- 刘颖主编;何辉,孟芳娥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30568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税收制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税制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现行税制导论1
1.1 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1
1.1.1 税收制度的概念1
1.1.2 税制构成要素2
1.2 税收分类9
1.2.1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进行分类9
1.2.2 按税负能否转嫁进行分类9
1.2.3 按税收管理权限进行分类9
1.2.4 按计税标准分类10
1.2.5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10
1.2.6 按税收收入形态来分类10
1.2.7 按是否具有独立的计税依据进行分类10
1.2.8 按存续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11
1.2.9 按是否具有特殊目的分类11
1.2.10 按照税收负担的确定方式分类11
1.3 税制结构12
1.3.1 税制结构的概念12
1.3.2 影响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12
1.3.3 不同税制结构及特点14
1.3.4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状况14
本章小结15
关键术语15
思考题15
第2章 增值税16
2.1 增值税的概念和特点16
2.1.1 增值税的概念16
2.1.2 增值税的特点18
2.1.3 增值税的类型19
2.2 征税范围与纳税义务人20
2.2.1 征税范围20
2.2.2 纳税义务人23
2.3 税率24
2.3.1 增值税税率的基本类型24
2.3.2 我国增值税税率的规定24
2.4 增值税的主要税收优惠25
2.4.1 起征点25
2.4.2 对小微企业的免征增值税规定25
2.4.3 主要减免税规定25
2.5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的一般规定26
2.5.1 一般计税方法26
2.5.2 简易计税方法26
2.5.3 扣缴计税方法26
2.6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26
2.6.1 销项税额的计算27
2.6.2 进项税额的计算31
2.6.3 应纳税额的计算37
2.7 简易计税方法应纳税额的计算40
2.7.1 简易计税方法计税规则40
2.7.2 “营改增”后的一般纳税人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规定41
2.8 “营改增”与不动产有关的税额计算43
2.8.1 转让不动产增值税征收管理43
2.8.2 提供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45
2.8.3 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47
2.8.4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49
2.9 进口货物征税51
2.9.1 进口货物征税的范围及纳税人51
2.9.2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的计算51
2.10 出口货物退(免)税52
2.10.1 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与方法53
2.10.2 出口货物的退税率53
2.10.3 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54
2.10.4 增值税免抵退税的计算55
2.10.5 增值税免退税的计算59
2.1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与纳税地点59
2.11.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59
2.11.2 纳税期限60
2.11.3 纳税地点61
2.1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62
2.12.1 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62
2.12.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限额管理63
2.12.3 专用发票开具范围63
2.12.4 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结果异常的处理63
2.12.5 购买方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条件及处理64
本章小结64
关键术语64
思考题64
第3章 消费税66
3.1 消费税的概念和特点66
3.1.1 消费税的概念66
3.1.2 我国消费税的特点66
3.1.3 我国消费税的沿革67
3.1.4 我国消费税的作用67
3.2 征税范围、纳税义务人与纳税环节68
3.2.1 征税范围68
3.2.2 纳税义务人69
3.2.3 纳税环节69
3.3 税目与税率70
3.3.1 消费税税目70
3.3.2 消费税税率72
3.4 计税依据74
3.4.1 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74
3.4.2 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77
3.4.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78
3.4.4 进口应税消费品78
3.4.5 其他79
3.5 应纳税额的计算79
3.5.1 应纳税额计算的基本规定79
3.5.2 应纳税额计算的具体规定81
3.6 消费税的申报缴纳83
3.6.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83
3.6.2 纳税期限84
3.6.3 纳税地点84
本章小结84
关键术语84
思考题85
第4章 附加税与烟叶税86
4.1 城市维护建设税86
4.1.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和特点86
4.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主要征收制度86
4.2 烟叶税89
4.2.1 烟叶税的概念和特点89
4.2.2 烟叶税的主要征收制度90
本章小结91
关键术语91
思考题91
第5章 关税92
5.1 关税的概念和特点92
5.1.1 关税的概念92
5.1.2 关税的特点92
5.1.3 关税的分类93
5.2 关税的征税对象与纳税人93
5.3 进出口税则93
5.3.1 税则归类94
5.3.2 税率及运用94
5.4 原产地规则95
5.5 关税的完税价格和税额计算95
5.5.1 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96
5.5.2 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97
5.5.3 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98
5.5.4 关税的税额计算99
5.6 关税的减免99
5.7 行李及邮递物品进口税100
5.8 关税的征收管理100
本章小结101
关键术语101
思考题101
第6章 资源税102
6.1 资源税的概念和特点102
6.1.1 资源税的概念102
6.1.2 资源税的特点102
6.1.3 资源税的作用103
6.2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103
6.2.1 纳税义务人103
6.2.2 征税范围104
6.3 税目与税率105
6.3.1 税目税率的基本规定105
6.3.2 代扣代缴的税率规定106
6.4 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106
6.4.1 从价定率计征资源税的税额基本计算106
6.4.2 煤炭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税额计算107
6.4.3 稀土、钨、钼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税额计算108
6.4.4 其他从价定率计征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和税额计算109
6.4.5 从量定额计征资源税的税额计算110
6.5 税收优惠110
6.6 资源税的申报缴纳112
6.6.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112
6.6.2 纳税地点112
本章小结112
关键术语113
思考题113
第7章 土地增值税114
7.1 土地增值税的概念和特点114
7.1.1 土地增值税的概念114
7.1.2 土地增值税的特点115
7.2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115
7.2.1 纳税义务人115
7.2.2 征税范围和征税范围的界定115
7.2.3 若干具体情况的判定116
7.3 税率119
7.4 计税依据和税收优惠119
7.4.1 计税依据119
7.4.2 税收优惠121
7.5 应纳税额的计算121
7.6 土地增值税的预交和清算122
7.6.1 土地增值税的预交122
7.6.2 土地增值税的清算123
7.6 土地增值税的申报缴纳126
7.6.1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126
7.6.2 纳税期限126
7.6.3 纳税地点127
本章小结127
关键术语127
思考题127
第8章 企业所得税129
8.1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和特点129
8.1.1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129
8.1.2 企业所得税的特点129
8.1.3 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的沿革130
8.1.4 企业所得税的作用131
8.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132
8.2.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132
8.2.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133
8.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133
8.4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134
8.4.1 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总额135
8.4.2 企业所得税的扣除项目139
8.4.3 亏损的弥补144
8.5 资产的税务处理146
8.5.1 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146
8.5.2 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147
8.5.3 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148
8.5.4 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148
8.5.5 存货的税务处理149
8.5.6 企业投资资产的计价规定149
8.5.7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150
8.6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151
8.6.1 资产损失的定义151
8.6.2 资产损失的确认151
8.6.3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152
8.7 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153
8.7.1 企业重组的相关概念153
8.7.2 企业重组业务的所得税处理154
8.7.3 企业清算的相关规定155
8.8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156
8.8.1 企业的主要税收优惠规定156
8.8.2 非居民企业税收优惠规定158
8.9 企业所得税的税额计算158
8.9.1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158
8.9.2 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161
8.9.3 境外已纳税额的抵免162
8.10 特别纳税调整164
8.10.1 关联方业务往来的基本涉税规则164
8.10.2 转让定价方法管理166
8.10.3 预约定价方法管理167
8.10.4 一般反避税管理167
8.10.5 其他重要规定167
8.11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缴纳168
8.11.1 纳税年度168
8.11.2 税款缴纳168
8.11.3 纳税地点169
8.11.4 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169
本章小结170
关键术语170
思考题170
第9章 个人所得税172
9.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特点172
9.1.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172
9.1.2 特点172
9.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174
9.2.1 居民纳税义务人175
9.2.2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175
9.3 所得来源地的确定176
9.4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176
9.4.1 工资、薪金所得176
9.4.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177
9.4.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177
9.4.4 劳务报酬所得178
9.4.5 稿酬所得178
9.4.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78
9.4.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178
9.4.8 财产租赁所得179
9.4.9 财产转让所得179
9.4.10 偶然所得179
9.4.11 其他所得179
9.5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180
9.5.1 累进税率180
9.5.2 比例税率181
9.6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税额计算181
9.6.1 工资、薪金应纳税额的计算181
9.6.2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87
9.6.3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89
9.6.4 劳务报酬应纳税额的计算190
9.6.5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91
9.6.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92
9.6.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92
9.6.8 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93
9.6.9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93
9.6.10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96
9.6.11 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96
9.6.12 税前捐赠扣除的规定196
9.7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198
9.7.1 免税项目198
9.7.2 暂免征税的主要项目199
9.7.3 经批准可以减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200
9.8 境外已纳税款的扣除200
9.9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201
9.9.1 纳税方式201
9.9.2 纳税期限202
9.9.3 纳税地点204
本章小结204
关键术语204
思考题204
第10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206
10.1 城镇土地使用税206
10.1.1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概念和特点206
10.1.2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主要征收制度207
10.2 耕地占用税210
10.2.1 耕地占用税的概念和特点210
10.2.2 耕地占用税的主要征收制度211
本章小结213
关键术语213
思考题213
第11章 房产税和车船税214
11.1 房产税214
11.1.1 房产税的概念和特点214
11.1.2 主要征收制度214
11.2 车船税218
11.2.1 车船税的概念和特点218
11.2.2 主要征收制度219
本章小结222
关键术语223
思考题223
第12章 印花税和契税224
12.1 印花税224
12.1.1 概念和特点224
12.1.2 纳税人224
12.1.3 税目与税率225
12.1.4 计税依据与税额计算228
12.1.5 税收优惠230
12.1.6 缴纳方法与纳税申报231
12.2 契税232
12.2.1 契税的概念和特点232
12.2.2 纳税人233
12.2.3 征税对象233
12.2.4 税率、计税依据和税额计算233
12.2.5 税收优惠234
12.2.6 申报与缴纳235
本章小结236
关键术语236
思考题236
第13章 其他各税237
13.1 车辆购置税237
13.1.1 车辆购置税的概念和特点237
13.1.2 车辆购置税的主要征收制度237
13.2 船舶吨税239
13.2.1 船舶吨税的概念和特点239
13.2.2 船舶吨税的主要征收制度239
13.3 环境保护税240
13.3.1 环境保护税的概念和特点241
13.3.2 环境保护税的主要征收制度241
本章小结242
关键术语242
思考题242
第14章 中国现行税制的发展与展望243
14.1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之前的税制建设243
14.1.1 1949—1953年,新中国税制的初步建立243
14.1.2 1958年,简化税制,试行工商统一税245
14.1.3 1973年,工商税制的进一步简化246
14.2 20世纪80年代的税制改革247
14.2.1 1980—1982年,初步建立涉外税收制度247
14.2.2 1983年和1984年,两步利改税的实施248
14.3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税制改革249
14.3.1 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250
14.3.2 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51
14.3.3 1994年税制改革成功奠定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基础252
14.4 2003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税制改革253
14.4.1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动因253
14.4.2 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内容256
14.4.3 2003年以来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57
14.5 2009年至今的结构性减税政策265
14.5.1 “结构性减税”的概念及提出的背景266
14.5.2 结构性减税的内容266
14.6 未来税制改革展望271
参考文献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