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第四纪植被与环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第四纪植被与环境](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4887572.jpg)
- 李文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6565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第四纪植被与环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花粉的散布与沉积1
第一节 花粉与植物间数量关系研究1
一、松科植物花粉与植物间数量关系及散播效率2
(一)松属花粉与植物间数量关系2
(二)云杉属花粉散播效率8
(三)巴山冷杉的花粉雨16
(四)华南铁杉的花粉雨19
(五)松、云杉、冷杉和铁杉花粉雨行为之异同21
二、阔叶树木花粉的数量分析22
(一)栎林中栎的花粉数量22
(二)水青冈花粉数量代表性不足26
(三)栲属花粉数量具适宜代表性29
(四)桦木属花粉数量问题29
(一)花粉散布与花粉取样30
三、花粉散布与花粉数量问题30
(五)其它阔叶树的花粉数量30
(二)对于R值的讨论31
(三)花粉成分与植物成分32
第二节 山地垂直地带花粉雨34
一、能基本反映植被垂直分带的花粉谱35
(一)庐山表土花粉谱——能反映植被垂直分带的一个典型35
(二)山西中条山的花粉雨38
(三)广西苗儿山的花粉雨39
二、由于山地上升气流携运花粉,不能准确反映植被垂直分带的花粉谱41
第三节 中国北方半干旱、干旱区表土花粉分析43
一、内蒙古锡林郭勒半干旱草原区43
二、新疆干旱荒漠植被区43
(一)柴窝堡盆地表土花粉分析44
(二)天山天池—东道海子表土花粉分析47
第四节 主要结论48
三、中国北方半干旱、干旱区表土花粉谱的主要特征48
(三)新疆干旱区花粉谱的主要特征48
第二章 中国第四纪孢粉、植被与气候50
第一节 绪论50
一、中国地形、气候和植被的基本轮廓50
二、中国第四纪植物地理发展的历史背景54
第二节 温带森林区55
一、晚第三纪到第四纪早期植被对气候变冷的响应56
(一)东北三江平原晚第三纪—第四纪早期植被与气候56
(二)由亚热带向温带过渡中的黄骅花粉组合57
(三)河北平原上新世—更新世植被与气候60
(四)早期泥河湾沉积时期的植被与气候62
(五)榆社盆地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植被与环境63
(六)运城盆地上新世花粉组合66
(七)渭河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早期植被与气候变化67
(八)上新世向更新世过渡时期植物地理和气候变化的讨论73
二、北方更新世冰期的植被与气候变化77
(一)东北区东部更新世植被特征77
(二)河北平原东部更新世植被与气候78
(三)北京地区更新世植被与气候83
(四)山西高原更新世植被与气候84
(五)渭河盆地更新世植被与气候85
(六)北方更新世植被与气候变化特点86
三、全新世气候变暖时期植被与气候变化89
(一)东北区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89
(二)滦河平原的温暖期91
(三)黄淮海地区的全新世植被变化95
(四)全新世植被与气候的讨论99
第三节 亚热带、热带森林区99
一、晚第三纪—第四纪早期植物与气候变化100
(一)江苏北部100
(三)安徽北部102
(二)浙江沿海102
(四)湖南北部汨罗组花粉组合103
(五)贵州施秉下翁哨组花粉组合104
(六)云南松华晚第三纪—第四纪早期植被与环境107
(七)广东沿海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植被115
二、更新世冰期的植被与气候变化116
(一)上海更新世植被与气候变化116
(二)安徽和县与江西赣江中游中更新世植被与气候变化117
(三)江汉平原晚冰期植被及冷杉的分布117
(四)资阳人生活时期的植被与气候121
(五)云南中、西部末次冰期以来植被与气候126
(六)雷州半岛南部中、晚更新世植被与气候130
(七)台湾中更新世植被与气候131
三、全新世植被与气候132
(一)江浙地区132
(二)湖北西部山区与平原全新世植被与气候变化133
(三)四川螺髻山141
(四)广西桂林地区温暖期以来植被历史与环境变迁141
(五)广东汕头地区154
四、中国热带、亚热带森林区第四纪植被与环境发展特点155
第四节 温带草原区和荒漠区157
一、温带草原区157
(一)草原化随第四纪气候变冷展开157
(二)更新世草原广泛分布159
(三)晚更新世以来草原植被持续发展164
(四)第四纪草原植被发展特点168
二、温带荒漠区168
(一)干旱植被形成于晚第三纪169
(二)更新世柴窝堡的荒漠植被169
(三)全新世柴窝堡植被与气候的发展175
(四)荒漠区第四纪植被与环境180
一、青藏高原第四纪植被发展的自然地理背景183
第五节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183
(一)希夏邦马与南木林的植物化石与花粉组合185
二、晚第三纪植被与环境变化185
(二)聂聂雄拉达涕组沉积时期的植被与环境186
(三)吉隆沃马组沉积时期的植被191
(四)札达盆地植被的发展192
(五)喜马拉雅山区晚第三纪植被与环境讨论199
三、第四纪高原植被与环境201
(一)珠穆朗玛峰地区201
(二)昆仑山口地区202
(三)曼冬错区210
(四)高原隆起与第四纪植被214
第三章 中国第四纪孢粉学若干问题的讨论215
第一节 中国第四纪植被的特点215
一、从晚第三纪进入第四纪时期中国植被特点216
(一)欧洲的第四纪下限研究217
二、第四纪下限中的孢粉学问题217
(二)中国北方第四纪下限中的孢粉学问题219
(三)第四纪下限孢粉学问题的讨论222
三、中国第四纪冷期植被与环境特点223
第二节 全新世花粉分析与气候变化226
一、全新世的花粉分带226
二、中国全新世植被与环境的几个问题229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中国第四纪植被231
一、第四纪人类改变植被景观231
二、人类活动与中国第四纪植被231
三、人类需要保护植被与环境233
主要参考文献235
植物名称对照表244
(一)中名-拉丁名对照表244
(二)拉丁名-中名对照表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