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杜新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569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国际商事仲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仲裁协议篇第一章 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缘起与演进3
第一节 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认定3
一、可仲裁性的性质与法理基础3
二、主客观标准下的可仲裁性界定6
三、可仲裁事项的发展趋势9
四、对中国立法与实践的审视11
第二节 我国反垄断争议的可仲裁性16
一、我国反垄断争议处理的模式16
二、确立我国反垄断争议仲裁程序的必要性19
三、我国反垄断争议提交仲裁的可能性——应然法视角21
四、我国反垄断争议提交仲裁的可能性——比较法视角23
第三节 我国知识产权争议的可仲裁性27
一、知识产权争议的传统解决途径27
二、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分析31
三、知识产权有效性争议的可仲裁性剖析35
四、知识产权国际争议的适裁性39
五、我国知识产权争议仲裁的实践41
第四节 我国证券争议的可仲裁性44
一、证券争议仲裁的产生与演进44
二、我国证券争议仲裁立法与实践状况48
三、司法、行政与仲裁在证券争议解决机制中的博弈关系52
四、证券争议强制仲裁辨思56
第五节 破产争议的可仲裁性60
一、破产与公共政策问题60
二、破产争议仲裁的比较法考察62
三、我国破产争议可仲裁性的现状审视与完善建议66
第二章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理与实证69
第一节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一般性问题70
一、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要件70
二、仲裁协议效力的嬗变与扩张72
第二节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律障碍及其突破74
一、形式要件——书面与签署74
二、合同相对性——原则与例外78
三、仲裁条款的独立性——传统与发展81
四、对未签字人的救济——权利与保障85
第三节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理基础87
一、衡平禁止反言原则87
二、公平合理期待原则91
三、揭开公司面纱理论94
四、公司集体理论99
五、仲裁的本质与目的103
第四节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实践剖析——未签字人参与国内仲裁106
一、仲裁一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发生变化106
二、代理及我国立法引致的困惑109
三、关联协议与关联方113
四、合同转让117
五、代位求偿121
六、提单项下的仲裁条款效力问题126
第五节 协议效力扩张的实践剖析——未签字人参与国际仲裁134
仲裁程序篇第三章 国际商事仲裁中间措施现状与前景143
第一节 中间措施一般性问题概述144
一、中间措施的定义与类型144
二、中间措施的重要性146
三、中间措施发布的先决条件148
第二节 中间措施发布决定权的归属趋向150
一、中间措施发布决定权归属的三种基本模式150
二、对中间措施权力分配模式的评析156
三、仲裁庭发布中间措施的权力渊源158
四、仲裁庭组建前的中间措施发布问题162
第三节 中间措施的国际合作与前景167
一、法院对外国仲裁的协助167
二、仲裁中间措施跨界执行的障碍171
三、前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努力与成就175
第四节 中国法上中间措施的问题与完善182
一、我国关于中间措施的规则与立法规定182
二、中间措施发布的决定权183
三、仲裁前的中间措施191
四、行为保全措施194
五、仲裁证据保全中的担保197
六、中间措施的国际协助199
第四章 调解在仲裁制度中的规则与应用201
第一节 商事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形成与特征202
一、我国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社会根源考究202
二、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涵义、形式与特征206
三、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优势209
第二节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正当性剖析214
一、自然公正原则214
二、同一调解员转换为仲裁员的职能混淆218
第三节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各国实践考察224
一、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关于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规定224
二、仲裁协会与仲裁机构关于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规则234
第四节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程序性与技术性问题242
一、仲裁中调解的原则242
二、调解程序的启动246
三、调解的方式、技术与规则248
四、调解程序的终结250
第五节 和解裁决的风险及其防范与救济255
一、和解裁决的效力与特征255
二、和解裁决的风险及其缘由258
三、和解裁决风险的防范与救济264
第五章 我国仲裁员责任的定性与建构268
第一节 仲裁员责任的定性269
一、仲裁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契约性与司法性269
二、仲裁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违约与侵权272
三、我国仲裁员的法律责任辨析——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274
四、我国仲裁员的刑事责任辨析——枉法裁决罪278
第二节 仲裁员责任论与责任豁免的立法与实践286
一、仲裁员责任豁免286
二、仲裁员责任论291
三、仲裁员责任有限豁免293
四、对仲裁员责任立法模式的评介295
五、我国仲裁员责任的立法模式298
第三节 我国仲裁员民事责任的形式与范围299
一、我国仲裁员民事责任的形式299
二、仲裁员违约责任范围划定的因素考量301
三、我国仲裁员民事责任范围的界定304
第四节 我国仲裁员责任的承担306
一、仲裁员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306
二、责任承担的风险分散——第三者责任保险机制的引入308
三、仲裁员行业责任的建构313
承认执行篇第六章 《纽约0公约》项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321
第一节 方法论的选择及理论的阐明322
一、方法论——法律语境论的引入322
二、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论325
第二节 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理由328
一、《纽约公约》规定的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理由概述328
二、当事人的行为能力330
三、仲裁协议的效力335
四、正当程序341
五、仲裁庭超越权限348
六、仲裁庭组成或仲裁程序不符合当事人协议或法律357
七、裁决的约束力与停止执行361
第三节 已撤销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365
一、已撤销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实践365
二、《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中“May”的涵义371
三、“更优惠权利条款”的价值探析374
四、已撤销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发展趋势377
五、我国承认与执行已撤销裁决的现状和将来383
第四节 强制性规则与公共政策的适用387
一、比较法上的切入——强制性规则与公共政策的尝试性界定387
二、强制性规则与公共政策之关系及适用——基于辩证视角的阐释391
三、我国法院的实践——从地方保护主义到利益协调与衡平394
四、第三国强制性规则与公共政策的保护——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引入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