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成组技术的原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姜文炳,王志博,徐弘山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成组技术的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成组技术概论1
1-1 成组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机械制造业的新课题1
一、机械工业的生产类型与批量法则1
二、国外机械工业技术改造的新课题3
三、国内机械工业的发展和弊病4
1-2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5
一、成组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5
二、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5
三、成组工艺与典型工艺11
四、成组技术与数控技术12
1-3 成组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13
一、国外成组技术的发展概况13
二、国内成组技术的发展概况17
1-4 成组技术的技术经济效益23
一、促进传统企业的全面改革23
二、促进企业各领域工作的合理化23
三、国内外实施成组技术效益举例25
1-5 正确认识和稳健发展成组技术30
一、成组技术的基本特性30
二、成组技术与我国机械工业的关系31
三、发展成组技术的正确方针31
第二章 零件分类系统33
2-1 分类成组的客观基础33
一、机械产品中各类零件的出现率34
二、机床行业产品的零件出现率36
三、零件结构特征与加工设备的关系39
四、结论41
五、零件的相似性41
2-2 分类系统的用途和分类42
一、分类系统的用途42
二、分类系统的分类42
2-3 编码分类系统的结构原理44
一、编码分类系统的总体方案44
二、编码分类系统的字符、字长(码位数)和各类信息的排序45
三、编码分类系统的结构形式和码位的信息排列方法48
2-4 编码分类系统的研制过程52
一、编码分类系统的研制过程52
二、国内外GT分类系统的发展概况56
2-5 米特洛凡诺夫(MITROFANOV)分类系统61
一、车床加工零件的分组61
二、其他机床加工零件的分组63
三、米特洛凡诺夫(新)分类系统的基本构成64
2-6 奥匹兹(Opitz)、JCBM-1和GAF分类系统64
一、奥匹兹法则66
二、JCBM-1分类系统73
三、GAF分类系统73
2-7 KK分类系统77
一、KK分类系统概述77
二、KK-1分类系统78
三、KK-2分类系统81
四、KK-3分类系统83
五、KK分类系统小结88
2-8 VUOSO、VUSTE、KC-1和KC-2分类系统92
一、岛奥索(VUOSO)分类系统92
二、岛斯特(VUSTE)分类系统92
三、KC-1和KC-2分类系统92
2-9 苏尔泽(SVLZER)、布列希(BRISCH)、扎夫(ZAFO)、米克拉斯(MICLASS)和CODE分类系统98
一、苏尔泽分类系统99
二、布列希分类系统106
三、米克拉斯分类系统112
四、扎夫分类系统113
五、CODE图解式分类系统113
2-10 冲压、铸造、锻造、装配和热处理GT分类系统116
一、冲压件分类系统116
二、铸件分类系统119
三、锻件分类系统126
四、热处理分类系统130
五、装配分类系统132
第三章 成组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36
3-1 在产品设计中实施成组技术的意义136
3-2 成组技术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140
一、选择适合设计工作的零件分类编码系统140
二、图纸的检索方法141
三、零件的标准化142
四、利用复合零件编制设计标准资料149
五、变型设计法153
3-3 苏尔泽公司在零件设计中应用成组技术的情况156
一、建立相似类型级别156
二、相似类型零件设计指导资料的编制方法158
三、编制相似类型零件设计指导资料的典型例子161
3-4 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成组技术的实例176
一、美国奥瓦都纳工具公司176
二、沈阳第三机床厂(建立盘、套类零件设计指导资料)181
三、北京人民机器厂(建立辊类零件设计图册)185
3-5 计算机在产品设计工作中的应用190
一、设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重大意义190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型式190
三、光笔图形显示器和自动绘图机195
四、利用会话式设计系统进行自动设计200
第四章 成组工艺设计和平面布置203
4-1 概述203
一、工艺设计合理化的意义203
二、工艺设计的发展概况204
三、实施成组技术的技术准备工作207
4-2 零件的分组207
一、编码分类法——用编码分类系统划分零件组207
二、流程分析法224
三、视检法228
四、零件分组小结229
五、零件分组方法的新发展231
4-3 编制成组工艺规程235
一、成组工艺规程的概念235
二、成组工艺卡片的编制方法235
三、成组技术与数控机床的自动编程242
4-4 成组夹具设计247
一、机床夹具的分类247
二、成组夹具的结构特点248
三、成组夹具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252
四、成组夹具的经济效果259
五、成组加工用夹具的经济效果分析257
4-5 成组加工机床266
一、成组加工机床的发展和应用概况266
二、成组加工机床应满足的基本要求267
三、设备的改装268
四、成组加工机床的设计步骤271
五、成组加工专用机床举例——YZT铝镁摇臂件钻镗床272
1-6 成组加工的平面布置279
一、确定机床类型和数量280
二、确定GT生产组设备布置形式284
三、成组加工单元的平面布置与举例286
四、成组流水线的设计、计算与举例292
五、车间整体布置——班、组间位置确定298
六、平面布置方案的评定300
第五章 成组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302
5-1 生产管理的作用和生产的各种方式302
一、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302
二、生产管理的目的303
三、生产类型及其特点303
四、生产类型的确定303
五、改变生产类型的途径305
六、生产过程的先进组织形式305
5-2 成组生产的特点308
一、多样化生产与成组技术308
二、成组生产的特点309
5-3 生产计划310
一、经营决策310
二、产品选择的理论310
5-4 零、部件的展开312
一、零、部件展开的目的312
二、零、部件表的形式及其特点313
三、决定内外加工315
5-5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318
一、顺序移动方式318
二、平行移动方式319
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320
5-6 期量标准321
一、批量321
二、生产周期326
三、提前期328
四、在制品329
5-7 成组作业计划(排序问题)331
一、作业计划的基本理论332
二、成组作业计划335
5-8 生产平准化339
一、生产平准化的特点339
二、生产平准化举例340
5-9 负荷的平衡342
5-10 成组生产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345
第六章 实施成组技术的途径、组织、计酬、检验、修维和举例347
6-1 实施成组技术的途径、组织、计酬,检验和机床维修347
一、实施成组技术的途径347
二、成组技术试点的组织机构和人员349
三、实施成组技术的计酬方法350
四、成组加工中的检验工作350
五、成组加工中的机床维修351
6-2 国外实施成组技术企业举例352
一、英国成组技术中心与某离心泵公司合作引进成组技术的情况352
二、日立制作所日立工厂用成组技术自动编制工艺、时间定额的情况356
三、费兰第公司的克莱威·陶尔工厂实施成组技术的情况365
6-3 国内实施成组技术工厂举例368
一、北京人民机器厂推行成组技术的概况368
二、沈阳第三机床厂在设计、工艺和生产管理中应用成组技术概况371
附录377
一、Opitz分类系统377
二、JCBM-1分类系统398
三、KK分类系统412
四、主要参考资料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