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 陆耀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17556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125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1268页
  • 主题词:供热系统-设计-手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常用设计图例1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及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0

2.1 法定计量单位10

2.2 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摘要11

2.2.1 关于单位和词头的符号11

2.2.2 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12

2.3 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3

第三章 建筑热工15

3.1 基本数据15

3.2 常用围护结构热工特性34

3.2.1 几种墙体和几种保温层的基本数据36

3.2.2 常用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38

3.3 围护结构保温设计48

3.3.1 各类建筑物冬季室内热工计算参数48

3.3.2 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R0min49

3.3.3 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54

3.4 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56

3.4.1 验算方法57

3.4.2 夏季隔热计算参数58

3.4.3 常用外围护结构隔热验算结果58

3.5 供暖建筑围护结构的防潮设计75

3.5.1 防潮验算方法75

3.5.2 几种常用卷材屋面屋顶的验算76

第四章 供暖设计81

4.1 供暖热负荷计算81

4.1.1 民用建筑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81

4.1.2 工业厂房及辅助房屋的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128

4.1.3 建筑物热负荷的估算130

4.2 供暖系统选择131

4.2.1 热媒的选择131

4.2.2 供暖系统型式132

4.3 管道水力计算139

4.3.1 水力计算方法和要求139

4.3.2 热水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147

4.3.3 蒸汽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164

4.4 常用供暖设备选择计算174

4.4.1 散热器174

4.4.2 减压阀、安全阀186

4.4.3 疏水器190

4.4.4 膨胀水箱192

4.4.5 除污器194

4.4.6 调压板195

4.4.7 集气罐和自动排气阀195

4.4.8 换热器196

第五章 热力网设计212

5.1 供热管网热负荷212

5.2 供热介质及其参数的选择212

5.3 热力管道敷设213

5.4 供热系统218

5.4.1 供热系统的选择218

5.4.2 供热调节219

5.4.3 蒸汽供热系统224

5.4.4 热水供热系统231

5.4.5 凝结水回收和利用系统237

5.5 热力管网的水力计算245

5.5.1 基本原则245

5.5.2 热网水力计算245

5.6 热力网管道的热补偿和管道强度计算252

5.6.1 管道热补偿252

5.6.2 管道机械强度计算252

5.6.3 热力网管道补偿器选用与计算254

5.7 热力管道支架270

5.7.1 管道支吊架形式270

5.7.2 管道活动、固定支架跨距的计算271

5.7.3 管道支架荷载及推力计算277

5.7.4 管道支座286

5.7.5 支吊架弹簧的选择293

5.7.6 常用支吊架生根结构构件强度计算公式和曲线图297

5.7.7 增长管道支吊架跨距的措施306

5.8 管道材料及其附件320

5.8.1 管道材料及其连接320

5.8.2 管道阀门327

第六章 锅炉房设计328

6.1 锅炉房的总体布置328

6.1.1 锅炉房在总平面上的布置328

6.1.2 锅炉房区域布置329

6.1.3 锅炉房的工艺布置330

6.2 锅炉房主机设备的选择333

6.2.1 锅炉房设计容量的确定333

6.2.2 锅炉设备的选择334

6.3 锅炉送风排烟系统338

6.3.1 鼓引风机配置选择要点338

6.3.2 固体燃料燃烧的空气量及烟气量338

6.3.3 锅炉风烟道系统阻力339

6.3.4 鼓引风机的计算345

6.3.5 风烟道及烟囱设计347

6.3.6 锅炉烟气除尘353

6.3.7 环境烟尘浓度360

6.4 锅炉水处理362

6.4.1 水质及水质标准362

6.4.2 水处理系统的分类及适用范围365

6.4.3 水处理设备容量的确定367

6.4.4 给水的净化预处理368

6.4.5 炉内水处理371

6.4.6 离子交换水处理376

6.4.7 给水除氧及脱气396

6.4.8 锅炉排污405

6.4.9 锅炉水处理常用资料408

6.5 锅炉房汽水系统416

6.5.1 给水及凝结水系统416

6.5.2 蒸汽系统421

6.5.3 汽水管道设计422

6.6 运煤除灰系统425

6.6.1 概述425

6.6.2 进煤方式和贮煤场425

6.6.3 运煤系统的设计428

6.6.4 运煤系统设计示例452

6.6.5 除灰系统设计459

6.7 锅炉房热工检测与控制462

6.7.1 热工仪表分类462

6.7.2 热工检测与控制的基本要求465

6.7.3 锅炉热工控制方案471

6.8 锅炉房典型设计476

6.8.1 锅炉房设计基础资料476

6.8.2 锅炉房设计文件编制深度478

6.8.3 锅炉房布置示例480

6.8.4 锅炉房设计对其他专业的技术要求和互提资料491

第七章 通风与除尘498

7.1 自然通风的简化计算498

7.1.1 自然通风的通风量498

7.1.2 排风口温度tp(℃)498

7.1.3 散热量有效系数m498

7.1.4 进风口面积Fj(m2)和排风口面积Fp(m2)499

7.2 局部排风504

7.2.1 局部排风的设计原则504

7.2.2 侧吸罩506

7.2.3 伞形罩507

7.2.4 槽边排风508

7.2.5 通风柜513

7.3 全面通风514

7.3.1 设计原则514

7.3.2 气流组织515

7.3.3 全面换气量516

7.3.4 空气热平衡计算519

7.3.5 散热量计算520

7.3.6 散湿量计算523

7.4 除尘524

7.4.1 除尘设计的基本参数524

7.4.2 加湿防尘527

7.4.3 密闭排尘529

7.4.4 除尘风管538

7.4.5 除尘设备539

7.5 人防地下室的通风546

7.5.1 设计原则546

7.5.2 设计参数546

7.5.3 防护通风系统的设计548

7.5.4 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550

7.5.5 防护通风设备的选择552

第八章 通风管道设计554

8.1 风管设计的基本知识554

8.1.1 风管设计的基本内容554

8.1.2 风管的统一规格554

8.1.3 风管设计注意事项555

8.1.4 风机与风管的连接560

8.2 风管的沿程压力损失562

8.2.1 沿程压力损失的基本计算公式562

8.2.2 沿程压力损失的计算563

8.3 风管的局部压力损失575

8.3.1 局部压力损失575

8.3.2 局部阻力系数576

8.4 风管内的压力分布596

8.4.1 单风机系统596

8.4.2 双风机系统597

8.5 风管设计方法597

8.5.1 一般设计方法597

8.5.2 简略的估算法598

第九章 水泵、通风机和电动机600

9.1 水泵600

9.1.1 水泵型号示意600

9.1.2 单台水泵的工作特性601

9.1.3 多台水泵的工作特性604

9.1.4 管道泵606

9.1.5 水泵的选择607

9.2 通风机607

9.2.1 通风机的全称607

9.2.2 单台风机的工作特性614

9.2.3 多台风机联合的工作特性615

9.2.4 通风机的选择616

9.3 电动机617

9.3.1 型号示意说明617

9.3.2 异步电动机分类617

9.3.3 Y系列小型鼠笼转子异步电动机619

第十章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与防排烟621

10.1 自然排烟621

10.1.1 自然排烟孔口有效面积621

10.1.2 自然排烟设计要点621

10.2 加压送风及机械排烟622

10.2.1 设置加压送风及机械排烟的部位及设计条件622

10.2.2 加压送风系统623

10.2.3 机械排烟系统626

10.3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防爆设计要点629

10.4 机械防排烟及空调、通风系统防火控制程序632

10.4.1 不设消防控制室的机械防排烟和空调、通风系统防火控制程序632

10.4.2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机械防排烟和空调通风系统防火控制程序633

10.5 防火、防排烟设备及部件635

10.5.1 各种防火、防排烟阀口635

10.5.2 防排烟通风机643

第十一章 空气调节647

11.1 空调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647

11.1.1 大气环境的质量标准647

11.1.2 舒适感及室内设计条件648

11.1.3 空调系统的划分和技术层的设置655

11.1.4 部分实用设计指标汇编658

11.1.5 各种空调系统投资、寿命等的比较673

11.1.6 通过风管、风机和水泵的得热与失热674

11.1.7 空调过程的热、质平衡677

11.1.8 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678

11.2 空调房间的布置与热工要求679

11.2.1 位置的选择与布置要求679

11.2.2 对建筑热工的要求682

11.3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比较选择683

11.3.1 空调系统的分类683

11.3.2 空调系统的比较选择684

11.3.3 集中式空调系统687

11.4 空调负荷计算692

11.4.1 空调负荷计算的基本构成692

11.4.2 房间负荷计算的准备工作693

11.4.3 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计算707

11.4.4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708

11.4.5 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708

11.4.6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728

11.4.7 人体冷负荷728

11.4.8 灯光冷负荷730

11.4.9 设备冷负荷731

11.4.10 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734

11.4.11 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735

11.4.12 伴随散湿过程的潜热冷负荷735

11.4.13 空调房间、空调建筑物及空调系统的计算冷负荷736

11.4.14 计算例题737

11.5 i-d图的应用741

11.6 空气处理设备的选择计算742

11.6.1 空气的过滤净化742

11.6.2 空气冷却器749

11.6.3 喷水室757

11.6.4 空气的加热760

11.6.5 空气的加湿处理764

11.6.6 空气的除湿770

11.6.7 组合式空调机组776

11.6.8 风机盘管780

11.6.9 变风量末端装置784

11.7 空气调节器(机)789

11.7.1 空气调节器(机)的分类789

11.7.2 空气调节器的制冷量789

11.7.3 冷凝温度和冷却水量790

11.7.4 蒸发器(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选择计算790

11.7.5 空调器的热平衡计算792

11.7.6 选择计算举例794

11.7.7 空调器应用范围的扩大——“循环混合”795

11.7.8 空调器出口的合理连接方法797

11.8 空调水系统798

11.8.1 空调水系统的类型及优缺点798

11.8.2 水系统的布置与承压799

11.8.3 水系统的典型形式801

11.8.4 水泵变流量的途径803

11.8.5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805

11.8.6 管路特性曲线810

11.8.7 变流量水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811

11.8.8 水系统的附件813

11.8.9 冷水设备的配管817

11.8.10 水系统的水处理822

11.9 气流组织829

11.9.1 气流组织的基本要求829

11.9.2 气流组织的方式及其设计计算方法829

11.9.3 空气分布器857

11.9.4 非等温射流的轨迹、轴心速度和轴心温度衰减计算公式865

11.9.5 回风口866

11.10 高大建筑物分层空调设计868

11.10.1 分层空调适用范围和空调方式868

11.10.2 分层空调负荷计算868

11.10.3 分层空调气流组织876

11.10.4 空调系统885

第十二章 空调节能887

12.1 空调节能措施887

12.2 空调设备的选择、配置和调节方式与节能的关系891

12.2.1 制冷设备的性能系数891

12.2.2 离心式冷水机组不同连接时的能耗比较892

12.2.3 空调方式与能耗的关系893

12.3 蓄热895

12.3.1 蓄热措施的优缺点895

12.3.2 水蓄热895

12.3.3 冰蓄热899

12.4 热回收909

12.4.1 热回收方式的比较909

12.4.2 转轮换热器910

12.4.3 中间热媒式换热器912

12.4.4 板式显热换热器915

12.4.5 板翅式全热换热器918

12.4.6 热管换热器920

12.4.7 热泵929

12.5 空调系统的总耗能量938

12.5.1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τE)法938

12.5.2 负荷频率表法943

第十三章 空气洁净947

13.1 洁净室级别947

13.1.1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的规定947

13.1.2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规定947

13.1.3 生物洁净室洁净标准950

13.1.4 各种房间对洁净度级别要求的参考资料952

13.2 洁净室设计的综合要求953

13.2.1 综合要求953

13.2.2 洁净室的结构型式954

13.2.3 人、物净化方案955

13.3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956

13.3.1 净化空调系统设计原则956

13.3.2 净化空调系统的划分957

13.3.3 洁净室正压957

13.3.4 室内计算参数958

13.3.5 洁净室供暖设计959

13.3.6 排风959

13.3.7 消声与隔振960

13.3.8 风管和附件960

13.4 净化空调系统型式及气流组织962

13.4.1 气流组织设计962

13.4.2 净化空调系统的基本形式962

13.4.3 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963

13.4.4 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965

13.4.5 洁净隧道965

13.4.6 气流组织和送风量967

13.4.7 层流洁净室968

13.4.8 乱流洁净室969

13.4.9 层流洁净室与乱流洁净室技术经济比较971

13.5 生物洁净室设计971

13.5.1 生物洁净室与工业洁净室的主要区别971

13.5.2 生物洁净室的分类972

13.5.3 无菌手术室气流组织形式972

13.5.4 实验动物洁净室975

13.6 洁净室的计算979

13.6.1 送风量的计算979

13.6.2 排风量的计算979

13.6.3 新风量的计算979

13.6.4 洁净室正压计算980

13.6.5 洁净度的计算980

13.6.6 计算例题984

第十四章 制冷987

14.1 制冷机的选择987

14.1.1 制冷机的种类988

14.1.2 各种制冷机的优缺点比较989

14.1.3 制冷机的经济性比较991

14.1.4 制冷机的性能系数(COP)991

14.1.5 制冷机的调节性能994

14.1.6 制冷机组全年运行能耗计算996

14.2 活塞式制冷机997

14.2.1 活塞式制冷机的分类、基本参数和型号表示方法997

14.2.2 中、小型活塞式单级制冷压缩机的工况、设计使用条件及气缸布置形式999

14.2.3 活塞式制冷机的选择计算1007

14.3 离心式冷水机组1021

14.3.1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分类1021

14.3.2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规格1022

14.3.3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调节1023

14.3.4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特点比较1023

14.3.5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典型流程1025

14.3.6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选用1025

14.4 螺杆式冷水机组1028

14.4.1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设计制造条件、工况和型号表示方法1028

14.4.2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基本参数1028

14.4.3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典型流程1030

14.4.4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选用1030

14.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1033

14.5.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1033

14.5.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分类1034

14.5.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过程在i-ξ图上的表示方法1037

14.5.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调节性能1038

14.5.5 设计安装和运行注意事项1041

14.6 模块化冷水机组1044

14.6.1 简介1044

14.6.2 技术规格与性能参数1044

14.6.3 配管与进出水管连接1048

14.6.4 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要求1049

14.6.5 选型示例1049

14.7 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1051

14.7.1 基本原则及布置要点1051

14.7.2 管材及管件1052

14.7.3 氟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1053

14.7.4 氨制冷系统管道设计与配置1061

14.8 管道1063

14.8.1 常用管道的规格1063

14.8.2 管道水力计算1064

14.8.3 氟管道计算1065

14.8.4 氨管道计算1072

14.9 制冷机房的设计原则1074

第十五章 小型冷库设计1076

15.1 食品冷藏条件和冷藏间的组成1076

15.1.1 冷藏条件1076

15.1.2 冷藏间的组成1078

15.2 围护结构的热工要求1079

15.2.1 隔汽层的设计原则1079

15.2.2 保温层的设计原则1079

15.2.3 地面防冻1079

15.3 冷藏库容量的确定1080

15.4 冷藏间冷负荷计算1081

15.5 制冷设备的选择1087

15.5.1 氟里昂制冷系统的图式1088

15.5.2 蒸发器的选择1089

15.5.3 热力膨胀阀的选择1091

15.5.4 过滤器、干燥器1093

15.5.5 回热式热交换器1093

15.5.6 气液分离器1094

15.5.7 排管及搁架1094

15.6 制冷管管件及连接1096

15.7 自控和安全保护装置1099

15.7.1 库温自控1099

15.7.2 自控系统框图1099

15.7.3 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1101

15.8 装配式冷库1101

15.8.1 组成和特点1101

15.8.2 冷负荷估算1102

15.9 气调冷库1103

15.10 小冷库工程实例1104

第十六章 噪声与振动控制设计1109

16.1 噪声源及噪声控制标准1109

16.1.1 风机噪声1109

16.1.2 气流噪声1110

16.1.3 噪声控制标准1112

16.2 消声设计1115

16.2.1 管路系统的自然衰减1115

16.2.2 阻性消声器设计1118

16.2.3 抗性消声器设计1119

16.2.4 共振性消声器设计1120

16.2.5 空调系统声学计算举例1122

16.3 隔声设计1123

16.3.1 隔声设计的计算方法1123

16.3.2 设备机房噪声控制设计的主要措施1125

16.4 吸声设计1126

16.4.1 吸声减噪计算方法1126

16.4.2 吸声减噪设计1127

16.5 隔振控制设计1130

16.5.1 隔振参数传递率η及隔振效率T1130

16.5.2 振动控制1133

16.5.3 设备转速与隔振的关系1133

16.6 隔振设计1134

16.6.1 隔振设计要求1134

16.6.2 干扰力计算1135

16.6.3 隔振基座1136

16.6.4 隔振系统的振动量计算1137

16.6.5 风机隔振后的振动影响范围1137

16.7 隔振元件1137

16.7.1 隔振材料及减振器1137

16.7.2 减振器承受的荷载1139

16.8 管道隔振1139

16.9 隔振设计示例1139

16.10 机械设备及管道隔振措施示例图1142

第十七章 供暖与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1150

17.1 供暖系统的自动控制1150

17.1.1 室内温度的自动控制1150

17.1.2 供暖系统的自动控制1151

17.1.3 间接供热供暖系统的自动控制1153

17.1.4 南北向分环控制1155

17.2 新风量的自动控制1156

17.2.1 根据新风温度控制新风量1156

17.2.2 根据焓值控制新风量1157

17.2.3 根据能量判断控制新风量1158

17.3 风机盘管机组的自动控制1159

17.3.1 两管制系统(双位控制)1159

17.3.2 四管制系统(双位控制)1159

17.3.3 电子式温度控制器〔连续(比例式)控制〕1159

17.4 多工况节能控制1163

17.4.1 控制系统的组成1163

17.4.2 多工况分区图1164

17.4.3 逻辑量控制1165

17.4.4 多工况节能控制的简化途径1171

17.5 功能模件式调节装置1171

17.5.1 WSZ-2A型功能模件式温湿度调节装置的组成1172

17.5.2 WSZ-2A型功能模件式调节装置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1172

17.5.3 应用示例1174

17.6 QH RH型分布式微机控制系统1177

17.6.1 中央管理站1179

17.6.2 局部通讯网络1180

17.6.3 现场控制机1181

17.6.4 典型应用示例1183

17.7 流体输送系统的节能控制1188

17.7.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1188

17.7.2 单式泵变流量水系统的控制1191

17.7.3 复式泵变流量水系统的控制1191

17.8 调节阀的应用1195

17.8.1 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1195

17.8.2 工作流量特性1197

17.8.3 调节阀的流通能力1199

17.8.4 直通调节阀1200

17.8.5 三通调节阀1201

17.8.6 风量调节阀1203

17.9 热回收系统的控制1205

17.9.1 运行条件1205

17.9.2 热回收系统的控制1206

第十八章 保温及防腐1208

18.1 保温1208

18.1.1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技术性能1208

18.1.2 管道、设备保温热力计算1209

18.1.3 保护层及防潮层1224

18.2 防腐处理1225

18.2.1 防腐涂料1225

18.2.2 硬聚氯乙烯塑料1228

18.2.3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1229

第十九章 暖通专业设计说明范例1230

19.1 暖通专业初步设计说明1230

19.2 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237

19.3 空调制冷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239

厂名录1245

主要参考书目与文献1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