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学原理 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奚从清,沈赓方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0133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社会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学原理 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1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分歧1
二、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5
三、社会学研究对象新界说的意义10
第二节 社会学的特点12
一、社会学的特点12
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4
第三节 社会学的体系17
一、对社会学体系的不同见解17
二、社会学体系的框架结构19
第四节 社会学的功能21
一、社会学的个人功能21
二、社会学的社会功能22
第五节 社会学研究的意义23
一、在中国开展社会学研究的意义23
二、怎样开展社会学研究26
三、中国社会学研究的现状28
第一篇 “人→社会”的运动33
第一章 社会互动33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互动33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33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35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两极39
一、社会互动中的个人39
二、社会互动中的社会42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条件45
一、社会互动的外部条件45
二、社会互动的内部条件47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49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49
一、社会化的概念49
二、社会化的意义53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54
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54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56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58
一、生活技能的社会化59
二、职业技能的社会化59
三、行为规范的社会化59
四、生活目标的社会化60
第四节 社会化的类型61
一、基本社会化61
二、继续社会化61
三、再社会化62
四、反向社会化63
第三章 社会角色64
第一节 角色概述64
一、角色概念64
二、角色规范69
第二节 角色认知73
一、角色期望73
二、角色观念75
第三节 角色行为78
一、角色学习78
二、角色扮演80
三、角色技能82
四、角色冲突与协调84
第四章 社会文化87
第一节 社会文化的涵义87
一、社会文化的概念87
二、社会文化的起源91
三、社会文化的来源与特征93
第二节 文化的结构和功能95
一、文化的结构95
二、文化的内容与分类98
三、文化的功能99
第三节 文化的进化100
一、文化进化的动因100
二、文化进化的趋势103
第四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106
一、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106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10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109
第二篇 “社会→人”的运动117
第五章 社会关系117
第一节 社会关系117
一、社会关系的涵义117
二、社会关系的分类120
三、研究社会关系的意义122
第二节 公共关系123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123
二、公共关系的范围126
三、公共关系的功能128
第三节 人际关系130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及其构成130
二、人际关系的分类134
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136
第六章 社会群体140
第一节 社会群体140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140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141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143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146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146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147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148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149
一、家庭的性质和特点149
二、家庭的起源和发展151
三、家庭的结构和类型153
四、家庭的功能155
第四节 小群体的研究意义158
一、小群体的涵义和分类158
二、改革中的小群体及其意义163
第七章 社会组织165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性质165
一、社会组织的涵义165
二、社会组织的特点166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分类和目标168
一、社会组织的分类168
二、社会组织的目标170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和功能172
一、社会组织的结构172
二、社会组织的功能176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理论178
一、传统时期的社会组织理论(1900~1930年)179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1930~1960年)181
三、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1960~现在)182
第八章 社会结构184
第一节 社会的阶级结构184
一、阶级划分的标准184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187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188
第二节 社会的分层结构193
一、社会分层的来源193
二、社会分层的涵义203
三、社会分层的意义206
第三节 社会的流动结构207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207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208
三、社会流动的意义211
第九章 社区213
第一节 社区的性质213
一、社区的涵义213
二、社区的要素与结构216
三、社区的分类与功能220
第二节 农村社区222
一、农村社区的类型222
二、农村社区的特点224
三、中国农村社区的变化226
第三节 城市社区228
一、城市社区的起源与发展228
二、城市社区的类型与特点230
三、城市化232
四、中国的城市化233
第四节 集镇社区236
一、集镇社区的涵义236
二、集镇社区的类型和特点238
三、集镇社区的功能240
第十章 社会制度24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242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242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和本质244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245
一、社会制度的结构245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247
第三节 制度化250
一、什么是制度化250
二、制度化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252
第三篇 “人—社会”的偏离255
第十一章 社会偏离255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偏离255
一、社会偏离的涵义255
二、社会偏离的特性和类型259
第二节 个人偏离和群体偏离260
一、个人偏离260
二、群体偏离262
第三节 社会偏离的原因266
一、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偏离的理论266
二、“人→社会”偏离的原因268
三、“社会→人”偏离的原因270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27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271
一、社会控制的涵义271
二、社会控制的必要性273
三、社会控制的类型275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形式278
一、社会的政治控制278
二、社会的思想控制279
三、社会的舆论控制281
四、社会的经济控制283
第三节 社会控制的心理机制284
一、心理机制的作用284
二、心理控制的形式285
第十三章 社会调适287
第一节 社会问题287
一、社会问题的实质287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292
三、社会问题的性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294
第二节 社会工作297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297
二、城市社区服务301
三、社会工作和社会调适304
第四篇 “人?社会”的发展309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309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309
一、社会变迁的涵义309
二、社会变迁的层次310
第二节 有计划的社会变迁318
一、什么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318
二、当代中国的改革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320
第三节 社会变迁的形式和原因322
一、社会变迁的两种主要形式322
二、社会变迁的原因324
第十五章 社会现代化329
第一节 现代化的理论329
一、现代化口号的提出329
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333
第二节 现代化的实践340
一、社会和人的现代化340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46
第十六章 社会发展354
第一节 社会预测354
一、社会预测及特征354
二、社会预测的类型和方法356
第二节 社会指标358
一、社会指标的涵义358
二、社会指标体系360
三、建立中国社会发展指标体系363
第三节 社会发展367
一、社会发展的宏观思考367
二、社会发展的社会学思考369
参考文献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