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发展在江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在江苏的实践探索及典型经验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谐发展在江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在江苏的实践探索及典型经验研究
  • 刘钰,卞敏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535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江苏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发展在江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在江苏的实践探索及典型经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 1

第一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

一 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 2

二 社会主义本质与本质属性5

三 总体布局中的和谐社会建设9

第二节 “大社会”概念:广义理解的和谐社会16

一 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16

二 政治民主:政治与社会的相互适应19

三 文化繁荣:文化与社会的全面进步20

四 生态文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22

第三节 “小社会”概念:狭义理解的社会和谐 24

一 物质利益关系平衡 24

二 社会结构形式合理 26

三 社会阶层关系协调27

四 社会流动机制良好 29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30

一 民主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30

二 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33

三 诚信友爱: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35

四 充满活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源泉36

五 安定有序: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条件38

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40

第二章 在率先发展中促进和谐 42

第一节 坚持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42

一 追求速度与效益的统一43

二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46

三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48

第二节 坚持全面协调的统筹发展52

一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52

二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5

三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58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62

一 坚持“富民优先”的政策导向63

二 建立“五个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66

三 在和谐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9

第三章 “法治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环境 72

第一节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72

一 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73

二 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74

三 切实加强依法行政76

第二节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79

一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活动79

二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83

三 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85

第三节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8

一 以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和谐88

二 构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机制91

三 实现公共产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93

第四章 “平安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安环境 99

第一节 在法治基础上实现长治久安99

一 “平安江苏”创建目标的提出100

二 创建治安品牌,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101

三 建设安定、安宁、安全的社会环境106

第二节 以“大调解”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109

一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模式109

二 “大调解”的实施状况与进展111

三 南通“大调解”的典型经验113

第三节 以“大防控”格局增强群众安全感117

一 “大防控”格局的形成与成效118

二 江苏各地富有特色的“大防控”机制120

三 “大防控”的深化与“平安江苏”建设的整体推进122

第五章 “文化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环境 125

第一节 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功能125

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26

二 弘扬以“三创”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128

三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131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城乡百姓134

一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34

二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137

三 让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润泽城乡群众139

第三节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141

一 以改革创新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141

二 以政策扶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动力143

三 以多种举措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145

第六章 “诚信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环境 149

第一节 以政务诚信提高政府公信力149

一 以制度规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150

二 以政务公开加强政府服务意识154

三 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159

第二节 以商务诚信增强社会活力163

一 建设互信互利的市场环境163

二 强化企业诚信自律机制165

三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168

第三节 以社会诚信形成守信为荣氛围170

一 建立社会信用制度170

二 提高信用监督能力172

三 增强诚实守信意识175

第七章 “绿色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环境 179

第一节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79

一 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180

二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途径182

三 政府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环保职责184

第二节 经济发展坚持节约优先186

一 坚持节约优先方针的重要意义187

二 落实节约优先方针的思路与目标188

三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措施191

第三节 经济发展坚持环保优先193

一 坚持环保优先方针的现实意义194

二 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的目标与战略196

三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措施198

第八章 建设和谐的全面小康 202

第一节 全面小康的民生考核指标 202

一 和谐协调发展的目标 203

二 社会事业发展的指标 206

三 改善居民生活的质量 210

第二节 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215

一 生活幸福 215

二 住房保障 218

三 医疗卫生 221

第三节 昆山经验:全面小康之路 223

一 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 224

二 在创新中求发展 226

三 在发展中求和谐 227

第九章 布局和谐的经济关系 231

第一节 国资、民资和外资“三足鼎立” 231

一 优化国有经济结构232

二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34

三 提高外资利用质量 236

第二节 投资、外贸与消费“三台引擎” 239

一 投资结构在调整中优化239

二 外贸结构得到明显改善242

三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244

第三节 苏南、苏中与苏北“三驾马车” 246

一 苏南在较高起点上实现创新发展247

二 积极推进苏北的工业化 251

三 苏中通过加快发展与苏南接轨 255

第十章 建设和谐的城乡关系 258

第一节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社会公平 258

一 营造城乡协调发展的公平环境 259

二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262

三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64

第二节 以“三化”战略带动“三农” 267

一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267

二 以城市化带动农村269

三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272

第三节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74

一 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机制274

二 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276

三 华西经验: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279

第十一章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283

第一节 提高劳动分配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283

一 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制度284

二 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286

三 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289

第二节 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292

一 健全各方利益协调机制292

二 完善职工民主参与制度 296

三 建立合作共赢的劳资关系298

第三节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00

一 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301

二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303

三 开展“农村关爱工程”307

第十二章 协调和谐的利益关系 311

第一节 切实解决医疗、住房、教育三大民生难题 311

一 覆盖城乡的合作医疗制度日趋完善  312

二 有效维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314

三 公共教育资源协调发展 316

第二节 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318

一 兼顾国家、企业、群众三者利益 318

二 妥善安置企业改革中的职工生活320

三 健全完善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机制323

第三节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27

一 以制度建设为平台327

二 开创困难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格局329

三 江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的未来展望332

第十三章 构建和谐的文明社区 335

第一节 推进社区自治 335

一 探索社区管理和运行机制336

二 提升社区民主自治水平 339

三 保障社区居民民主参与权利342

第二节 深化社区服务 345

一 建设群众认可的和谐社区345

二 完善让群众安心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347

三 完善让群众便利的生活服务体系349

四 完善让群众参与的服务平台352

第三节 倡导社区文明357

一 制定《社区文明公约》357

二 推进文明社区建设 359

三 实现人际关系融洽相处361

第十四章 塑造和谐的干群关系 363

第一节 善待百姓的执政新思维 363

一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364

二 将执政为民落到实处:办好惠民实事365

三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强基工程”367

第二节 创新信访工作新机制 370

一 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370

二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372

三 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373

四 从构建和谐社会入手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376

第三节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381

一 培养“三宽型”干部 381

二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383

三 “万人评议”促进机关作风建设387

后记 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