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论集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论集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917461.jpg)
- 石源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09962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独立运动-韩国-文集;中外关系-国际关系史-韩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论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中国现代各政党、政治集团与韩国独立运动第一章 现代中韩关系发展的历史因素3
第二章 北洋集团与韩国独立运动5
第一节 北平中央政府的对韩关系5
第二节 吉林地方当局的“严宽并济主义”7
第三节 珲春事件与中日联合取缔韩国独立运动10
第三章 南方护法军政府与韩国独立运动14
第一节 孙中山的援韩思想14
第二节 护法军政府的援韩行动17
第三节 孙、申互相“承认”的历史评价20
第四章 中国国民党与韩国独立运动22
第一节 战前中国国民党的对韩关系22
第二节 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国民党的对韩关系27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国民党的对韩政策32
第四节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国民党的对韩政策41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与韩国独立运动5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关内地区的对韩关系50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对韩关系59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战场的对韩关系85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与韩国临时政府的关系96
第二编 韩国临时政府和韩国光复军107
第六章 韩国临时政府述论107
第一节 临时政府的创立与统一107
第二节 临时政府的政治体制113
第三节 临时政府的外交活动122
第四节 临时政府的军事斗争133
第五节 临时政府的反日复国宣传139
第六节 临时政府与独立运动各党派的关系151
第七节 临时政府与国内人民的联系164
第八节 临时政府的归国与善后172
第七章 韩国光复军的战斗史略178
第一节 韩国光复军的创立178
第二节 韩国光复军编组的周折182
第三节 并编朝鲜义勇队186
第四节 战斗在中国抗日前线189
第五节 派遣印、缅战区工作队193
第六节 九条行动准绳交涉风波195
第七节 韩美合作OSS训练200
第八节 韩国光复军的善后与归国202
第三编 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志士列传209
第八章 安重根名扬中华209
第一节 红衣将军209
第二节 倡导“尚武”211
第三节 赴华寻“道”214
第四节 创办三兴学校216
第五节 投身义兵斗争218
第六节 断指血盟盟主222
第七节 击毙伊藤博文223
第八节 慷慨陈词法庭226
第九节 英名永彪神州230
第九章 革命巨子——安昌浩234
第一节 革命巨子234
第二节 从中国到美国237
第三节 统一临时政府240
第四节 创办《独立新闻》241
第五节 争取美国议员访华团244
第六节 创建韩国独立党245
第七节 援安活动248
第八节 永远的怀念251
第十章 金九先生与中国254
第一节 最初的中国缘254
第二节 警务局长256
第三节 临危受命259
第四节 虹口壮举260
第五节 嘉兴避难262
第六节 金蒋会见265
第七节 联华抗日267
第八节 争取国际承认269
第九节 惜别中国271
第十一章 尹奉吉义士与虹口壮举276
第一节 丈夫离家,生不还276
第二节 结识金九279
第三节 悲壮受命281
第四节 血溅虹口284
第五节 沪战殉国烈士287
第十二章 金若山将军在中国291
第一节 到中国求学291
第二节 义烈团魁首294
第三节 投身“黄埔”296
第四节 培训干部299
第五节 合组新党301
第六节 参加中国抗战304
第七节 创建朝鲜义勇队307
第八节 加盟临时政府311
第九节 迎接抗战的胜利313
第十三章 战斗在中国敌后抗日战场上的朝鲜革命者318
第一节 朝鲜革命者与敌后抗日斗争318
第二节 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319
第三节 革命元老金白渊323
第四节 边区参议员朴孝三327
第五节 中共“七大”代表朴一禹330
第六节 “岁寒松柏”方禹镛333
第七节 英勇献身诸烈士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