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政治参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政治参与
  • 麻宝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897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公民-参与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政治参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论1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6

第一节 当代中国——双重社会转型的特点6

一 从计划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利益结构的分化6

二 从人治到法治——政治理念的更新与治国方式的变革8

三 从单一到多元——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文化传统的冲突11

四 从身份到契约——个人地位的凸显与主体意识的觉醒15

第二节 政治参与——基本内涵及一般理论19

一 政治参与的基本内涵19

二 政治参与的内在动因21

三 政治参与的外在功能24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30

一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30

二 政治参与主体与组织化发展趋势35

三 政治参与方式与制度化发展趋势38

第二章 当代中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历史发展44

第一节 群众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群体性政治参与发展的第一阶段44

一 简要的历史回顾44

二 概略的原因分析47

第二节 模式转变:改革开放以来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发展52

一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52

二 政治参与模式的主要变化54

三 社会转型:群体性政治参与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58

第三节 当前群体性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60

一 当前群体性政治参与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60

二 政治参与主体的状况制约着参与水平的提高61

三 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深度不够62

四 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渠道与技术短缺63

五 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序化程度有待提高64

六 依然受到物质与信息上的制约64

七 政治参与法律和制度保障的欠缺64

八 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存在偏差65

第三章 当代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利益主体分析67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阶层结构及其特点67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的分化与重组70

一 社会利益分化的主要原因70

二 社会利益分化的基本状况73

三 社会利益分化引发的主要社会矛盾81

第三节 社会利益分化与冲突在政治参与方面的反映87

一 各社会利益群体政治参与的状况与特点87

二 影响各社会群体政治参与的若干因素95

三 社会利益冲突引发的公民政治参与100

第四章 群体性政治参与的社会心理分析106

第一节 从传统到现代——变迁中的社会政治心理107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特征110

一 工人阶层的政治参与心理110

二 农民阶层的政治参与心理111

三 知识分子阶层的政治参与心理112

四 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的政治参与心理113

五 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心理115

第三节 群体心态与群体性政治参与117

一 群体心态的含义与特征117

二 群体性政治参与中的群体心态123

第五章 制度化的群体性政治参与127

第一节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127

一 社会协商对话的含义与特征128

二 社会协商对话的发展与意义129

三 社会协商对话的问题与对策133

第二节 公民团体政治参与制度137

一 公民团体与团体政治137

二 政治团体的历史发展及功能演变141

三 社团组织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作用与问题145

四 进一步完善公民团体政治参与制度151

第三节 公民来信来访制度159

一 信访工作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59

二 信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62

三 信访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64

第四节 基层议事制度166

一 农村村民自治166

二 城市社区自治178

第六章 群体性事件——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形式186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187

一 群体性事件的几种基本类型187

二 群体性事件的最新发展态势190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分析192

一 群体性事件的功能分析192

二 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分析196

三 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分析199

第三节 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分析203

一 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措施204

二 应对和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策略210

第七章 反制度化的群体性政治参与216

第一节 政治稳定与反制度化群体性政治参与216

一 政治稳定是中国压倒一切的大局216

二 维护政治稳定必须高度重视反制度化政治参与219

第二节 反制度化群体性政治参与形式及基本状况222

一 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222

二 邪教组织活动223

三 恐怖主义226

四 民族分裂主义227

第三节 危机防范与应对措施228

一 宏观的危机防范战略229

二 微观的危机管理战术232

第八章 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发展与机制重构238

第一节 政治参与和民主未来238

——在国家与社会的两重视野中238

一 民主的双重存在形态238

二 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模式242

三 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途径247

第二节 完善社会调节机制252

一 确立社会正义理念——达成民主社会之共识252

二 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培育民主的生活方式255

三 促进第三部门发展——增强社会自组织能力261

第三节 重构政治参与机制264

一 加强党的领导机制建设265

二 加强政治参与渠道建设269

三 加强法制保障机制建设274

结 语279

主要参考文献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