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学史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史学史 第2版
  • 金毓黻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3857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史学史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瞿林东1

中国史学史3

重版说明&著者3

导言4

第一章 古代史官概述6

史以纪事为职不过掌书起草“史”字之本义中与贰之释义《周礼》“五史”与左史右史古代史官表汉官有太史令无太史公古籍掌于百司之史即百家出于王官所本古人未尝以史名书第二章 古代史家与史籍26

“六经皆史”之释义43

《尚书》、《春秋》俱为古史《春秋》与《左氏传》《左氏传》与《国语》《逸周书》《竹书纪年》《世本》《战国策》《穆天子传》及《山海经》春秋时各国皆有史古史保存之法孔子与左丘明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43

司马迁作《史记》之动机与背景《史记》之得失《史记》释名《史记》缺篇褚少孙补《史记》班彪《史记后传》班固因父作而修《汉书》《汉书》之得失《史记》《汉书》之优劣续补《汉书》荀悦《汉纪》《史记》《汉书》皆属于撰述亦皆为私修之史纪传一体所本马班二氏史学之梗概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58

(一)后汉史:89

《东观汉纪》与三史89

范晔《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八志》《后汉书》之得失袁宏《后汉纪》(二)三国史:陈寿《三国志》《三国志》与《汉晋春秋》裴松之《三国志注》(三)晋史:十八家《晋书》臧荣绪《晋书》与《新晋书》诸家《晋书》之得失唐重修《晋书》(四)十六国史:崔鸿《十六国春秋》《十六国春秋》伪本与辑本《十六国春秋》与《晋书·载记》(五)南北朝史:宋、南齐、梁、陈四史及魏、北齐、周、隋四史李延寿《南史》、《北史》李氏侪隋代于七朝之故南、北二史可补“八书”之阙附于《隋书》之《五代史志》本期私史繁多之原因本期史家之等第史例典礼与方志第五章 汉以后之史官制度89

职掌天时星历之太史与修史之官分途史官之名凡三变初名著作次名史官再次名翰林官女史记注之法及其得失刘知几论设馆修史之弊韩愈柳宗元之论修史万斯同论设局分修之失唐宋以来官修国史之原因中朝之史官不若州县之典吏历代史官制度沿革表第六章 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108

本期纪传体正史私修者少之原因唐宋以来官修国史之制度(一)编年体之实录:实录表《唐实录》《宋实录》《辽实录》《金实录》《元实录》《明实录》《国榷》《清实录》《东华录》《宣统政纪》(二)纪传体之正史:《旧唐书》《新唐书》旧、新两《唐书》之得失《旧五代史》《旧五代史》辑本与原本《宋史》《宋国史》《辽史》金时所修之《辽史》《金史》刘祁与元好问张柔献《金实录》王鹗初修《金史》元代迟修三史之故脱脱主修三史三史义例三史之得失《元史》明修《元史》凡两次《明史》《明史》之改订《清史稿》(三)典礼:经礼与典礼《唐会要》《宋会要》《元经世大典》《明会典》《清会典》两汉三国诸会要《大唐开元礼》《政和五礼新仪》《大金集礼》《明集礼》《大清通礼》(四)方志:隋《区宇图志》宋《元丰九域志》元《大一统志》明《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宋以后之地方志各省通志官署志官修之史与史家之关系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145

一、纪传体之正史别史146

(一)创作之史:206

王偁《东都事略》206

王鸿绪《明史稿》206

《契丹国志》206

《大金国志》206

(二)改修之史:206

《古史》与《尚史》206

续《后汉书》二种206

《晋记》与《晋略》206

《五代史记》与续《唐书》《宋史质》《宋史新编》《宋史记》与《宋史稿》《元史类编》与《元史新编》《元史译文证补》《蒙兀儿史记》与《新元史》(三)分撰之史:《西魏书》两《南唐书》《十国春秋》《渤海国志》《南宋书》《西夏书事》与《西夏记》南明史清开国史太平天国史(四)总辑之史:《通志》《通志》初名《通史》《通志》与通史《通志·二十略》续《通志》(五)补阙之史:补志补表补传辽史拾遗金史补(六)注释之史:诸史旧注《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晋书斠注》《新唐书注》《史记会注考证》诸史志表列传之单篇注释及考证(七)合钞之史:《南北史合注》《南唐书合订》《新旧唐书合钞》《五代史记补注》(八)辑逸之史:清代私家所辑诸史清代官辑之史二、编年体之《通鉴》206

英宗命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通鉴》初名《通志》《通鉴》之佳《考异》《外纪》《前编》胡三省注《通鉴》《续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朝野杂记》《三朝北盟会编》王薛二氏之《宋元通鉴》徐乾学《通鉴后编》毕沅《续通鉴》《明纪》《明通鉴》《通鉴补正》《通鉴纲目》《续纲目》《纲目三编》《纲目前编》《通鉴辑览》《辽金纲目》三、以事为纲之纪事本末219

《通鉴纪事本末》223

宋以下诸史之纪事本末223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223

四、属于典志之通史专史223

刘秩《政典》244

杜佑《通典》244

《通典》之美善244

杜佑《理道要决》244

马端临《文献通考》244

《文献通考》命名之故244

《通考》与《通鉴》244

《通考》与《通典》244

宋白《续通典》244

王圻《续通考》244

朱奇龄《续通考补》244

《清续通典、通考》及《清通典、通考》徐乾学《读礼通考》秦蕙田《五礼通考》四通与五通《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国朝学案小识》两汉三国学案《汉学师承记》各体专史裴秀、贾耽之地图学《元和郡县图志》与《太平寰宇记》《大元混一方舆胜览》《读史方舆纪要》与《天下郡国利病书》史表清代著名之府厅州县志本期史家之商榷及史学之趋势第八章 刘知几与章学诚之史学244

史学之称始于石勒280

刘宋立史学及史科280

(一)刘知几与《史通》:《史通》释名《史通》次第各篇之意旨《史通》以扬榷利病为主亦兼阐明义例《史通》之精要语及应节取各事《史通》之作由于愤悱《史通》可以考逸又为史学而治史论才学识三长刘氏所撰之他书《史通》之注释《史通》之刊正《史通》之续作(二)章学诚与《文史通义》:论六经皆史论记注与撰述之分论通史论方志论校雠史学之阐明因事命篇为作史之极则章氏之阐明义例刘、章二氏之比较文史、校雠两《通义》之校刊《章氏遗书》全稿之编刊《史籍考》主修各方志《校雠通义》之续作及《史籍考》之重修郑樵非刘、章二氏之匹第九章 清代史家之成就280

清代史家与浙东史学304

黄宗羲304

万斯同304

全祖望304

钱大昕304

王鸣盛304

赵翼304

邵晋涵304

纪昀304

崔述304

徐松304

张穆304

何秋涛304

治西北史地与东北史地诸家清代因修史罹祸诸家清代史家之趋向附录 最近史学之趋势304

结论351

金毓黻著述要目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