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4984800.jpg)
- 郭小冬,姜建兴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303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证据-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证据如何影响我们的诉讼1
二、什么样的证据才是有用的证据2
(一)证据必须具有客观性3
(二)证据的关联性9
(三)证据的合法性14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证据制度28
(一)西方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28
(二)现代西方主要证据制度简介32
(三)我国证据制度的改革34
第二章 有关证据种类的思考38
一、证据种类,需不需要重构38
(一)证据种类或证据方法38
(二)国外关于证据种类的规定39
(三)我国证据种类存在的问题41
(四)重构我国证据方法的种类43
二、最佳证据规则对我国书证制度的启示44
(一)书证制度的基本理论44
(二)最佳证据规则的历史发展46
(三)现代最佳证据规则的内容47
(四)最佳证据规则的例外52
(五)最佳证据规则对我国书证制度的启示53
三、视听资料的合法性问题——以隐私为中心55
(一)有关视听资料的基本理论55
(二)视听资料的合法性问题56
四、证人制度的基本理论68
(一)两大法系对证人的基本认识68
(二)证人的资格及范围70
(三)证人的义务与权利77
(四)证人的法律责任82
(五)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84
(六)我国证人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完善88
五、当事人陈述:证明对象与证据方法的分野92
(一)问题的提出92
(二)作为证据的当事人陈述93
六、鉴定结论:诉讼中的专家意见100
(一)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100
(二)大陆法系的鉴定人制度102
(三)专家证人制度与鉴定人制度的异同103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鉴定结论的规定104
(五)关于我国专家证言的完善112
第三章 证据的分类114
一、传话的游戏: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114
(一)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的基本理论115
(二)传闻证据规则116
(三)传来证据规则,还是传闻规则123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一个和多个126
(一)概念及特点126
(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证明力127
(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128
三、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人和物,哪个更可靠130
(一)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分类标准及范围130
(二)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特点131
(三)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的运用131
四、本证与反证:证据的博弈132
(一)本证和反证的划分标准132
(二)本证和反证的特点及作用134
(三)本证和反证的运用规则134
第四章 证据的收集、调查与保全135
一、如何收集证据135
(一)概述135
(二)我国证据收集的现状136
(三)英美法系收集证据的方法137
(四)大陆法系国家的收集证据方法141
(五)关于我国证据收集制度的若干建议143
二、证据调查:无法放弃的现实选择144
(一)证据调查的界定及特点144
(二)证据调查的范围148
(三)证据调查的程序154
三、证据保全:留住那些即将逝去的证据156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156
(二)证据保全的条件156
(三)证据保全的程序158
第五章 证明对象160
一、我们要证明什么160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160
(二)证明对象的特点161
(三)证明对象的范围162
二、无须证明的事实164
(一)对现有法律规定的评析164
(二)自认的事实166
(三)司法认知的事实174
(四)经验法则182
(五)预决的事实183
(六)已为公证文书证明的事实184
第六章 证明责任185
一、证明责任:真伪不明,怎样判决185
(一)证明责任概述185
(二)理解证明责任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88
二、证明责任的分配:世纪的难题190
(一)概述190
(二)大陆法系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190
(三)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194
三、证明责任倒置:规范说的局部修正195
(一)证明责任倒置的必要性195
(二)证明责任倒置的含义及特点196
(三)应当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诉讼198
(四)实质上不属于证明责任倒置的案件201
第七章 举证、质证与认证203
一、举证的时限:不再可以出奇制胜203
(一)举证时限制度的含义203
(二)限时举证的意义204
(三)世界不同法系国家关于举证期限的规定207
(四)理解举证时限制度要注意的问题210
二、证据的交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14
(一)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历史214
(二)证据交换制度的含义及立法意图214
(三)证据交换制度的基本构成216
(四)我国证据交换制度与美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比较218
三、质证:法官们如何了解真相220
(一)质证的概念220
(二)质证的功能221
(三)质证的主体、客体和内容223
(四)质证的程序方式及法律效果226
(五)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质证模式227
(六)为什么我们无法完全引进英美法系的交叉询问制235
四、认证:对证据的审核和认定238
(一)我国关于认证制度的认识分歧238
(二)两大法系关于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判断问题简介241
(三)完善我国诉讼认证制度的思考242
六、推定247
(一)推定的概念、性质及特点248
(二)推定的法律意义250
(三)推定的基本分类252
(四)推定的效力256
(五)推定的构成要件257
(六)我国的推定规则258
第八章 证明标准261
一、证明标准:司法证明的终点261
(一)证明标准的含义及特点261
(二)证明标准的种类266
二、客观真实与盖然性:理想与现实之间268
(一)一元论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说268
(二)重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盖然性标准269
(三)与证明标准相关的制度275
三、证明标准,是否乌托邦277
参考文献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