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要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讼法要论
  • 陈健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9549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之意义3

第一节 刑事诉讼之意义3

一、广义之刑事诉讼4

二、狭义之刑事诉讼5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之意义5

一、形式意义的刑事诉讼法6

二、实质意义的刑事诉讼法6

第三节 刑事诉讼之目的7

一、学者之见解7

二、比较法上的观察9

第四节 刑事诉讼之要件10

一、概念10

二、类别12

三、欠缺刑事诉讼要件之效果13

第五节 刑事诉讼法之效力13

一、关于人之效力14

二、关于事之效力17

三、关于地之效力17

四、关于时之效力19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之基本理论21

第一节 概说21

第二节 纠问主义与弹劾主义22

一、纠问主义22

二、弹劾主义23

第三节 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24

一、起诉法定主义25

二、起诉便宜主义26

第四节 职权进行主义与当事人进行主义27

一、概说27

二、职权进行主义28

三、当事人进行主义29

第五节 实质真实发现主义与形式真实发现主义30

一、实质真实发现主义30

二、形式真实发现主义31

第六节 当事人对等原则32

一、当事人对等原则之意义32

二、当事人对等原则之功能33

第七节 无罪推定原则34

一、无罪推定原则之意义34

二、无罪推定原则之作用35

第八节 法定证据主义与自由心证主义36

一、法定证据主义36

二、自由心证主义37

第九节 直接审理主义与间接审理主义38

一、直接审理主义38

二、间接审理主义39

第十节 言词审理主义与书面审理主义39

一、言词审理主义39

二、书面审理主义40

第三章“刑事诉讼法”之沿革与发展42

第一节“刑事诉讼法”之演变42

一、1928年至1966年时期42

二、1967年至1981年时期43

三、1982年至2002年时期43

四、2003年以后时期45

第二节“刑事诉讼法”发展之趋势47

一、刑事诉讼制度由欧陆法性格,趋向英美法色彩47

二、检察体制为侦查制度运作之核心47

三、审判制度应落实公平审判理念48

四、健全救济制度,真正落实人权保障49

总论53

第一章 诉讼主体与诉讼关系人53

第一节 概说53

第二节 法院54

一、法院之沿革与意义54

二、法院之组织与人员57

三、法院之审判权与管辖权60

四、法院职员之回避71

第三节 当事人74

一、当事人之概念74

二、检察官75

三、自诉人78

四、被告80

第四节 诉讼关系人85

一、辩护人85

二、辅佐人与代理人90

第二章 诉讼客体与诉讼行为92

第一节 诉讼客体—案件92

一、概说92

二、案件单一性93

三、案件同一性98

第二节 诉讼行为105

一、概说105

二、诉讼行为之文书108

三、诉讼行为之时间119

四、裁判128

各论143

第一篇侦查程序143

第一章 前言143

第二章 侦查程序之现况146

第一节 侦查机关之组织146

一、司法检察体系之概况147

二、军事检察机关之概况156

第二节 侦查机关之职务159

一、侦查主体159

二、检察官之职权162

三、检察官之义务180

第三节 侦查机关之监督186

一、内部监督186

二、外部监督187

第三章 侦查之绪端190

第一节 概说190

一、侦查之意义与种类190

二、侦查之绪端191

第二节 告诉192

一、告诉之意义192

二、告诉与法益193

三、告诉与诉讼要件193

四、告诉之主体194

五、告诉之程序与期间196

六、告诉之效力197

七、告诉之撤回199

第三节 告发200

一、告发之意义200

二、告发之程序201

三、告发之效力202

第四节 自首203

一、自首之意义203

二、自首之程序203

三、自首之效力204

第五节 其他205

一、请求205

二、相验205

三、自诉案件不受理或管辖错误之判决206

四、“监察院”之移送206

五、军法机关之移送206

六、检察官之自动检举206

第四章 侦查之终结208

第一节 提起公诉209

一、意义209

二、追诉原则209

三、起诉之范围210

四、提起公诉之程序212

五、起诉之效力213

六、追加起诉215

七、起诉之撤回216

八、起诉之驳回219

第二节 不起诉219

一、绝对不起诉处分220

二、相对不起诉处分223

三、不起诉处分之效力226

第三节 缓起诉229

一、缓起诉制度之源起229

二、缓起诉之要件与效力230

三、缓起诉之撤销234

四、缓起诉制度衍生之问题235

第四节 侦查之停止237

一、法定停止238

二、行政签结239

第五章 侦查程序之检讨241

第一节 检察官之定位241

一、身份之争议242

二、保障之争议244

第二节 检察一体246

一、检察一体之意义246

二、检察一体之学说247

三、检察一体之内涵250

四、检察一体之困境252

第三节 侦查不公开255

一、侦查不公开之意义255

二、侦查不公开之学说256

三、侦查不公开之困境258

第四节 强制处分权260

一、强制处分权之原则260

二、强制处分权归属之争议263

三、强制处分权之立法趋势268

第五节 举证责任270

一、举证责任之意义271

二、举证责任之分类273

三、举证责任之范围275

四、举证责任衍生之问题278

第二篇审判程序283

第一章 前言283

第二章 通常程序284

第一节 审判之准备284

第二节 审判之进行288

第三节 证据调查292

一、证据概说292

二、证明与举证责任300

三、证据调查之目的与意义305

四、人证之调查308

五、物证之调查328

六、勘验与相验329

七、证据保全332

第四节 交互诘问335

一、概说335

二、交互诘问之意义、目的及功能337

三、诘问之顺序、范围及方式339

四、交互诘问之法则343

第五节 审判之更新与停止353

一、审判之更新353

二、审判之停止354

第六节 判决356

一、判决之种类357

二、判决之宣示364

三、判决后之处分365

第三章 特别程序367

第一节 简式审判程序367

一、概说367

二、简式审判之要件368

三、简式审判程序之进行370

四、简式审判程序之撤销371

第二节 自诉程序371

一、概说371

二、自诉之意义372

三、提起自诉之主体及限制373

四、自诉之程序及撤回377

五、自诉之效力378

六、自诉之审理及裁判379

七、自诉之反诉386

第三节简易程序388

一、概说388

二、适用简易程序之要件389

三、被告愿受科刑之范围或缓刑宣告之表示391

四、法院之处分392

第四节 协商程序393

一、概说393

二、协商程序之意义394

三、适用协商程序之要件396

四、协商程序之进行与裁判401

第五节 附带民事诉讼405

一、概说405

二、附带民事诉讼之当事人406

三、附带民事诉讼之范围408

四、附带民事诉讼之程序409

第三篇救济程序419

第一章 前言419

第二章 再议与交付审判421

第一节 再议421

一、意义421

二、要件422

三、效力424

第二节 交付审判426

一、意义426

二、要件427

三、效力427

第三章 上诉429

第一节 概说429

第二节 上诉审之构造429

一、法律审与事实审429

二、复审、续审及事后审430

第三节 第二审构造问题431

一、第二审之构造与目的431

二、现行刑事第二审之构造432

第四节 第三审构造问题433

一、概述433

二、审理范围435

第五节 简易判决之上诉438

一、管辖法院与审理程序438

二、不得上诉之简易判决438

第六节 协商判决之上诉439

一、上诉之理由440

二、审理之程序440

三、法院之裁判441

第七节 附带民事诉讼之上诉441

一、概说441

二、附带民事诉讼之上诉范围442

三、附带民事诉讼上诉之裁判442

第四章 抗告程序445

第一节 抗告445

一、抗告之意义445

二、抗告之主体446

三、抗告之限制447

四、抗告之期间451

五、抗告之程序452

六、抗告之效力456

第二节 再抗告456

一、再抗告之意义456

二、再抗告之限制457

三、再抗告之程序459

第三节 准抗告459

一、准抗告之意义459

二、提起准抗告之事由460

三、准抗告之程序462

四、准抗告之裁判462

五、准抗告之效力463

第五章 再审465

第一节 概说465

第二节 声请再审之要件467

一、为受判决人利益声请再审之要件467

二、为受判决人不利益声请再审之要件471

第三节 再审之声请期间、管辖及程序473

一、再审之声请期间473

二、再审之管辖法院474

三、声请再审之程序476

第四节 再审之审判478

一、再审声请之审判478

二、声请再审裁判之效力480

三、再审案件之审判482

第六章 非常上诉485

第一节 非常上诉之意义485

一、非常上诉系对于已确定判决声明不服之方法485

二、非常上诉系以判决违背法令为理由,请求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其诉讼程序之方法485

三、非常上诉系“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总长”请求“最高法院”救济之方法486

第二节 非常上诉之目的487

一、统一法令解释说487

二、保护被告利益说487

三、折中说487

第三节 非常上诉之提起488

一、提起之主体488

二、提起之客体488

第四节 非常上诉之审判491

一、审理方式491

二、审判调查之范围491

第五节 非常上诉之判决493

一、驳回判决493

二、撤销判决493

第六节 非常上诉判决之效力495

一、对被告之效力495

二、对原判决之效力4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