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基本建设工作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森木,姜广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7800870685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86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88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基本建设工作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本建设概述1
第一节 基本建设的含义1
一 固定资产投资与基本建设的关系1
二 基本建设的特点与范围2
三 基本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4
四 基本建设活动的准则6
第二节 基本建设项目的分类8
一 按行业投资用途分类8
二 按项目管理体制分类9
三 按建设性质分类11
四 按建设规模分类12
五 按工作阶段分类13
六 项目投资的构成16
第三节 基本建设程序18
一 基本建设程序的意义18
二 基本建设程序的内容20
三 基本建设程序的管理权限22
一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沿革23
第四节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23
二 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25
三 政府机构和主要业务机构28
四 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39
第二章 项目建议书44
第一节 项目建议书的作用44
第二节 项目建议书的内容46
一 项目建议书的基本内容46
二 项目建议书内容的深度46
一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51
第三节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和审批51
二 项目建议书的审批52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54
第一节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54
一 可行性研究的含义54
二 可行性研究的地位与作用55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与特点56
一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56
一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58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与依据58
二 我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特点58
二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60
三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60
第四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61
一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及建设规模61
二 原材料来源与资源利用62
三 建厂地点及厂址选择63
五 有关外部协作条件64
四 工艺技术路线与设备选择64
第五节 建设项目评价65
一 项目评价的原则65
二 项目财务评价66
三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75
四 项目的社会评价79
五 综合评价80
第六节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80
一 盈亏平衡分析80
二 敏感性分析82
三 概率分析83
一 项目评估的必要性85
二 项目评估的内容85
第七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85
三 项目评估的程序87
第四章 建设项目选址89
第一节 建设项目选址的意义与层次89
一 选址的意义89
二 选址的层次90
一 影响选址的因素92
第二节 选址的影响因素和原则92
二 选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96
第三节 工业建设项目选址的要求100
一 厂区位置和用地条件100
二 工业用水的质和量102
三 能源供应103
四 厂外、厂内运输和通讯104
五 防治工业对城镇的污染105
一 公共设施的场址选择108
第四节 民用建设项目选址的要求108
二 生活居住区的场址选择111
第五节 选址的工作步骤112
一 单个建设项目选址112
二 成组项目联合选址116
第六节 建设项目选址报告118
一 选址报告的基本内容118
二 选址报告的审批119
一 勘察工作概述120
第一节 勘察120
第五章 勘察与设计120
二 工程测量121
三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22
四 工程地质勘察123
五 勘察成果及勘察报告124
第二节 设计124
一 设计的任务和作用124
二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25
三 设计阶段的划分126
四 设计的依据127
五 设计的内容和深度129
六 设计工作的程序和步骤131
七 设计的周期和质量135
八 设计文件的汇编和提供136
九 设计文件的审批和变更136
十 标准设计的采用137
二 基本建设工程各类费用的构成与内容139
一 设计概、预算的含义和作用139
第三节 设计的概算和预算139
三 建设项目的构成141
四 概、预算编制的依据、组成和编制方法143
五 概、预算文件的内容和常用表式143
六 设计概、预算文件的管理149
第四节 勘察设计承包合同与取费151
一 勘察设计承包合同151
二 勘察设计的取费152
一 组织筹建机构157
第一节 筹建机构及其职责157
第六章 建设准备157
二 筹建机构的职责158
三 选好干部,配好班子158
第二节 办理建设用地159
一 贯彻节约用地的原则159
二 取得建设用地的方式160
三 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色160
四 动迁和安置163
五 依法办理征地动迁事宜165
六 加强地方政府对办理建设用地工作的领导166
第三节 落实建设条件167
一 落实建设资金167
二 委托勘察、设计169
三 订购材料设备170
四 选用施工单位173
五 推行投资包干责任制173
第四节 做好开工准备175
一 申请列入计划175
二 搞好“三通一平”176
三 申请开工建设178
四 建设大型临时暂设工程179
第七章 工程施工181
第一节 工程施工的地位和任务181
一 工程施工在建设实施阶段的地位181
二 工程施工阶段建设单位的任务和职责181
一 施工招标承包制184
二 施工合同184
第二节 施工承包合同184
第三节 施工图纸会审和预算审查191
一 施工图纸会审191
二 预算审查193
第四节 施工管理197
一 施工计划管理197
二 工程施工质量监督198
三 监督检查施工安全措施200
四 审查和会签设计变更200
五 综合协调和全面检查202
第五节 停、缓建工程维护204
一 基础工程205
二 建筑结构工程206
三 防水排水207
四 动力管线及其他208
五 经常性维护工作209
第八章 生产准备210
第一节 生产准备工作的步骤210
一 建厂前期工作阶段211
二 施工阶段212
三 试运验收阶段213
第二节 生产准备工作的内容213
一 生产准备机构的设置214
二 生产准备工作规划的编制214
三 生产人员的配备与培训215
四 生产技术准备与规章制度的建立219
五 外部协作条件的落实222
六 物资供应准备222
八 经营管理方面的准备224
七 流动资金的准备224
第三节 改、扩建项目生产准备225
一 人员培训226
二 技术准备226
三 外部协作条件的落实226
第四节 引进设备项目的生产准备227
一 生产人员培训227
二 物资准备228
三 制订各种规章制度228
五 单机引进项目的生产准备229
四 科学试验工作229
第九章 竣工验收230
第一节 竣工验收概述230
一 竣工验收的范围230
二 竣工验收的依据231
三 竣工验收的要求231
四 竣工验收的时间233
五 竣工验收的组织234
一 施工单位竣工预验235
第二节 竣工验收的程序236
二 设备安装工程的联合试运转237
三 竣工项目(工程)的验收241
第三节 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245
一 工程竣工结算与决算的区别245
二 编制工程竣工结算书247
三 编制工程竣工决算书252
第四节 工程竣工资料管理258
一 建设项目(工程)竣工资料的内容258
二 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的整理与移交262
三 竣工图的管理264
第五节 竣工验收后的保修266
一 实行竣工验收后的保修服务制度266
二 保修服务的范围266
三 保修服务的方法267
四 保修服务期限和质量保证金268
五 保修责任的划分269
六 保修程序及保修实例270
一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73
第十章 建设项目后评价273
第一节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意义和评价方法273
二 项目后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74
第二节 项目后评价的组织275
一 项目单位的自我评价275
二 行业(或地区)主管部门评价277
三 国家评价277
第三节 项目的过程后评价278
一 立项决策评价278
二 勘测设计评价280
三 采购工作评价282
四 施工评价283
五 生产(营运、使用)后评价285
第四节 项目效益后评价287
一 项目效益后评价任务287
二 项目效益后评价内容及主要指标287
三 项目效益后评价方法292
四 项目效益后评价的基本报表293
五 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294
六 项目效益综合后评价与报告296
第五节 后评价成果的应用296
一 后评价成果的形式296
二 后评价成果的反馈297
三 后评价成果的应用297
第十一章 计划管理300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300
一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300
三 计划管理权限和分工301
二 计划管理机构设置301
四 计划管理形式303
第二节 计划管理程序303
一 计划编制和下达304
二 计划实施和调整304
三 计划考核和反馈305
第三节 计划的种类和范围306
一 基本建设计划的种类306
二 基本建设计划的范围306
一 计划编制的方针、原则和政策性措施307
第四节 计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307
二 投资总规模和分配计划308
三 项目计划311
四 主要产品在建规模和新增能力(或效益)计划312
第五节 计划指标体系313
一 投资类指标313
二 项目类指标314
三 效益类指标323
一 建设单位基本建设计划的任务324
第六节 建设单位基本建设计划324
二 编制计划的基本要点325
三 建设单位计划的编制内容326
第十二章 资金管理333
第一节 国家预算内(基建基金)投资的资金管理333
一 基建基金的综合管理334
二 基建基金拨款的管理335
三 基建基金贷款的管理336
四 财政专项基建拨款的管理339
五 基建储备贷款的资金管理340
第二节 银行基建贷款的资金管理342
一 基建贷款的资金来源342
二 基建贷款的计划管理343
三 基建贷款的项目管理345
第三节 基建自筹资金的管理350
一 自筹资金的范围350
二 自筹资金的专户储存管理351
三 自筹资金的计划管理原则352
四 合资、集资资金的管理354
第四节 基本建设证券资金的管理355
一 重点企业债券355
二 重点建设债券356
三 基本建设债券356
四 国家投资债券357
五 企业债券357
六 股票资金358
第五节 利用外资的资金管理359
一 外国政府借款359
二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361
三 国际商业贷款364
四 境外发行证券366
五 外汇贷款368
第六节 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370
一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370
二 财务计划的主要内容370
三 财务计划的编制原则、依据和程序371
四 编报基本建设财务决算371
五 会计核算的任务372
六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和管理要求373
第十三章 设备成套管理374
第一节 概述374
一 设备成套的含义374
二 设备成套工作的基本任务374
三 设备成套工作的基本内容375
第二节 设备成套管理内容和程序375
一 设备成套项目的选定375
二 设备成套单位的选择和确定376
四 签订设备承包协议(合同)377
三 项目前期技术服务377
五 设备分交378
六 日常管理及现场技术服务379
第三节 成套设备的供应380
一 成套设备的安排生产和组织供应380
二 设备招标投标382
第四节 设备成套管理组织形式384
一 综合性成套机构384
三 行业性成套机构385
二 专业性成套机构385
第十四章 物资管理386
第一节 基建物资特点386
第二节 物资分配计划386
一 物资分类386
二 三材分配范围387
三 三材的申请和分配387
四 计划执行中的物资增拨与调度388
五 停缓建项目的物资清查、处理389
第三节 国家重点建设实行按项目核算核销390
一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物资管理390
二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由国家计划分配材料的范围391
三 核算核销的具体做法392
四 材料的调度调剂394
第四节 基建物资供应395
一 供应形式395
二 订货方式395
三 订货方法396
第五节 基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397
一 配套承包供应的范围397
二 配套承包供应的具体做法398
三 配套承包供应的特点和优越性399
四 材料、设备联合承包供应400
第六节 建设单位物资管理401
一 管理机构与任务401
二 物资计划401
三 施工现场物资供应管理402
一 节约代用木材的措施403
第七节 物资节约代用与回收403
二 节约代用水泥的措施405
三 节约钢材、回收废金属的办法405
第十五章 建设项目技术管理407
第一节 技术管理概述407
一 技术管理的意义407
二 技术管理的内容407
三 技术管理的依据409
四 设计文件会审制度410
五 施工技术设计会审制度411
六 建筑产品质量评定制度413
第二节 工业交通项目技术政策要点413
一 能源技术414
二 交通运输技术415
三 通讯技术417
四 消费品工业技术417
五 机械工业技术418
六 原材料工业技术419
七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420
八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421
九 节能政策423
十 技术选择政策425
第三节 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426
一 工程技术发展方向426
二 开发应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技术426
三 推广应用已有工程技术成果427
第四节 工程建设标准化和计量工作432
一 工程建设标准化432
二 计量管理与实施440
第五节 科学研究与技术专利442
一 工程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442
二 技术专利443
第六节 技术奖励与技术档案446
一 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制度446
二 国家发明奖励制度448
三 科学技术档案工作449
二 招标投标的工作管理452
一 招标投标的含义452
第一节 概述452
第十六章 建设项目招标投标452
第二节 招标承包的内容及基本条件454
一 项目招标454
二 工程建设总承包招标455
三 设计招标456
四 工程施工招标457
五 设备材料供应招标458
一 招标的方式460
第三节 招标方式与招标程序460
二 招标的程序461
第四节 标底的编制469
一 标底的作用和编制原则469
二 标底的编制方法470
三 标底的确定方法472
第五节 投标程序及投标书的编制473
一 投标程序473
二 投标标价的编制474
三 投标策略475
四 投标书的编制477
第六节 涉外工程招标投标480
一 涉外工程招标的条件480
二 资格审查481
三 中标后合同及监督管理481
第十七章 工程监理与监督检查483
第一节 工程监理与监督检查制的建立483
一 实行监督检查和工程监理的必要性483
二 工程监理与监督检查的职能484
第二节 工程监理485
一 工程监理的内容485
二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485
三 工程监理机构的建立489
四 对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492
第三节 工程监理制的实施494
一 工程监理单位的组织建设494
二 对工程监理单位的纪律要求495
三 委托监理业务范围495
四 监理工程师的职责496
五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498
六 “三资”建设项目工程监理499
第四节 监理对投资、工期、质量的控制499
一 工程监理与投资控制500
三 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出资种类和投资比例505
二 工程监理与工期控制505
三 工程监理与质量控制506
第五节 监督检查509
一 监督检查组的任务509
二 监督检查组的职能509
第六节 材料、设备检验制度512
一 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检验的要求512
二 常用建筑材料试验项目513
第十八章 建设项目审计监督516
第一节 审计概述516
一 审计的特点516
二 我国的审计法规体系517
三 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517
四 我国审计机关的职权518
五 审计工作程序519
第二节 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520
一 审计依据520
二 审计内容521
三 审计方法522
四 审计分工522
五 处理原则523
第三节 在建项目审计524
一 工程概、预算审计524
二 资金运用审计526
三 施工审计533
四 在建项目审计处理原则535
第四节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537
一 审计目的537
二 审计范围537
三 审计方式、方法537
四 审计主要内容538
五 审计处理539
一 统计监督的含义和内容540
第一节 统计监督职能540
第十九章 项目建设统计监督540
二 统计监督的标准541
三 统计监督的形式541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监督543
一 投资统计对象543
二 投资统计任务544
三 投资统计范围544
四 投资统计原则547
五 投资统计内容和指标体系549
第三节 建设单位统计工作558
一 建设单位统计工作的含义和内容558
二 建设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560
三 建设单位的统计分析561
四 基本统计表填报561
第二十章 企业技术改造563
第一节 概述563
一 技术改造的含义564
二 技术改造的内容564
三 技术改造的重点565
四 技术改造同基本建设、生产维修、科技试验项目的区别566
一 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应遵循的原则569
第二节 技术改造的规划569
二 技术改造规划的内容571
三 编制技术改造规划的程序573
(二)国民经济评价参数574
一 技术改造项目的划分标准与管理阶段574
第三节 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574
二 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程序575
三 技术改造计划的分工与管理578
四 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与考核579
一 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580
第四节 技术改造项目有关文件编制的要求580
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581
三 小型项目技术改造方案585
四 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586
五 竣工验收报告586
六 经济效益考核报告586
七 技术引进项目建议书587
第五节 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588
第二十一章 外商投资企业591
第一节 外商投资企业的作用591
一 合资经营企业的性质和设立原则593
二 合资经营企业的设立和审批程序593
第二节 合资经营企业593
四 合资经营企业的合同和章程597
五 合资经营企业的技术引进598
六 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600
七 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期限、解散和清算601
第三节 合作经营企业603
一 合作经营企业性质、设立原则、办法603
二 合作经营企业一般特征604
第四节 外商独资经营企业604
一 外商独资企业性质、设立原则604
二 外资企业设立申请手续和内容605
三 外资企业章程和法律地位605
第五节 外商投资企业的建设实施606
二 前期阶段608
第一节 商品住宅建设程序608
一 决策阶段608
第二十二章 商品住宅建设608
三 建设阶段609
四 竣工、交用阶段609
第二节 商品住宅建设计划609
一 商品住宅投资规模计划609
二 商品住宅建设计划指标610
第三节 商品住宅建设的资金来源611
一 开发公司自有资金611
四 开发公司经营性收入612
二 银行贷款612
三 预收购房款612
五 其他收入613
第四节 商品住宅成本和价格构成614
一 商品住宅成本构成614
二 商品住宅价格构成617
二 销售程序618
一 商品住宅出售的规定618
第五节 商品住宅的销售618
第六节 商品住宅的配套建设和综合验收619
一 配套建设619
二 综合验收620
第二十三章 村镇建设622
第一节 村镇建设概述622
一 村镇建设的特点和内容622
二 村镇建设的地位和作用623
三 村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624
第二节 村镇建设程序625
一 计划管理625
二 用地规划管理627
三 工程规划管理629
第三节 村镇规划630
一 规划的内容、任务和作用630
二 规划的原则和依据632
三 村镇现状分析图和规划纲要633
四 规划的编制634
五 规划的审批与执行636
第四节 村镇建筑设计637
一 设计的原则和要求637
二 设计的依据和程序638
三 通用设计的采用639
一 施工的要求640
二 建设监理640
第五节 村镇建筑施工640
三 工程竣工验收641
第六节 村镇建设资金642
一 村镇规划建设事业费的来源和使用范围642
二 村镇建设的资金来源642
第一节 投资效益的含义644
第二十四章 投资效益考核与分析644
第二节 投资效益指标体系645
一 建立投资效益指标体系的原则645
二 微观经济投资效益指标646
三 宏观经济投资效益指标653
第三节 投资效益统计分析663
一 单项指标分析663
二 多项指标的综合分析665
一 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667
(一)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的说明667
(二)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667
附录:667
(三)非工业建设项目的大中型划分标准671
(四)不作为大中型项目的工业、非工业建设项目672
二 项目经济评价参数673
(一)财务评价参数673
三 工程建设标准与定额688
(一)工程项目建设标准689
(二)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定额690
(三)工程项目投资估算指标691
(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692
(五)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含规范、规程)693
(六)工程建设概算预算定额(指标)694
四 部分产品单位生产能力投资额766
(一)煤炭766
(二)原油768
(三)电力769
(四)铁路769
(五)电信770
(六)建材770
(七)轻工771
(八)纺织772
五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造价及主要人工材料用量776
(一)厂房(车间)776
(二)服务用房796
(三)商业仓库800
(四)办公、科研、业务楼803
(五)卫生医疗楼810
(六)教学楼813
(七)图书馆(库)822
(八)公用建筑824
(九)住宅楼831
说明860
后记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