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事故伤残鉴定与赔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劳动事故伤残鉴定与赔偿](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4951336.jpg)
- 庄洪胜,郑忠艳,吴立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339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99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829页
- 主题词:工伤事故-伤害鉴定-中国;工伤事故-赔偿-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劳动事故伤残鉴定与赔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7
第一章 劳动事故伤残鉴定赔偿的法律渊源7
第一节 工伤及职业病概况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3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和有毒有害作业规范5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总则规定精神54
二、职业病的前期预防,是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 的内容61
三、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规定了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70
四、职业病防治法第四章规定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的内容77
五、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78
六、职业病防治法的附则部分82
第五节 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100
第六节 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107
一、综上所述,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规定,主要有4个方面的内容109
二、在童工保护方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11
第七节 工伤鉴定与赔偿116
一、工伤事故的分类116
二、事故报告118
三、职工工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伤残程度鉴定的依据120
四、鉴定组织121
五、工伤待遇122
第八节 职业病鉴定与赔偿123
一、《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123
二、职业病防治法第四章关于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的专门规定127
第九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安全防范及损害处理的规定136
第二章 劳动事故伤残赔偿费的组成简介142
第一节 工伤赔偿费142
一、工伤医疗费143
二、专人护理费147
三、医疗期间的生活费148
四、转院治疗交通费和住宿伙食费148
五、伤残补助费149
六、辅助器具费和代用器官装饰费150
七、伤残后的康复费用150
八、就医交通费151
九、因工死亡赔偿费151
第二节 非工伤和疾病补偿费152
一、医疗期的规定154
二、病假工资的计算155
三、国家公务员病假待遇156
四、医疗待遇156
五、非因工死亡补偿费158
第三章 劳动事故伤残鉴定的技术规范160
第一节 工伤鉴定时间160
一、器官损伤161
二、功能障碍162
三、职业病致残163
第二节 伤残等级和劳动能力丧失的划分原则164
一、器官损伤165
二、功能障碍165
三、医疗依赖166
四、护理依赖167
第三节 职工因并非工伤伤残鉴定172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形173
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条件174
第四节 伤残鉴定的操作177
一、申请工伤鉴定的条件178
二、鉴定组织179
三、工伤鉴定的程序181
四、职业病鉴定程序182
五、提供鉴定的文证资料和检查184
第四章 社会保险187
第一节 综述187
一、社会保险是一种政策性保险,将特定领域的风险集中起来由整个社会共同分担,由特定的服务经办机构管理其运行187
二、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主要区别189
三、目前我国通行的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190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191
五、社会保险制度的意义192
六、我国社会保险现状194
第二节 工伤保险简介196
一、我国工伤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197
二、工伤保险制度的作用198
三、我国工伤保险的管理体制199
第三节 医疗保险200
一、改革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对劳动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医疗保障,对国家和劳动者个人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01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当时政府重点推进的五项重大改革之一202
三、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204
四、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额度204
五、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和待遇205
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205
七、加强医疗服务管理206
八、妥善解决离退休人员、老红军、伤残军人、国家公务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医疗待遇问题,加强医疗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展207
九、在进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步进行208
第四节 养老保险209
一、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211
二、养老保险的核缴212
三、基本养老金的支付条件213
四、基本养老金的组成213
五、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付213
六、劳动部新出台的这一计发办法有以下好处215
第五节 失业保险220
一、失业保险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220
二、失业保险的适用范围221
三、失业保险的缴费额度221
四、失业保险金的申领条件222
五、失业保险金的申领手续222
六、失业保险待遇的组成223
七、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标准223
八、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期限224
九、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形224
十、累计缴费原则224
十一、失业保险关系的转迁225
第六节 生育保险227
第五章 《工伤保险条例》理解与适用232
第一节 总则232
第二节 工伤保险基金242
第三节 工伤认定245
第四节 劳动能力鉴定255
第五节 工伤保险待遇260
第六节 监督管理276
第七节 法律责任280
第八节 附则285
第六章 雇工劳务、义务帮工损害鉴定与赔偿290
第一节 雇工关系、劳务关系、承揽加工合同关系之间的划分290
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人身支配与服从管理关系291
二、提供劳动或劳动产品方所提供劳动的内容和形式291
三、报酬的支付方式291
四、劳动场所和工具以及劳动的时间安排292
五、当事人一方所提供的劳务是其独立的业务或经营活动,还是构成合同相对方的业务或者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292
六、责任承担292
第二节 雇主对雇员造成第三人损害的责任293
一、雇主向雇员求偿应采严格的过错责任制度293
二、雇主与雇员在雇佣关系中责任的分配293
第三节 义务帮工是的损害赔偿责任294
一、义务帮工造成自身损害294
二、义务帮工致他人损害的赔偿责任295
三、义务帮工人过失导致其他义务帮工人人身损害295
第四节 雇主转承赔偿责任296
一、所谓雇主替代赔偿责任296
二、雇主承担替代赔偿责任297
三、雇佣活动的判断标准297
四、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免责约定不能作为雇主免除替代责任的根据298
第五节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损害的责任298
第六节 损害赔偿费的构成299
一、医疗费299
二、护理费304
三、必要的营养费306
四、误工费307
五、残疾辅助器具费310
六、残疾赔偿金311
七、交通费315
八、住宿费317
九、住院伙食补助费318
十、死亡赔偿金318
十一、被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319
十二、丧葬费320
十三、其他物质赔偿项目321
十四、精神损害抚慰金323
十五、损害赔偿费的支付方式339
第七章 司法鉴定机构与司法鉴定人、鉴定标准342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342
第二节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347
一、总则部分347
二、主管机关348
三、申请登记348
四、审核登记349
五、变更、延续和注销350
六、名册编制和公告350
七、监督管理351
八、法律责任352
第三节 《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354
一、总则354
二、主管机关355
三、执业登记355
四、权利和义务357
五、监督管理358
六、法律责任358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对雇工损害或义务帮工损害鉴定的参照适用360
一、评定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361
二、伤残等级划分依据362
三、有关伤残程度的区分381
第八章 劳动雇工事故人身损害民事赔偿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387
第一节 劳动雇工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主体387
一、原告的确定387
二、被告的确定387
第二节 劳动雇工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管辖388
第三节 劳动雇工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诉讼时效389
第四节 劳动雇工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390
第五节 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398
一、司法救助398
二、法律援助401
第六节 工伤雇工损害赔偿诉讼的时限402
一、第一审普通程序403
二、简易程序404
三、第二审程序405
四、审判监督程序405
五、执行程序406
第七节 诉讼保全与先予执行407
一、诉讼保全407
二、先予执行409
第八节 诉讼费用409
第九节 集团诉讼411
第十节 工伤争议处理的前置仲裁程序412
第十一节 其他问题413
下篇 工伤残疾鉴定与赔偿417
第九章 骨折的鉴定与赔偿417
第一节 概述417
一、骨折的分类417
二、骨折的临床表现418
三、骨折并发症419
四、骨折的治疗420
第二节 颅骨骨折421
一、颅盖骨骨折421
二、颅底骨折422
第三节 胸部骨折424
一、肋骨骨折424
二、胸骨骨折425
第四节 脊柱骨折425
一、脊柱损伤的病因和机理425
二、脊柱损伤的分类427
第五节 上肢骨折428
一、肩部骨折429
二、肱骨干骨折430
三、肘部骨折430
四、前臂骨折431
五、腕部骨折431
第六节 下肢骨折432
一、髋部骨折432
二、股骨干骨折433
三、膝部骨折434
四、胫腓骨骨折434
五、踝部骨折435
六、足部骨折435
第七节 骨盆骨折436
一、骨盆骨折的分类436
二、骨盆骨折并发症437
第八节 骨折后合并骨髓炎长期不愈438
第九节 骨折的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445
第十章 肢体缺失的鉴定与赔偿447
第一节 概述447
第二节 手指缺失448
第三节 手的缺失449
第四节 臂的缺失449
第五节 足趾缺失450
第六节 足的缺失450
第七节 踝以上下肢缺失451
第八节 肢体缺失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452
第十一章 外伤性关节脱位和损伤的鉴定与赔偿445
第一节 概述455
一、外伤性关节 脱位和损伤的分类455
二、外伤性关节脱位也常因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造成肢体功能丧失导致肢体残废456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457
第三节 肩关节脱位458
第四节 肘关节脱位458
第五节 手腕部关节脱位459
第六节 髋关节脱位459
一、髋关节后脱位460
二、髋关节前脱位460
三、中心性髋脱位460
第七节 膝关节脱位和损伤461
一、膝关节脱位461
二、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462
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462
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62
第八节 踝关节脱位和损伤463
第九节 足部关节脱位463
一、距骨脱位464
二、距骨周围脱位464
三、跗骨间关节脱位464
四、跗跖关节脱位464
五、跖趾关节脱位465
六、趾间关节脱位465
第十节 椎间盘脱出症465
一、人体椎体的解剖生理465
二、椎间盘脱出的病理机制467
第十一节 四肢关节腔异物滞留469
第十二节 创伤性关节炎470
一、创伤性滑膜炎470
二、创伤性骨关节炎470
第十三节 关节损伤及脱位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471
第十二章 精神伤残的鉴定与赔偿474
第一节 概述474
一、引起精神障碍的有关因素474
二、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类型475
三、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475
第二节 脑外伤后痴呆476
第三节 脑外伤后人格改变480
第四节 脑外伤后记忆障碍483
第五节 脑外伤后癫痫486
第六节 外伤感染性精神障碍490
第七节 内分泌腺损伤后精神障碍492
第八节 中毒性精神障碍494
第九节 脑缺氧性精神障碍497
第十节 精神障碍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500
第十三章 神经和脊髓损伤的鉴定与赔偿501
第一节 概述501
第二节 颅神经损伤后功能障碍502
一、嗅神经损伤502
二、视神经和视交叉损伤503
三、眼球运动神经损伤503
四、三叉神经损伤504
五、面神经损伤504
六、听神经损伤505
七、后组颅神经损伤505
第三节 脑外伤后瘫痪506
第四节 脑外伤后失语508
一、口语表达障碍型失语509
二、听语感觉障碍型失语510
第五节 脑外伤后失用511
第六节 脑外伤后失读症513
第七节 脑外伤后失写症514
第八节 脑外伤后失认症516
第九节 脑外伤后共济失调518
一、小脑性共济失调518
二、感觉性共济失调519
三、前庭性共济失调519
四、大脑性共济失调519
第十节 脑外伤后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520
第十一节 脊髓损伤522
第十二节 脊神经根、脊神经丛损伤524
一、臂丛神经损伤524
二、腰胝神经丛损伤525
第十三节 颈部交感神经损伤526
第十四节 腹部神经节 或神经丛损伤527
第十五节 上肢的周围神经损伤528
一、腋神经损伤528
二、正中神经损伤528
三、尺神经损伤529
四、挠神经损伤529
五、肌皮神经损伤529
第十六节 下肢的周围神经损伤530
一、坐骨神经损伤530
二、股神经损伤531
三、腓总神经损伤531
四、胫神经损伤531
第十七节 神经、脊髓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532
第十四章 脑损伤的鉴定与赔偿535
第一节 概述535
第二节 头皮损伤537
第三节 颅骨骨折538
一、颅骨骨折538
二、颅底骨折539
第四节 脑损伤539
一、脑挫裂伤539
二、脑干损伤540
三、丘脑下部损伤540
第五节 颅内血肿541
一、硬膜外血肿541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541
三、脑内血肿542
四、脑室内出血542
五、颅后凹血肿542
六、多发性颅脑血肿543
七、慢性硬膜下血肿543
八、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43
第六节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44
第七节 开放性颅脑损伤545
第八节 火器性颅脑损伤546
第九节 静脉窦损伤546
第十节 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和后遗症547
一、脑脊液漏(鼻漏或耳漏)547
二、外伤性癫痫549
三、脑膨出549
四、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549
五、颅骨缺损550
六、外伤后颅内感染550
七、颅内异物残留550
八、颅神经损伤550
第十一节 颅脑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551
第十五章 胸内器官损伤鉴定与赔偿554
第一节 概述554
一、胸廓大体解剖结构554
二、气管的解剖及结构555
三、支气管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556
四、肺脏的解剖及结构558
第二节 外伤性血气胸560
第三节 心脏损伤560
第四节 肺脏损伤562
一、肺脏损伤562
二、肺不张563
三、肺脓肿(肺脓疡)563
第五节 膈肌及纵膈损伤564
一、纵膈损伤565
二、横膈损伤565
第六节 气管损伤566
第七节 食管损伤567
第八节 胸导管损伤567
第九节 脓胸568
第十节 胸腔内异物滞留569
一、心脏异物滞留569
二、气管、支气管及肺脏内异物滞留570
三、食管异物滞留570
第十一节 胸内器官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571
第十六章 腹部损伤的鉴定与赔偿574
第一节 概述574
一、胃575
二、小肠576
三、结肠、直肠与肛门577
四、肝脏580
五、胆道584
六、胰腺与脾脏586
第二节 腹壁损伤589
第三节 胃损伤590
第四节 肠损伤592
第五节 胰腺损伤593
第六节 肝损伤595
第七节 胆囊、胆管损伤597
第八节 脾损伤598
第九节 泌尿器官损伤599
一、肾损伤599
二、输尿管损伤601
三、膀胱损伤602
四、尿道损伤604
五、肾上腺损伤605
第十节 生殖器官损伤606
一、卵巢、输卵管损伤606
二、子宫损伤607
三、阴道损伤607
四、女性外阴损伤608
五、睾丸、附睾、输精管损伤608
六、阴茎损伤609
第十一节 腹部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等级残疾评定610
第十七章 体表严重损伤的鉴定与赔偿614
第一节 概述614
第二节 头皮撕脱伤615
第三节 容貌毁损616
第四节 女性乳房损伤618
第五节 躯干部大面积软组织挫伤或剥脱619
第六节 阴囊撕脱伤621
第七节 四肢软组织大面积挫伤或撕脱伤622
第八节 体表软组织有大量异物滞留623
第九节 体表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等级残疾评定624
第十八章 眼损伤的鉴定与赔偿627
第一节 概述627
一、眼器官的解剖与生理627
二、视功能的检查635
三、双眼诈盲的检查方法637
四、眼部外伤后出现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查643
第二节 眼睑缺失、损伤650
第三节 眼球缺失651
第四节 外伤性视力障碍651
一、角膜层间断裂651
二、巩膜挫伤652
三、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652
四、前房积血653
五、外伤性瞳孔散大653
六、房角后退性青光眼654
七、外伤性晶体脱位654
八、外伤性白内障654
九、外伤性玻璃体积血655
十、脉络膜损伤655
十一、视网膜损伤656
十二、眼眶挫伤656
十三、化学性眼外伤657
十四、眼部热灼伤657
十五、交感性眼炎658
第五节 外伤性复视658
第六节 外伤性视野缺损659
第七节 眼球及眶内异物滞留670
第八节 眼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等级残疾评定671
第十九章 耳损伤的鉴定与赔偿674
第一节 概述674
一、耳的解剖生理674
二、听觉损伤后功能障碍的病理675
三、临床鉴别诊断677
第二节 耳廓损伤679
第三节 噪声性耳聋680
第四节 鼓膜外伤682
第五节 颞骨骨折682
第六节 耳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附颞下颌关节强直)684
第二十章 鼻损伤的鉴定与赔偿685
第一节 概述685
第二节 外鼻损伤(鼻骨折)686
第三节 外鼻损伤后嗅觉丧失687
一、萎缩性鼻炎688
二、临床表现689
三、检查所见690
第四节 鼻窦异物滞留691
第五节 鼻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疾残等级评定692
第二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鉴定与赔偿693
第一节 概述693
一、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693
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695
三、口腔颌面部损伤的鉴定695
第二节 舌损伤695
第三节 牙槽骨、牙齿损伤696
第四节 口唇损伤、缺损697
第五节 口腔软组织缺损698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699
第二十二章 咽、喉损伤的鉴定与赔偿701
第一节 概述701
第二节 咽部损伤702
一、咽部灼伤702
二、咽部机械性损伤703
第三节 喉部损伤704
第四节 甲状腺损伤705
第五节 咽喉异物滞留707
第六节 咽、喉部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708
第二十三章 高、低温损伤的鉴定与赔偿709
第一节 概述709
第二节 头面部深Ⅱ°以上的灼伤710
一、面容部烧灼伤710
二、眼部烧灼伤711
三、鼻部烧灼伤711
四、耳部烧灼伤711
五、口唇、口腔部烧灼伤712
第三节 颈部深Ⅱ°以上烧灼伤712
第四节 胸、腹部深Ⅱ°以上烧灼伤713
一、胸腹部软组织烧灼伤713
二、呼吸道烧灼伤713
三、女性乳房烧灼伤714
第五节 四肢皮肤及关节深Ⅱ°烧灼伤714
一、四肢皮肤烧灼伤715
二、四肢大关节 性烧灼伤715
三、手烧灼伤715
四、足烧灼伤715
第六节 女性外阴、阴道严重烧灼伤716
第七节 肛门严重烧灼伤717
第八节 睾丸、阴茎严重烧灼伤717
第九节 面容及面部器官严重冻伤718
第十节 四肢严重冻伤719
第十一节 电损伤719
第十二节 高、低温损伤劳动能力丧失程度及残疾等级评定721
第二十四章 若干损伤并发症鉴定与赔偿724
第一节 概述724
第二节 空气栓塞综合症724
第三节 脂肪栓塞综合症727
第四节 破伤风728
第五节 挤压综合症729
职业病伤残鉴定与赔偿(略)(见《职业病伤残鉴定与赔偿》一书)731
附录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节录)7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758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 16180—2006)776
后记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