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水市志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水市志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4936561.jpg)
- 天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518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16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884页
- 主题词:天水市-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水市志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序(一)1
序(二)4
序(三)10
凡例1
总述1
大事记19
第一编 自然地理第一章 地质142
第一节 地层142
第二节 侵入岩145
第三节 构造146
第四节 矿产147
第二章 地貌151
第一节 特征151
第二节 区划153
第三节 地貌分述154
第三章 气候161
第一节 光照161
第二节 热量162
第三节 降水166
第四节 特殊天气170
第五节 气压 风 云 物候172
第四章 水文176
第一节 水系176
第二节 水文特征178
第三节 河流180
第四节 地下水184
第五章 土壤187
第一节 棕壤187
第二节 褐土188
第三节 黑垆土191
第四节 黄绵土193
第五节 红粘土193
第六节 淀淤土194
第七节 其他土壤195
第六章 植被和动物197
第一节 植被演变197
第二节 植被类型和分布198
第三节 植物资源199
第四节 动物区划202
第五节 动物资源和珍稀动物202
第七章 自然灾害205
第一节 地质性灾害205
第二节 气象性灾害212
第三节 生物性灾害223
第二编 建置第一章 建置沿革230
第二章 行政区划241
第一节 秦至清区划241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区划25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区划252
第三编 县区概况第一章 秦城区305
第二章 北道区313
第三章 清水县320
第四章 秦安县326
第五章 甘谷县332
第六章 武山县339
第七章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345
第四编 城市建设第一章 城市变迁354
第二章 城市规划359
第一节 总体规划359
第二节 详细规划361
第三节 县城规划363
第三章 市政建设364
第一节 排水364
第二节 路灯365
第三节 道路建设366
第四节 桥梁377
第五节 城市防洪379
第六节 城市抗震381
第四章 城市公用事业382
第一节 供水382
第二节 公共交通385
第三节 集中供热386
第五章 园林绿化387
第一节 市区绿化387
第二节 园林建设391
第三节 公园392
第六章 建筑398
第一节 施工企业398
第二节 测量设计400
第三节 建筑工程402
第四节 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403
第五节 建筑管理405
第七章 村镇建设407
第一节 村镇407
第二节 村镇规划与管理409
第八章 环境保护410
第一节 环保管理410
第二节 环境质量412
第三节 综合治理415
第四节 环境监测419
第五节 环保产业420
第六节 环境卫生421
第五编 人口第一章 人口规模430
第一节 人口总量430
第二节 人口变动432
第二章 人口分布437
第一节 密度437
第二节 城镇 乡村人口437
第三章 人口构成439
第一节 民族构成439
第二节 性别构成440
第三节 年龄构成441
第四节 文化构成443
第五节 职业行业构成444
第六节 婚姻家庭构成446
第四章 计划生育448
第一节 宣传教育448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449
第三节 节育451
第五章 人口普查452
第六编 中国共产党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在天水的早期组织457
第一节 组织建设457
第二节 主要活动460
第二章 中共天水市(地)委员会464
第一节 组织沿革464
第二节 工作机构470
第三节 中心工作纪略472
第三章 党代表大会475
第四章 党务工作477
第一节 组织建设477
第二节 宣传教育481
第三节 纪律检查488
第四节 统战工作490
第五节 政法委工作493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495
第七节 党校497
第八节 党史资料征集499
第九节 信访500
第十节 保密 机要密码工作501
第七编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章 人民代表选举及其活动507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507
第二节 人民代表活动508
第二章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509
第三章 第一届人大常委会511
第四章 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的主要工作519
第八编 政府第一章 明清州署524
第一节 明州署524
第二节 清州署527
第二章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534
第一节 甘肃临时军政府534
第二节 陇南道 渭川道 渭川行政区公署535
第三节 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536
第三章 人民政府537
第一节 沿革537
第二节 工作机构543
第三节 施政纪要546
第四节 行政监察556
第五节 外事侨务560
第九编 人民政协第一章 第一届市政协委员会议565
第二章 第一届市政协常务委员会议568
第三章 第一届市政协主要工作571
第十编 党派群团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575
第一节 国民党天水县党部575
第二节 国民党秦安县党部577
第三节 国民党清水县党部578
第四节 国民党甘谷县党部579
第五节 国民党武山县党部580
第二章 民主党派 工商联581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水市委员会581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天水市委员会583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天水市委员会586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水市委员会588
第五节 九三学社天水市支社委员会589
第六节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天水市工商业联合会590
第三章 群众团体593
第一节 天水市总工会593
第二节 务农会 农民会 贫下中农协会597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天水市委员会598
第四节 天水市妇女联合会602
第五节 天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604
第六节 天水市文学艺术联合会605
第七节 天水市科学技术协会606
第十一编 军事第一章 地要611
第一节 地形611
第二节 要塞612
第二章 驻防614
第三章 重要战事618
第四章 地方武装629
第一节 义勇民团629
第二节 保卫团 保安队631
第三节 游击队632
第四节 独立营632
第五章 兵役633
第一节 征兵制633
第二节 志愿兵制633
第三节 义务兵制634
第四节 预备役制634
第六章 民兵635
第一节 组织635
第二节 主要活动636
第三节 训练638
第七章 防空639
第一节 机构639
第二节 建设639
第三节 演习641
第八章 军事学校641
第十二编 政法第一章 公安648
第一节 机构648
第二节 刑侦649
第三节 保卫651
第四节 治安654
第五节 户籍管理657
第六节 消防662
第七节 交通管理663
第八节 监所管理666
第九节 特种行业管理669
第二章 检察670
第一节 机构670
第二节 刑事检察672
第三节 经济检察679
第四节 法纪检察682
第五节 监所检察68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89
第三章 审判692
第一节 机构692
第二节 民事审判694
第三节 刑事审判697
第四节 经济审判701
第五节 行政审判702
第六节 审判监督702
第四章 司法行政704
第一节 机构704
第二节 法制宣传704
第三节 民事调解706
第四节 公证707
第五节 律师707
第六节 劳改管理708
第十三编 民政第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711
第二章 社会救济715
第一节 灾害救济715
第二节 农村救济719
第三节 城市救济721
第四节 移民安置723
第三章 社会福利725
第一节 福利事业725
第二节 福利生产729
第四章 优抚安置730
第一节 拥军优属730
第二节 抚恤733
第三节 退役安置738
第五章 收容遣送740
第一节 收容改造740
第二节 外流遣送741
第六章 婚姻管理742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742
第二节 婚姻登记743
第七章 殡葬改革744
第一节 土葬改革745
第二节 推行火葬745
第八章 地名工作746
第一节 工作机构746
第二节 地名普查746
第三节 地名管理747
第十四编 劳动人事第一章 编制752
第一节 编制管理752
第二节 职工精简754
第二章 人事755
第一节 干部管理755
第二节 技术职称评定764
第三章 劳动765
第一节 劳动就业765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768
第三节 劳动管理770
第四节 技术培训773
第五节 劳动保护774
第四章 工资福利776
第一节 工资776
第二节 奖金 津贴780
第三节 保险 福利781
第十五编 民族宗教第一章 民族788
第一节 戎族788
第二节 羌族789
第三节 氐族790
第四节 汉族792
第五节 吐蕃792
第六节 回族794
第二章 宗教796
第一节 道教796
第二节 佛教799
第三节 伊斯兰教804
第四节 天主教806
第五节 基督教809
第三章 民族宗教工作813
第一节 民族工作813
第二节 宗教工作815
中卷820
第十六编 交通第一章 古道820
第二章 公路822
第一节 线路822
第二节 桥梁 隧道829
第三节 运输842
第四节 养护851
第三章 交通管理853
第一节 运政管理853
第二节 路政管理858
第三节 交通监理859
第四节 养路费征稽862
第四章 铁路866
第一节 铁路线866
第二节 火车站867
第三节 桥梁 隧道869
第四节 铁路运输870
第五章 水运872
第一节 放木872
第二节 摆渡872
第六章 民航873
第十七编 邮电第一章 邮电机构878
第一节 驿站 民信局878
第二节 邮政局 邮电局879
第三节 电报局 电信局882
第二章 邮政883
第一节 邮路884
第二节 邮政业务890
第三节 传递898
第四节 邮电设备902
第三章 电信906
第一节 线路906
第二节 电报908
第三节 电话911
第四节 传输918
第十八编 农业第一章 农业体制925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925
第二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927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928
第二章 种植业933
第一节 粮食作物933
第二节 经济作物940
第三节 蔬菜944
第四节 花卉946
第三章 农业技术950
第一节 耕作制度950
第二节 良种繁育953
第三节 土壤改良956
第四节 肥料施用957
第五节 植物保护960
第四章 农具农机964
第一节 农具965
第二节 农业机械966
第三节 农机管理967
第五章 乡镇企业969
第一节 发展概况969
第二节 布局结构971
第三节 企业管理974
第四节 企业选介978
第六章 扶贫开发983
第一节 概况983
第二节 扶贫项目984
第七章 管理机构987
第十九编 林果业第一章 森林权属993
第一节 林权变更993
第二节 林权清理994
第二章 种子苗木997
第一节 采种997
第二节 育苗999
第三节 良种基地1001
第四节 国有苗圃1001
第三章 植树造林1002
第一节 人工造林1002
第二节 果园建设1008
第三节 飞播造林1009
第四章 林果特产1010
第一节 花牛苹果1010
第二节 桃1019
第三节 梨1020
第四节 其他果品1022
第五节 林副生产1025
第五章 次生林培育1026
第一节 封山育林1026
第二节 抚育改造1027
第六章 森林保护1030
第一节 护林防火1030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1035
第七章 林场1038
第一节 国营林场1038
第二节 集体林场1041
第三节 私营林场1042
第二十编 畜牧渔业第一章 饲草饲料1046
第一节 饲草1046
第二节 饲料1051
第二章 畜禽饲养1053
第一节 家畜饲养1053
第二节 家禽饲养1060
第三节 蜂兔养殖1061
第四节 特种养殖1063
第五节 饲养管理1064
第三章 渔业1067
第一节 鱼苗繁殖1067
第二节 成鱼养殖1067
第四章 疫病防治1068
第一节 兽医1068
第二节 传染病1070
第三节 重点防疫1074
第四节 寄生虫病1075
第五节 其他病1078
第六节 兽用药品1079
第五章 动物检疫1081
第一节 运输检疫1081
第二节 市场检疫1083
第二十一编 水利第一章 引水工程1089
第一节 引灌1089
第二节 提灌1095
第三节 节水灌溉1099
第四节 人畜饮水1099
第五节 小水电1100
第六节 管理1100
第二章 蓄水工程1101
第一节 塘坝1101
第二节 水库1102
第三章 防汛抗旱1104
第一节 防汛1104
第二节 抗旱1107
第四章 水土保持1108
第一节 水土流失1108
第二节 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1111
第三节 邓家堡示范点1114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1115
第五节 小流域治理1116
第二十二编 工业(上)第一章 综述1121
第二章 纺织工业1147
第一节 毛纺织1147
第二节 棉纺织1154
第三节 麻纺织1160
第四节 丝织1160
第五节 印染业1161
第三章 电子工业1162
第四章 电器工业1164
第五章 化学工业1172
第一节 化肥1172
第二节 炸药1174
第三节 橡胶制品1175
第四节 电石1176
第五节 栲胶1176
第六节 软木制品1177
第七节 塑料1177
第八节 火柴1179
第九节 电池1183
第十节 油墨1185
第六章 造纸印刷1186
第一节 造纸1186
第二节 印刷1190
第三节 包装1197
第七章 食品工业1198
第一节 白酒1198
第二节 啤酒1202
第三节 果酒1203
第四节 粮油食品1204
第八章 工艺美术1208
第一节 雕漆1208
第二节 玉器1211
第三节 地毯1212
第四节 丝毯1212
第五节 编织1213
第六节 羽毛软木画1213
第九章 烟草工业1214
第十章 日杂用品工业1217
第一节 木器家具1217
第二节 服装鞋帽1219
第三节 皮毛皮革1224
第二十三编 工业(下)第十一章 医疗工业1231
第一节 制药1231
第二节 医疗器械1232
第三节 保健药品1232
第十二章 通讯工业1233
第一节 电缆1233
第二节 信号1234
第三节 电杆1236
第十三章 电力工业1236
第一节 发电1236
第二节 供电1239
第十四章 机械工业1242
第一节 农用机械1243
第二节 铸造机械1246
第三节 锅炉制造1248
第四节 通用机械1250
第五节 五金制品1256
第六节 修理制造1258
第十五章 冶金工业1260
第一节 采矿1261
第二节 钢铁1262
第十六章 建材工业1266
第一节 水泥1266
第二节 砖瓦和石灰1269
第三节 岩棉1271
第四节 钢门窗 暖气片1271
第十七章 地质勘探1273
第十八章 经济技术协作1276
第一节 经协组织1276
第二节 经协活动1278
第三节 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1280
第十九章 管理机构1282
第二十四编 商业外贸第一章 商业市场1289
第一节 北道埠陇东南商品集散中心1291
第二节 秦安小商品市场1292
第三节 甘谷成衣市场1293
第四节 武山蔬菜市场1294
第五节 张家川皮毛市场1295
第二章 商品经营1301
第一节 百货1301
第二节 五交化商品1308
第三节 食品1310
第四节 劳保用品1315
第五节 医药1317
第六节 生活用煤1321
第七节 石油1324
第八节 农村生活用品1325
第三章 饮食服务1327
第一节 饮食1327
第二节 旅馆1329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1330
第四章 物资供销1331
第一节 工业生产资料1331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1334
第三节 农副产品1338
第四节 废旧品1343
第五节 经营机构1344
第五章 对外贸易经济1348
第一节 外贸1348
第二节 外经1357
第三节 商检1359
第二十五编 旅游第一章 旅游资源1364
第一节 自然景观1364
第二节 人文景观1367
第三节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景观1370
第二章 旅游线路和节庆1376
第一节 旅游线路1376
第二节 旅游节庆1377
第三章 旅行社1377
第四章 旅游服务设施1379
第一节 交通1379
第二节 信息网1380
第三节 饭店1381
第四节 娱乐场所1384
第五节 购物场所1385
第五章 风味小吃1387
第六章 旅游管理1391
第二十六编 粮食第一章 粮油贸易1400
第一节 集市交易1400
第二节 粮栈经营1402
第三节 议购议销1403
第二章 农村粮油购销1405
第一节 粮食统购统销1405
第二节 粮食合同定购1409
第三节 油脂购销1411
第三章 城镇粮油供应1413
第一节 居民口粮1413
第二节 食油供应1416
第三节 其他粮食供应1417
第四节 票证1419
第四章 粮油储运1421
第一节 储存1421
第二节 调运1423
第二十七编 金融保险第一章 金融机构1429
第一节 钱庄 银号 当铺1429
第二节 银行1430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合作金库1434
第四节 信托公司1436
第五节 保险公司1436
第六节 邮政储蓄机构1437
第二章 货币与金银1438
第一节 货币种类1438
第二节 比值1440
第三节 人民币发行1441
第四节 金银收售1443
第三章 存款1444
第一节 单位存款1444
第二节 农村存款1446
第三节 城镇居民储蓄1446
第四节 外币存款1449
第四章 贷款1449
第一节 工商贷款1450
第二节 农业贷款1457
第三节 其他贷款1460
第五章 拨款1461
第一节 基本建设拨款1461
第二节 农业拨款1463
第三节 行政事业经费拨款1464
第六章 结算1465
第一节 转帐结算1465
第二节 票据交换1466
第三节 大额汇兑1467
第四节 帐户管理1468
第七章 代理业务1469
第一节 代理国库1469
第二节 发行债券1471
第八章 保险147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476
第二节 财产保险1478
第三节 人身保险1482
第九章 金融管理1484
第一节 金融机构管理1484
第二节 信贷资金管理1485
第三节 现金管理1487
第四节 工资基金管理1489
第五节 外汇管理1490
第六节 稽核1491
第二十八编 计划统计第一章 计划1497
第一节 计划体制1497
第二节 计划编制1499
第三节 计划执行1508
第二章 统计1514
第一节 统计实务1514
第二节 专项调查1526
第三节 抽样调查1528
第四节 统计服务1531
第二十九编 财税审计第一章 财政1536
第一节 体制1536
第二节 财政收入1542
第三节 财政支出1549
第四节 财务管理1556
第二章 税务1563
第一节 税收机构1563
第二节 税制1565
第三节 农业税收1569
第四节 工商税收1583
第五节 基金征集1606
第六节 减免税和税前还贷1608
第七节 税收检查1610
第三章 审计1612
第一节 国家审计1613
第二节 社会审计1625
第三节 内部审计1626
第三十编 工商物价 计量标准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1633
第一节 市场管理1633
第二节 工商业登记1635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1637
第四节 商标广告1639
第五节 经济合同1642
第二章 物价管理1643
第一节 价格演变1643
第二节 主要商品价格1649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1661
第四节 物价监管1663
第三章 计量标准管理1667
第一节 计量1667
第二节 标准化1671
第三节 质量管理1672
第三十一编 土地房产第一章 土地利用1676
第一节 利用状况1676
第二节 用地类型1677
第二章 土地管理1680
第一节 地籍管理1680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1684
第三节 土地监察1689
第三章 房屋管理1690
第一节 私房管理1690
第二节 公房管理1692
第三节 产权管理1695
第四章 房屋开发1696
第一节 开发公司1696
第二节 商品房建设1697
第三十二编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机构1702
第一节 科研机构1702
第二节 科技服务机构1709
第三节 技术推广机构1711
第四节 民办科技机构1713
第二章 科技人员1713
第一节 人员分布1713
第二节 人员构成1715
第三章 科技管理与服务1716
第一节 科技管理1716
第二节 科技服务1720
第四章 科技成果1724
第一节 国家级奖成果1724
第二节 省、部级奖成果1734
第三节 市、厅级奖成果1748
第五章 行业科技1763
第一节 农业科技1763
第二节 工业科技1765
第三节 公用事业科技1767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技1768
第五节 地震科技1770
第六节 气象科技1773
第六章 科学技术普及1776
第一节 科普宣传活动1776
第二节 科技咨询1779
第三节 青少年科技1780
下卷1787
第三十三编 教育第一章 民国以前的学校教育1787
第一节 州县学1787
第二节 书院1788
第三节 社学 义学 私学1793
第四节 科举考试1794
第二章 普通教育1795
第一节 学前教育1795
第二节 小学教育1799
第三节 中学教育1809
第三章 专业教育1828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1828
第二节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1834
第三节 中等师范教育1840
第四节 技工教育1845
第四章 普通高等教育1847
第五章 成人教育1851
第一节 扫盲1854
第二节 成人初中等教育1855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1859
第六章 特殊教育1861
第一节 盲聋哑人教育1861
第二节 工读教育1863
第七章 教师1864
第一节 数量分布与文化构成1864
第二节 教师管理1868
第三节 教师考核1869
第四节 教师培训1870
第五节 表彰奖励1872
第六节 职称评定1872
第八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1873
第一节 教育经费1873
第二节 校舍1880
第三节 教学设备配备1881
第三十四编 医药卫生第一章 医院1888
第一节 综合医院1888
第二节 中医医院1896
第三节 专科医院1898
第四节 疗养院1899
第五节 职工医院1900
第六节 军队医院1905
第七节 乡镇卫生院(所)1908
第八节 联合诊所1908
第二章 卫生防疫1909
第一节 卫生防疫站1909
第二节 爱国卫生1912
第三节 公共卫生1913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1917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1921
第六节 寄生虫病防治1923
第三章 医疗1924
第一节 中医1924
第二节 西医193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1941
第四节 医疗护理1943
第五节 医疗制度1943
第六节 农村医疗1945
第七节 援外医疗1947
第四章 妇幼保健1948
第一节 妇幼保健站所1948
第二节 妇女保健1949
第三节 儿童保健1952
第四节 免疫与冷链1953
第五章 医药卫生管理195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1956
第二节 医政管理1957
第三节 药政管理1958
第四节 医疗器械管理1961
第三十五编 体育第一章 体育场馆1966
第二章 民间传统体育1968
第一节 游艺体育1968
第二节 武术1971
第三章 群众体育1974
第一节 学校体育1974
第二节 职工体育1977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1978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1979
第五节 农村体育1979
第四章 竞技体育1980
第一节 田径1980
第二节 自行车1983
第三节 球类1983
第四节 体操1985
第五节 重竞技项目1986
第六节 棋类1987
第七节 射击射箭1988
第八节 航模 无线电测向1989
第五章 人才培养1990
第一节 业余训练1990
第二节 运动员 教练员 裁判员1992
第六章 体育竞赛1995
第一节 举办运动会1995
第二节 承办运动会1998
第三节 参加运动会2000
第四节 甘肃省第八届运动会2001
第三十六编 新闻出版第一章 报刊2008
第一节 报纸2008
第二节 期刊2014
第二章 广播2018
第一节 无线广播2018
第二节 有线广播2020
第三节 广播节目2022
第三章 电视2029
第一节 电视转播2029
第二节 天水电视台2031
第三节 电视节目2031
第三十七编 图书 档案 地方志第一章 图书2038
第一节 图书馆2038
第二节 藏书2043
第三节 管理与服务2046
第四节 图书发行2047
第二章 档案2049
第一节 档案馆2049
第二节 馆藏档案2050
第三节 档案管理2053
第四节 档案服务2055
第三章 地方志2057
第一节 州志2057
第二节 县志2060
第三节 州志序选2070
第三十八编 文物第一章 古遗址2088
第一节 原始聚落遗址2088
第二节 古城址2098
第二章 古建筑2100
第一节 祠庙2100
第二节 寺院2104
第三节 道观2109
第四节 民宅2111
第五节 其他2115
第三章 石窟寺2116
第一节 麦积山石窟2117
第二节 大像山石窟2117
第三节 华盖寺石窟2119
第四节 水帘洞石窟2120
第五节 木梯寺石窟2122
第六节 禅殿寺石窟2123
第七节 鲁班山石窟2124
第四章 古墓葬2124
第一节 传说墓2125
第二节 发掘清理墓2126
第三节 古墓群2127
第五章 石刻2128
第一节 寺庙修建记事碑2128
第二节 墓碑2130
第三节 其他石刻2130
第六章 馆藏文物2137
第一节 化石2137
第二节 石器2138
第三节 骨器2139
第四节 陶器2140
第五节 铜器2147
第六节 铁器2151
第七节 竹木器2151
第八节 瓷器2152
第九节 金 银 玉器及其他2155
第十节 玺印2156
第十一节 书画2156
第七章 文物管理21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57
第二节 文物调查2157
第三节 文物保护2160
第四节 陈列展览2160
第八章 考古发掘2161
第一节 遗址发掘2161
第二节 墓葬发掘2162
第三十九编 文化艺术第一章 文化机构2165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2165
第二节 天水市文化局2167
第三节 天水市群众艺术馆2167
第四节 文化站 俱乐部2168
第二章 民间文娱活动2169
第一节 社火2169
第二节 庙会2172
第三节 灯谜2173
第三章 民间工艺2176
第四章 文学2182
第一节 诗歌2182
第二节 散文小说2185
第三节 民间文学2188
第五章 戏剧2188
第一节 秦腔2191
第二节 其他剧种2197
第三节 演出场所2201
第六章 音乐舞蹈2205
第一节 音乐2205
第二节 民歌小调2208
第三节 民间舞蹈2211
第四节 文艺工作团及其演出活动2215
第七章 书法篆刻2217
第八章 美术摄影2220
第一节 美术2220
第二节 摄影2223
第九章 电影2224
第一节 电影放影2224
第二节 电影发行与宣传2228
第三节 电影放影场所2230
第四十编 艺文第一章 诗歌2235
第一节 古体诗2235
第二节 杜甫流寓秦州诗作2248
第三节 楹联2253
第四节 现代诗2255
第二章 歌谣2259
第一节 童谣2259
第二节 花儿2260
第三节 其他歌谣2264
第三章 散文2268
第四章 传说故事2287
第四十一编 伏羲文化第一章 伏羲氏2296
第一节 伏羲诞生地和羲皇故里2296
第二节 龙文化溯源2302
第三节 伏羲文化功绩2305
第二章 卦台山2305
第一节 卦台史迹2305
第二节 卦台山伏羲庙2307
第三节 碑碣2311
第四节 名胜2312
第三章 伏羲庙2313
第一节 伏羲庙沿革2313
第二节 伏羲庙建筑简介2317
第三节 碑碣2321
第四章 祭祀典礼2323
第一节 历代伏羲祭祀述要2323
第二节 伏羲庙祭祀规程2326
第五章 诗文集萃2330
第一节 碑文选录2330
第二节 散文2339
第三节 诗歌2340
第六章 伏羲文化的交流与研究2346
第四十二编 大地湾文化第一章 遗址的发现与发掘2353
第二章 遗址文化遗存2355
第一节 大地湾一期2355
第二节 大地湾仰韶文化早期2356
第三节 大地湾仰韶文化中期2357
第四节 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2358
第五节 大地湾常山下层2359
第三章 社会形态与礼俗2360
第一节 社会性质2361
第二节 婚姻家庭2362
第三节 原始宗教2363
第四章 重要文物2364
第一节 彩陶2364
第二节 玉器 石器 骨器2365
第三节 炭化种子和兽骨2367
第四节 房址2368
第五节 地画2372
第六节 刻划符号2373
第五章 学术研究2374
第一节 大地湾文化命名2374
第二节 发掘情况简报2376
第三节 综合研究2377
第四节 专题性研究2378
第五节 大地湾遗址的学术价值2379
第四十三编 秦文化第一章 秦人西迁及对陇右的经营2385
第一节 秦人西迁2385
第二节 非子牧马2387
第三节 犬丘争夺战2388
第四节 襄公建国与文公东迁2389
第五节 西击诸戎与设郡置县2391
第二章 秦先民遗址2393
第一节 毛家坪与董家坪遗址2393
第二节 西垂与西县故城遗址2395
第三节 秦亭遗址2398
第四节 邦县 冀县 绵诸道遗址2400
第五节 放马滩秦墓遗址2403
第三章 文物2406
第一节 不其簋和秦公簋2406
第二节 天水市区出土的青铜器2409
第三节 清水县刘坪秦墓金箔饰片2409
第四章 经济礼俗2411
第一节 农牧2411
第二节 金属铸造2412
第三节 板屋2413
第四节 车马 礼乐 文字2414
第五节 丧葬礼俗2416
第六节 宗教祭祀2418
第五章 文学艺术2420
第一节 秦风2420
第二节 秦声2421
第六章 学术研究2422
第四十四编 三国文化第一章 蜀汉北伐战略与天水的关系2429
第二章 三国古战场遗迹2430
第三章 学术研究2442
第四十五编 麦积山石窟文化第一章 麦积山史迹2449
第一节 开凿年代2449
第二节 麦积山盛衰2451
第二章 建筑2453
第一节 石窟2453
第二节 瑞应寺2454
第三节 栈道2457
第三章 雕塑2459
第一节 后秦造像2460
第二节 北魏造像2461
第三节 西魏造像2463
第四节 北周造像2464
第五节 隋唐造像2465
第六节 五代至清造像2467
第四章 壁画2473
第一节 后秦 西秦壁画2474
第二节 北魏壁画2475
第三节 西魏壁画2476
第四节 北周壁画2476
第五节 隋唐五代壁画2477
第六节 宋元明清壁画2478
第五章 主要艺术特色2487
第一节 泥塑特征2487
第二节 世俗化风格2488
第三节 形神兼备动静相生风格2489
第四节 民间风格2489
第五节 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统一风格2490
第六章 石刻题记2490
第一节 重要题记2491
第二节 重要碑碣2492
第三节 诗碑2502
第七章 文物保护2506
第一节 保护管理2506
第二节 山体加固2507
第三节 临摹2509
第八章 诗文集萃2510
第一节 诗歌2510
第二节 散文2515
第九章 学术研究251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251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术研究2518
第四十六编 方言第一章 语音2530
第一节 音位系统2530
第二节 声母2532
第三节 韵母2533
第二章 语法2544
第一节 词法2544
第二节 句式2556
第三章 词汇2560
第一节 天水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比较2560
第二节 天水方言分类词表2562
第四章 谚语 歇后语2582
第一节 谚语2582
第二节 歇后语2591
第四十七编 民俗第一章 生产民俗2599
第一节 农业民俗2599
第二节 狩猎民俗2602
第三节 采集民俗2604
第四节 工匠民俗2604
第五节 商业与交通民俗2605
第二章 生活民俗2609
第一节 饮食2609
第二节 服饰2615
第三节 民居2620
第三章 仪礼民俗2624
第一节 婚姻2624
第二节 生辰2628
第三节 丧葬2631
第四章 岁时节日民俗2637
第一节 传统节日2637
第二节 法定节日2643
第三节 宗教节日2644
第五章 信仰民俗与禁忌习俗2645
第一节 信仰对象2645
第二节 信仰媒介2647
第三节 信仰表现方式2648
第四节 禁忌习俗2649
第四十八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2657
第二章 人物表2771
附录2815
第一部分 资料文件辑存2815
一、天水市私营工商业发展变化简史2815
二、天水市行政体制行政区域设置变化文件2819
三、天水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申请及批复文件2820
第二部分 学者见闻2822
第三部分 汉代至民国天水学人著作录2827
第四部分 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832
第五部分 天水市新编志书概览2851
第六部分 编志始末2857
索引2869
文字索引2869
表图索引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