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证调查原理与应用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证调查原理与应用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4963872.jpg)
- 王均平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3668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6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证调查原理与应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证调查的几个基本问题1
第一节 诉讼证据的概念1
一、诉讼证据的概念1
二、证据的基本特性8
第二节 证据的基本形态13
一、物证14
二、书证14
三、证人证言14
四、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当事人陈述15
五、鉴定结论17
六、勘验、检查笔录,现场记录17
七、视听资料17
第三节 证据的分类18
一、人证与物证19
二、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0
三、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21
四、本证与反证22
五、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23
第四节 证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24
一、证据调查的含义24
二、确定证据调查对象的基本依据30
三、实体法事实32
四、程序法事实40
第五节 人证调查的概念及诉讼价值44
一、人证调查的人证范畴44
二、人证调查的含义48
三、人证调查的诉讼价值51
第二章 证据调查发展史要55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55
一、无证据规则限制的神示证据制度55
二、绝对证据规则主义的法定证据制度55
三、完全排斥证据规则的自由心证制度57
四、相对证据规则主义的证据能力限制制度58
五、我国证据规则发展的简要线索61
第二节 中国证据调查制度溯源63
一、中国犯罪侦查制度与侦查理论的萌芽64
二、法制建设水平与证据调查制度68
三、法制教育兴起与证据调查制度71
四、早期侦查理论的基础内容73
五、早期侦查理论的实体内容77
第三章 人证调查的哲学基础85
第一节 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86
一、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的基本内容86
二、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86
第二节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91
一、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内容91
二、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91
第三节 事物发展性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98
一、事物永恒发展原理的基本内容98
二、事物发展性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98
第四节 事物矛盾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04
一、事物矛盾原理的基本内容104
二、事物矛盾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05
第五节 辩证否定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12
一、辩证否定原理的基本内容112
二、辩证否定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12
第四章 人证调查的法学基础115
第一节 人证调查的基本法学原理115
一、民主与法制关系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15
二、权利与义务关系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17
第二节 刑事证据调查的刑事法学基础119
一、实体法事实决定着证据调查的对象范畴119
二、程序法规定了证据调查的运行程式范畴120
第三节 刑事证据调查的警察法学基础13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指导价值131
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指导价值136
第四节 刑事证据调查的行政法学基础138
一、制定《规定》的背景及目的138
二、《规定》的适用对象139
三、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责和义务139
四、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义务142
五、移送案件的法律责任143
第五章 人证调查的行为科学基础144
第一节 行为科学的几个基本问题144
一、行为的概念144
二、行为主义与行为模式145
三、行为科学与行为学派147
第二节 违法犯罪人证调查行动问题的基本结构149
一、违法犯罪人证调查行动的结构要素149
二、违法犯罪人证调查行动问题的基本类型150
第三节 理性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53
一、理性原理的基本内容153
二、理性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55
第四节 满意性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59
一、满意性原理的基本内容159
二、满意性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60
第五节 渐进性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62
一、渐进性原理的基本内容162
二、渐进性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63
第六节 效益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65
一、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165
二、效益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66
第七节 人本原理及其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67
一、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167
二、人本原理的人证调查方法论价值168
第六章 人证调查的软科学基础171
第一节 软科学的几个基本问题171
一、组织化技术与软科学171
二、软科学的基本含义172
三、软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173
四、软科学理论原则的要点176
第二节 建立证据调查信息系统178
一、信息的性质178
二、违法犯罪信息是证据调查的基础和依据179
三、违法犯罪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证据调查的基本条件181
第三节 证据调查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184
一、证据调查系统分析184
二、证据调查系统综合187
第四节 证据调查推导和预测191
一、证据调查推导191
二、证据调查预测194
第五节 证据调查决策和执行197
一、证据调查决策197
二、证据调查决策执行203
第六节 证据调查反馈与调节208
一、证据调查反馈208
二、证据调查调节212
第七章 人证调查行为规则218
第一节 证据调查规则的概念218
一、证据调查规则的概念218
二、证据规则的基本属性222
三、加强证据规则研究的必要性223
第二节 证据调查的一般规则223
一、证据调查规则来源于三大诉讼法223
二、两大证据规则体系225
三、证据调查的一般规则227
四、我国证据规则的改革与发展234
第三节 人证调查的基本规则250
一、证人调查规则250
二、被害人调查规则253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调查规则254
四、当事人调查规则256
第八章 人证调查策略规则259
第一节 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概念259
一、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基本含义259
二、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确立的结构参数259
三、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价值260
第二节 人证调查的基本策略规则261
一、把人与问题分开261
二、重点是利益而不是立场266
三、行动之前,先构思方案270
四、根据客观标准作决定274
五、策略先行一步276
第三节 运用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基本原则276
一、运用人证调查策略规则的一般原则276
二、严格遵循证据调查规则278
三、分析确认调查对象的动机倾向279
第九章 人证调查行动设计290
第一节 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基本内容290
一、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概念290
二、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基本内容291
三、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价值292
第二节 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指导思想293
一、人证调查行动设计基本思路的来源293
二、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关键指标298
三、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最重要主观因素301
第三节 人证调查行动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306
一、明确总体方向,把握具体目标307
二、汇集背景材料,熟悉相关知识308
三、了解被调查对象,确认对手情况309
四、遵循人证调查程式,设计调查行动步骤311
五、确定基本策略,优选技术方法316
六、组建调查小组,装备工作器材318
七、形成替代方案,预留后手对策319
第十章 人证调查主体角色塑造322
第一节 调查主体角色的基本特征322
一、人证调查主体的身份特征322
二、人证调查主体的职务特征322
三、人证调查主体的地位特征323
四、人证调查主体的行为特征325
第二节 人证调查主体的素质结构326
一、人证调查主体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326
二、人证调查主体的政治素质327
三、人证调查主体的人格素质328
四、人证调查主体的知识结构339
五、人证调查主体的职业素质342
第三节 人证调查主体的类别351
一、侦查人员及其证据调查351
二、公诉人员及其证据调查352
三、审判人员及其证据调查353
四、律师及其证据调查354
五、行政执法人员及其证据调查355
六、其他人员及其证据调查357
第十一章 人证调查对象角色分析362
第一节 人证调查对象角色身份分析362
一、人证调查对象的基本含义362
二、证人363
三、被害人376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79
五、当事人382
第二节 人证调查对象个人特质分析385
一、研究人证调查对象个人特质的方法论价值385
二、人证调查对象性格类型分析387
三、人证调查对象的行为倾向分析391
第三节 人证调查对象角色能力分析400
一、人证调查对象角色的基础能力400
二、人证调查对象角色的实质能力410
三、人证调查对象的可塑能力413
第十二章 主客体关系类型选择与确认418
第一节 主客体关系类型的实质418
一、主客体关系分类418
二、主客体关系的实质419
三、主客体关系类型选择的价值421
第二节 主客体基本关系类型及选择422
一、主客体一般人际关系类型选择422
二、主客体基本关系类型选择427
第三节 主客体关系类型选择结果的初步确认436
一、约见的一般含义436
二、约见的基本内容438
三、约见的基本方法445
第十三章 调查对象发现理论及实证分析452
第一节 应用辐射推广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453
一、辐射推广法的基本原理453
二、辐射推广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454
第二节 应用链锁介绍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456
一、链锁介绍法的基本原理456
二、链锁介绍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457
第三节 应用直观感知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466
一、直观感知法的基本原理466
二、直观感知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466
第四节 应用声纳搜索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471
一、声纳搜索法的基本原理471
二、声纳搜索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472
第五节 应用需求审定法发现、确认调查对象475
一、需求审定法的基本原理475
二、需求审定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476
第六节 应用助手委托法寻找、发现、确认调查对象482
一、助手委托法的基本原理482
二、助手委托法的适用及实证分析483
第十四章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488
第一节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基本理论488
一、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根据488
二、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基础489
三、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条件491
第二节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技术结构494
一、调查对象兴奋点持续化的保障:态度体验稳定化494
二、调查对象需要结构与导引及控制技术结构496
三、引导、强化调查对象态度体验的基本方法498
第三节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基本目标502
一、设置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目标的基本参数502
二、设置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目标的总体构思504
第四节 人证调查过程导引及控制的基本程式506
一、人证调查问题及提问506
二、人证调查问题的基本类型510
三、提问的基本规则513
第十五章 人证调查异议处理理论与技术532
第一节 异议处理理论与说服技术532
一、异议与说服532
二、说服理论的核心是态度劝导和行为改变技术535
第二节 异议处理的主导因素536
一、说服角色的心理属性536
二、说服的行为特征539
三、说服的策略原则:合理引导,避免和防止异议出现542
第三节 异议处理的核心因素552
一、把握调查对象的原有态度552
二、分析调查对象的社会背景特点554
三、处理异议的心理学方法554
第四节 异议处理的关键因素567
一、异议处理策略范畴的证据567
二、冲突和非冲突情景中的证据应用571
三、证据应用计划设计575
四、对不合作调查对象使用证据的基本策略576
第五节 异议处理的辅助因素583
一、调查者在说服中必须讲究语言技巧583
二、说服语言应用技术584
第十六章 调查结果的固定与审查判断597
第一节 人证调查结果固定597
一、制作被害人、证人询问笔录597
二、制作法庭审理笔录599
三、制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讯问笔录600
四、采用多种方法固定人证调查结果602
第二节 调查结果审查判断的内容609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概念609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内容610
三、人证调查结果审查判断的主要内容620
第三节 审查判断调查结果的方法631
一、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标准631
二、审查判断证据的一般方法634
三、人证调查结果审查判断的特殊方法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