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教程与实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教程与实训
  • 宁芳露,杨旭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09635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计算机网络-路由选择-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教程与实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基础1

1.1网络互联基础1

1.1.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1

1.1.2网络协议3

1.1.3局域网4

1.1.4城域网5

1.1.5广域网5

1.1.6互联网6

1.1.7基于局域网的专用网络7

1.2网络互联模型9

1.3互联设备10

1.3.1网卡10

1.3.2无线网卡11

1.3.3调制解调器12

1.3.4中继器12

1.3.5集线器13

1.3.6网桥14

1.3.7交换机15

1.3.8路由器16

1.3.9网关17

1.4 OSI参考模型18

1.4.1物理层19

1.4.2数据链路层19

1.4.3网络层19

1.4.4传输层20

1.4.5会话层20

1.4.6表示层20

1.4.7应用层21

1.5 TCP/IP参考模型21

1.5.1应用层21

1.5.2传输层22

1.5.3网际层22

1.5.4网络接入层23

1.6以太网(Ethernet)组网23

1.6.1以太网技术基础23

1.6.2 802.3与OSI模型25

1.6.3以太网的工作原理26

1.6.4以太网的分类27

1.6.5冲突域和广播域29

1.7以太网电缆的连接32

1.7.1铜缆32

1.7.2双绞线32

1.7.3同轴电缆34

1.7.4光缆35

1.7.5光纤与铜缆的比较37

1.7.6无线通信38

1.7.7以太网双绞线的制作方法40

1.8 Cisco的3层(层次)模型42

1.8.1从分层的角度来看待互联网的组成42

1.8.2核心层42

1.8.3分配层43

1.8.4接入层43

习题144

第2章IP子网划分和变长子网掩码46

2.1 IP地址46

2.1.1 IPv446

2.1.2 IPv4地址分类48

2.1.3保留IP地址51

2.1.4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52

2.1.5 IPv654

2.2子网划分57

2.2.1进行子网划分的原因57

2.2.2子网划分的基础知识58

2.2.3网络号与IP地址的判断62

2.2.4无类别域间路由63

2.3 C类地址的子网划分65

2.3.1 C类地址子网划分基础知识65

2.3.2进行C类地址子网划分的方法68

2.3.3地址类别的判断69

2.4可变长度子网掩码69

2.5 IP寻址故障排除71

习题272

第3章 网络设备74

3.1思科/华为产品线74

3.1.1路由器74

3.1.2交换机82

3.1.3板卡和模块86

3.1.4其他产品线87

3.2路由器的组件和启动88

3.2.1路由器的内部组件88

3.2.2路由器的启动顺序92

3.3本章实训92

习题392

第4章 互联网络的管理93

4.1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93

4.1.1配置寄存器93

4.1.2备份和恢复系统97

4.2初始化配置100

4.2.1路由器的初始化配置100

4.2.2 Cisco发现协议103

4.2.3网络故障排除命令105

4.3本章实训110

习题4112

第5章IP路由114

5.1 IP路由基础114

5.1.1 IP路由114

5.1.2 IP路由表115

5.2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117

5.2.1静态路由基础117

5.2.2配置静态路由118

5.2.3动态路由基础119

5.2.4内部网关协议与外部网关协议121

5.2.5管理距离122

5.2.6路由选择的分类123

5.3路由环路预防技术126

5.3.1环路的产生126

5.3.2设置最大度量值128

5.3.3反向抑制技术129

5.3.4保持计时技术129

5.3.5触发更新130

5.4本章实训130

习题5135

第6章RIP、 IGRP与EIGRP138

6.1 RIP138

6.1.1 RIP概述138

6.1.2 RIP配置实例139

6.1.3详细故障查找办法141

6.2 IGRP142

6.2.1 IGRP概述142

6.2.2 IGRP基本配置145

6.3 EIGRP146

6.3.1 EIGRP概述146

6.3.2 EIGRP基本配置151

6.3.3 EIGRP故障查找151

6.4本章实训153

习题6164

第7章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166

7.1 OSPF概述166

7.1.1 OSPF技术概述166

7.1.2 OSPF术语167

7.2 OSPF的基本配置171

7.3 OSPF和环回接口173

7.3.1环回接口173

7.3.2配置环回地址174

7.4本章实训174

习题7182

第8章 局域网交换技术184

8.1交换机基础184

8.1.1交换机概述184

8.1.2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185

8.1.3交换模式186

8.1.4交换机的分类188

8.1.5交换机的参数与选购188

8.2多层交换技术191

8.2.1层次化交换191

8.2.2层次化网络设计194

8.3交换机配置195

8.3.1配置交换机的方式196

8.3.2交换机的配置模式199

8.3.3基于IOS交换机的配置命令199

8.4本章实训206

习题8210

第9章 虚拟局域网211

9.1 VLAN基础211

9.1.1 VLAN概述211

9.1.2 VLAN的优点213

9.1.3 VLAN的配置214

9.2 VLAN中继协议215

9.2.1 VTP域215

9.2.2 VTP模式215

9.2.3 VTP修剪216

9.2.4 VTP版本216

9.2.5配置VTP217

9.3 VLAN的识别218

9.3.1帧标识218

9.3.2 VLAN的识别方法219

9.3.3以太网trunk的配置220

9.4 VLAN间的路由选择223

9.4.1 VLAN间的路由选择223

9.4.2配置VLAN间的路由选择224

9.5本章实训226

习题9229

第10章 使用访问列表管理网络流量231

10.1访问控制列表231

10.1.1 ACL概述231

10.1.2 ACL的创建和使用233

10.1.3 ACL的工作原理233

10.1.4 ACL的编号234

10.1.5通配符掩码236

10.2标准ACL238

10.3扩展的IP访问列表240

10.3.1为ICMP配置扩展ACL243

10.3.2为IGMP配置扩展ACL243

10.3.3为TCP配置扩展ACL243

10.3.4为UDP配置扩展ACL243

10.3.5默认状态下的扩展ACL244

10.4命名的访问列表245

10.5应用和验证ACL247

10.5.1放置ACL247

10.5.2限制虚拟终端访问249

10.5.3验证ACL250

10.6本章实训251

习题10257

第11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261

11.1广域网261

11.1.1 WAN概述261

11.1.2 WAN术语262

11.1.3使用路由器的WAN服务263

11.2 WAN的线缆及布线264

11.2.1 WAN布线264

11.2.2 WAN物理层265

11.2.3 WAN串行连接间的区别265

11.2.4用于串行连接的路由器布线266

11.2.5 ISDN BRI连接路由器布线267

11.3 NAT技术268

11.3.1 NAT概述268

11.3.2 NAT术语269

11.3.3 NAT命令269

11.3.4 NAT的分类270

11.3.5静态地址转换配置270

11.3.6动态地址转换配置271

11.3.7复用动态地址转换配置273

11.4点到点协议275

11.4.1 PPP概述275

11.4.2建立一个PPP连接277

11.4.3配置PPP封装和PAP或CHAP验证278

11.4.4启用PPP封装和PAP或CHAP验证279

11.4.5简单PAP或CHAP验证280

11.4.6检查PPP封装配置280

11.4.7显示PPP验证情况281

11.5帧中继281

11.5.1帧中继概述281

11.5.2帧中继组件和术语282

11.5.3帧中继LMI284

11.5.4配置帧中继285

11.5.5基本帧中继配置286

11.5.6静态映射帧中继配置287

11.5.7显示帧中继连接状态和信息288

11.5.8显示LMI通信量统计数据289

11.5.9显示帧中继连接和通信量统计数据289

11.5.10显示帧中继连接映射条目信息290

11.5.11清除动态创建的帧中继连接映射290

11.5.12排除帧中继连接故障290

11.5.13非广播多访问291

11.5.14带有子接口的帧中继292

11.5.15点对点子接口配置实例294

11.5.16多点子接口配置实例295

11.6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295

11.6.1 ISDN概述295

11.6.2功能和参考点297

11.6.3 BRI呼叫过程298

11.6.4交换机类型和服务提供商标识符299

11.6.5启用ISDN BRI299

11.7 VPN技术301

11.7.1 VPN技术概述301

11.7.2 VPN的实现技术302

11.7.3 VPN的组网方式304

11.7.4 VPN配置实例305

11.8本章实训310

习题11311

参考文献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