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驶向枢纽港 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驶向枢纽港 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4990596.jpg)
- 王列辉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6858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港口-经济关系-研究-上海、宁波-1843~1941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驶向枢纽港 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研究1843-194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4
一、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视角5
二、两港关系研究综述12
三、两港发展原因综述17
第三节 关于本书23
一、文章思路23
二、技术路线24
三、相关概念25
四、基本资料28
五、主要观点31
第一章 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34
第一节 两翼—中心:长三角首位港口的位移34
一、扬州——唐代长三角的首位港口35
二、明州——宋元长三角的首位港口36
三、双屿港——明代私人贸易港的勃兴40
四、上海港——开埠前最大的内贸港43
五、首位港口从长三角两翼向中心的位移48
第二节 内向化与外向化:开埠前后两港不同的发展态势51
一、开埠前后贸易网络的变化51
二、开埠之前两港的发展态势54
三、开埠之后两港的发展态势62
第三节 枢纽港—支线港:两港空间关系的转变70
一、两港的吞吐量估算70
二、宁波港成为上海港的支线港73
三、上海港在国际港口体系中地位的再评价81
第四节 小结85
第二章 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历史背景89
第一节 全球尺度:中国由中心之一变为边缘91
一、1800年前的多中心经济格局91
二、中国由世界经济中心之一转为边缘97
第二节 国家尺度:沿海和内陆——中心和边缘100
一、东西部间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101
二、东西部之间经济联系上的依附关系103
三、东西部之间不同的发展驱动阶段106
第三节 区域尺度:中心和边缘的嬗变108
一、营口—大连109
二、烟台—青岛111
三、广州—香港113
四、宁波—上海115
五、相邻港口的不同类型116
第四节 小结118
第三章 自然条件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120
第一节 两港的区位条件121
一、港口位置121
二、港口航道条件134
三、两港的外港145
第二节 两港的集疏运条件153
一、码头长度和设备153
二、两港的水路运输160
三、两港的陆路运输173
四、港口分化的原因——从港口选择的角度分析180
第三节 小结189
第四章 腹地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192
第一节 港口类型与贸易结构194
一、两港不同的港口类型194
二、两港中转率的分析196
三、两港洋货、土货复出口流向200
第二节 近代宁波港陆向腹地的变迁204
一、五口通商时期的宁波港陆向腹地(1844—1877)206
二、温州、芜湖开埠以后的宁波港陆向腹地(1877—1896)210
三、杭州开埠初期的宁波港陆向腹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216
四、浙江港口腹地格局的确立(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221
第三节 近代宁波港陆向腹地的变迁机制225
一、区位条件与推拉效应226
二、上海港的影响229
三、港口的挂靠率及其反映的腹地问题231
四、传统商路与港口的选择233
五、苛捐厘金与物流方向235
六、金融制度和腹地的整合237
第四节 近代上海港的海向腹地241
一、上海港与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243
二、上海港与日本的经济联系247
第五节 小结256
第五章 临港集聚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258
第一节 两港的临港集聚258
一、港口直接产业260
二、港口共生产业263
三、港口依存产业266
四、港口关联产业271
第二节 临港集聚的形成机制276
一、上海港临港集聚的形成机制278
二、宁波港为何未形成临港集聚289
第三节 港口功能与港口的代际划分292
一、两港不同的港口功能292
二、两港不同的发展阶段301
第四节 小结304
第六章 制度与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306
第一节 两港的外在制度308
一、官方指定港口308
二、船舶注册港311
三、江海关的制度创新314
四、租界对产权的保护318
第二节 两港的内在制度325
一、两港洋行和外资数量的比较326
二、行会对经济活动的影响329
三、宁波商人和地方政府的关系337
四、制度的路径依赖340
第三节 小结345
第七章 两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49
第一节 两港的集疏运条件350
一、历史情况350
二、当前上海港的集疏运条件351
三、当前宁波港的集疏运条件354
第二节 上海港的中转率356
一、历史情况356
二、当前上海港的集装箱中转率357
第三节 两港的空间关系360
一、近代两港的空间关系360
二、当前两港的空间关系360
三、今后上海、宁波两港的发展趋势365
第四节 小结372
第八章 结语375
参考文献383
索引406
后记411
附录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