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野火版4.0机械设计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Pro/ENGINEER野火版4.0机械设计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4983114.jpg)
- 詹友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6511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4.0-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野火版4.0机械设计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Pro/ENGINEER基础知识1
1.1 Pro/ENGINEER简介1
1.2创建用户文件目录2
1.3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2
1.4设置工作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2
1.5启动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4.0软件3
1.6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4.0用户界面3
1.7 Pro/ENGINEER软件的环境设置7
1.8设置Pro/ENGINEER工作目录9
第2章 二维草绘11
2.1二维草绘的主要术语11
2.2进入二维草绘环境12
2.3二维草绘工具按钮简介12
2.4草绘环境中的下拉菜单14
2.5草绘前的设置15
2.6二维草图的绘制17
2.6.1绘制一般直线17
2.6.2绘制中心线18
2.6.3绘制相切直线18
2.6.4绘制矩形18
2.6.5绘制圆18
2.6.6绘制椭圆19
2.6.7绘制圆弧19
2.6.8绘制圆角20
2.6.9绘制样条曲线20
2.6.10创建点20
2.6.11在草绘环境中创建坐标系21
2.6.12创建轴点21
2.6.13将一般图元转化为构建图元21
2.6.14创建文本22
2.6.15使用以前保存过的图形创建当前草图22
2.7二维草图的编辑23
2.7.1直线的操纵23
2.7.2圆的操纵24
2.7.3圆弧的操纵24
2.7.4样条曲线的操纵25
2.7.5删除图元25
2.7.6复制图元25
2.7.7镜像图元26
2.7.8裁剪图元26
2.7.9比例缩放和旋转图元26
2.8二维草图的尺寸标注27
2.8.1关于二维草图的尺寸标注27
2.8.2标注线段长度27
2.8.3标注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27
2.8.4标注点到直线的距离27
2.8.5标注两点间的距离28
2.8.6标注对称尺寸28
2.8.7标注两条直线间的角度28
2.8.8标注圆弧角度28
2.8.9标注半径29
2.8.10标注直径29
2.9尺寸标注的编辑29
2.9.1控制尺寸的显示29
2.9.2移动尺寸29
2.9.3修改尺寸值30
2.9.4输入负尺寸30
2.9.5将“弱”尺寸转换为“强”尺寸30
2.9.6锁定或解锁草绘截面尺寸31
2.10草图中的几何约束31
2.10.1约束的显示32
2.10.2约束的种类33
2.10.3创建约束33
2.10.4删除约束34
2.10.5解决约束冲突34
2.11草绘范例35
2.11.1草绘范例135
2.11.2草绘范例237
2.11.3草绘范例339
2.11.4草绘范例440
2.11.5草绘范例543
2.12习题44
第3章 零件设计48
3.1 Pro/ENGINEER零件建模的一般过程48
3.1.1新建一个零件模型文件49
3.1.2创建一个拉伸特征作为零件的基础特征50
3.1.3在零件上添加其他特征62
3.2 Pro/ENGINEER文件的操作66
3.2.1打开模型文件66
3.2.2保存模型文件67
3.2.3拭除文件68
3.2.4删除文件69
3.3模型的显示控制70
3.3.1模型的几种显示方式70
3.3.2模型的移动、旋转与缩放71
3.3.3模型的定向71
3.4模型树73
3.4.1关于模型树73
3.4.2模型树界面介绍74
3.4.3模型树的作用与操作75
3.5使用Pro/ENGINEER的层76
3.5.1关于Pro/ENGINEER的层76
3.5.2进入层的操作界面76
3.5.3创建新层77
3.5.4在层中添加项目78
3.5.5设置层的隐藏78
3.5.6层树的显示与控制79
3.5.7关于系统自动创建层79
3.5.8将模型中层的显示状态与模型文件一起保存80
3.5.9层的应用举例81
3.6零件设置83
3.6.1概述83
3.6.2零件材料的设置83
3.6.3零件单位的设置84
3.7特征的修改85
3.7.1特征尺寸的编辑85
3.7.2查看零件模型信息及特征父子关系87
3.7.3删除特征88
3.7.4特征的隐含与隐藏88
3.7.5特征的编辑定义89
3.8多级撤销/重做功能90
3.9基准特征91
3.9.1基准平面91
3.9.2基准轴94
3.9.3基准点96
3.9.4坐标系98
3.9.5基准曲线100
3.10旋转特征101
3.11倒角特征103
3.12圆角特征105
3.13孔特征106
3.14抽壳特征112
3.15筋(肋)特征113
3.16拔模特征114
3.17修饰特征117
3.17.1螺纹修饰特征117
3.17.2草绘修饰特征119
3.18特征的复制120
3.18.1镜像复制120
3.18.2平移复制122
3.18.3旋转复制124
3.19阵列特征124
3.19.1矩形阵列124
3.19.2“斜一字形”阵列127
3.19.3环形阵列128
3.19.4删除阵列129
3.20特征的成组129
3.21扫描特征130
3.21.1关于扫描特征130
3.21.2扫描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130
3.22混合特征133
3.22.1关于混合特征133
3.22.2混合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134
3.23螺旋扫描特征137
3.23.1关于螺旋扫描特征137
3.23.2螺旋扫描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137
3.24特征的重新排序及插入操作139
3.24.1概述139
3.24.2特征的重新排序操作139
3.24.3特征的插入操作140
3.25特征失败及其解决方法140
3.25.1特征失败的出现141
3.25.2特征失败的解决方法142
3.26零件模型的测量与分析145
3.26.1 测量距离145
3.26.2 测量角度147
3.26.3测量曲线长度148
3.26.4测量面积149
3.26.5计算两坐标系间的转换值150
3.26.6质量属性分析150
3.27范例1——连轴零件151
3.28范例2——摇臂153
3.29范例3——滑动轴承座158
3.30范例4——弯管接头163
3.31范例5——传动轴167
3.32范例6——茶杯170
3.33习题174
第4章 装配设计185
4.1基本装配约束185
4.2装配模型的一般创建过程188
4.2.1新建装配文件188
4.2.2装配第一个零件189
4.2.3装配第二个零件191
4.3使用允许假设195
4.4装配体中元件的复制197
4.5装配体中元件的阵列198
4.5.1参照阵列198
4.5.2尺寸阵列199
4.6装配干涉检查200
4.7修改装配体中的元件201
4.8装配体中的层操作203
4.9模型的视图管理204
4.9.1定向视图204
4.9.2样式视图205
4.9.3剖截面206
4.9.4简化表示213
4.9.5分解视图215
4.9.6组合视图218
4.10习题219
第5章 创建工程图222
5.1 Pro/ENGINEER工程图概述222
5.2设置符合国标的工程图环境225
5.3新建工程图227
5.4视图的创建与编辑229
5.4.1创建基本视图229
5.4.2移动视图与锁定视图移动233
5.4.3删除视图233
5.4.4视图的显示模式234
5.4.5创建高级视图236
5.5尺寸的创建与编辑240
5.5.1概述240
5.5.2创建被驱动尺寸241
5.5.3创建草绘尺寸243
5.5.4尺寸的操作245
5.5.5显示尺寸公差252
5.6创建注释文本253
5.6.1注释菜单简介253
5.6.2创建无方向指引注释253
5.6.3创建有方向指引注释254
5.6.4注释的编辑255
5.7工程图基准255
5.7.1在工程图模块中创建基准轴255
5.7.2在工程图模块中创建基准面256
5.8标注形位公差258
5.9标注表面粗糙度260
5.10习题261
第6章 曲面设计265
6.1曲面设计概述265
6.2一般曲面的创建265
6.2.1曲面网格显示265
6.2.2创建拉伸曲面和旋转曲面266
6.2.3创建平整曲面268
6.2.4创建边界混合曲面269
6.2.5曲面的复制274
6.3曲面的修剪276
6.3.1基本形式的曲面修剪276
6.3.2用面组或曲线修剪面组277
6.3.3用“顶点倒圆角”命令修剪面组278
6.3.4薄曲面的修剪279
6.4曲面的合并与延伸279
6.4.1曲面的合并279
6.4.2曲面的延伸281
6.5曲面的实体化282
6.5.1“实体化”命令282
6.5.2“加厚”命令283
6.6曲线与曲面的曲率分析284
6.6.1曲线的曲率分析284
6.6.2曲面的曲率分析285
6.7曲面综合范例1——把手285
6.8曲面综合范例2——淋浴把手291
6.9曲面综合范例3——水瓶298
6.10习题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