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学实验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广德,傅强主编;边晓丽,曾爱国,陈莉娜等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55745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40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655页
- 主题词:药物学-实验-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学实验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药学实验室基本知识1
第一篇 药用植物学实验6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6
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构造和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12
实验三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15
实验四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及维管束的类型17
实验五 种子植物的器官——根20
实验六 种子植物的器官——茎23
实验七 种子植物的器官——叶、果实和种子27
实验八 种子植物的器官——花31
实验九 木兰科、毛莨科、蔷薇科34
实验十 豆科、五加科、伞形科37
实验十一 唇形科、桔梗科、菊科40
实验十二 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43
第二篇 生药学实验46
实验一 显微制片和显微测量46
实验二 生药主要化学成分的定性实验49
实验三 生药中水分的测定56
实验四 生药中灰分的测定57
实验五 生药中浸出物的测定59
实验六 生药中挥发油的测定60
实验七 薄层色谱在生药鉴定中的应用61
实验八 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大黄)63
实验九 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黄芪)65
实验十 强心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紫花洋地黄)67
实验十一 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连中生物碱含量69
实验十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生物碱含量71
实验十三 鞣质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五倍子)73
实验十四 根类生药75
实验十五 根茎类生药89
实验十六 皮类生药101
实验十七 茎木类生药108
实验十八 叶类生药114
实验十九 花类生药122
实验二十 果实与种子类生药129
实验二十一 全草类生药141
实验二十二 藻类与菌类生药149
实验二十三 动物类生药153
实验二十四 矿物类生药160
实验二十五 中成药的显微鉴定163
第三篇 药理学实验167
实验一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167
实验二 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170
实验三 药物的剂量和效应的关系——蟾蜍腹直肌法173
实验四 阿托品的pA2值测定176
实验五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79
实验六 肝、肾损伤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81
实验七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麻醉犬血压的影响184
实验八 有机磷农药中毒及其解救187
实验九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191
实验十 药物的镇痛作用194
实验十一 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196
实验十二 药物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98
实验十三 利多卡因对氯化钡诱发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201
实验十四 呋塞米和高渗葡萄糖对家兔的利尿作用203
实验十五 药物对双香豆素抗凝血作用的影响206
实验十六 氯化铵对小鼠的祛痰作用208
实验十七 硫酸镁和液体石蜡导泄作用210
实验十八 缩宫素对离体子宫平滑肌的兴奋作用212
实验十九 糖皮质激素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215
实验二十 抗炎药物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217
实验二十一 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氯化钙的对抗作用219
实验二十二 环磷酰胺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221
第四篇 药物化学实验224
实验一 亚硝酸异戊酯的合成224
实验二 地巴唑的合成226
实验三 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232
实验四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236
实验五 磺胺酰胺钠的制备240
实验六 阿司匹林的合成243
实验七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246
实验八 水杨酰苯胺的合成249
实验九 阿司匹林铝的合成252
实验十 苯乐来的合成255
实验十一 苯妥英钠的合成258
实验十二 苯妥英锌的合成262
实验十三 氯压定的制备265
实验十四 对羟基苯乙酮的合成269
实验十五 酚酞的合成271
实验十六 苯佐卡因的合成273
实验十七 氟哌酸的合成278
实验十八 葡甲胺的合成289
实验十九 对硝基苯乙腈及对硝基苯乙酸的制备292
实验二十 维生素K3的合成294
实验二十一 磺胺嘧啶锌与磺胺嘧啶银的合成296
实验二十二 琥珀酸喘通的合成299
实验二十三 巴比妥的合成301
实验二十四 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的合成305
实验二十五 氯霉素的合成307
实验二十六 亚胺-154的合成319
第五篇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323
实验一 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323
实验二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325
实验三 2,4-二氯乙酰苯胺的制备327
实验四 丙酰氯的制备329
实验五 氯代叔丁烷的制备330
实验六 2-呋喃丙烯酸的制备331
实验七 对-硝基苯乙睛的制备332
实验八 3-苄氧基苯乙酮的制备333
实验九 N-苯甲酰基苯丙氨酸的制备334
实验十 常压催化氢化335
实验十一 相转移催化合成(±)-扁桃酸340
实验十二 外消旋体的拆分343
第六篇 化学制药工艺学实验349
实验一 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349
实验二 回收和薄层色谱法351
实验三 单因素考察354
实验四 多因素考察356
实验五 药物合成工艺优化实验358
第七篇 药剂学实验367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367
实验二 胶体型液体药剂的制备369
实验三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372
实验四 乳化液体石蜡所需HLB值的测定及乳剂类型的鉴别376
实验五 葛根口服液纯化实验380
实验六 青霉素G钾盐的稳定性试验383
实验七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387
实验八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393
实验九 不同类型基质的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实验399
实验十 栓剂的制备403
实验十一 微型胶囊的制备405
实验十二 包合物的制备及其验证408
第八篇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413
实验一 尿药法测定扑热息痛的生物利用度及药动学参数413
实验二 血药法测定扑热息痛片的生物利用度及药动学参数419
实验三 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实验422
第九篇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429
实验一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29
实验二 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40
实验三 葛根中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45
实验四 薯蓣皂苷元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449
实验五 齐墩果酸的提取、分离及鉴定453
实验六 柴胡皂苷的提取、分离及鉴定456
实验七 汉防己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60
实验八 三颗针中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64
实验九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68
实验十 苦参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71
实验十一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476
第十篇 药物分析实验487
实验一 葡萄糖的全检487
实验二 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494
实验三 维生素类药物鉴别498
实验四 抗生素类药物的鉴别500
实验五 维生素B1片分析502
实验六 硫酸阿托品制剂的分析504
实验七 维生素E软胶囊的含量测定507
实验八 干酵母片的含量测定(半微量凯氏定氮法)510
实验九 设计实验513
实验十 未知药物鉴别(一)516
实验十一 未知药物鉴别(二)518
实验十二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质量检验520
实验十三 苯巴比妥片的质量检验525
实验十四 黄芩的质量检验530
实验十五 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含量测定533
实验十六 复方左炔诺孕酮制剂的分析536
实验十七 醋酸甲地孕酮片的分析540
第十一篇 综合性实验544
实验一 白芷药材提取方法的研究544
实验二 阿司匹林的药学实验547
实验三 盐酸普鲁卡因的药学实验548
英汉对照549
附录一 实验使用的药剂与染料560
附录二 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实验基本技术564
附录三 生物绘图技术568
附录四 生药学的显微常数测定和显微摄影技术575
附录五 常用动物的捉拿和给药方法580
附录六 常用动物的采血方法584
附录七 常用血液抗凝剂587
附录八 常用生理溶液的成分和配制588
附录九 实验动物相关指标参考值589
附录十 乳化常用油相所需HLB值592
附录十一 盐类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湿度(RH值/%)593
附录十二 常用表面活性剂的HLB值594
附录十三 常用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595
附录十四 25℃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钙溶液(10-2g/ml)的相对湿度596
附录十五 Z=10℃时不同温度下的灭菌率和所相当的灭菌时间597
附录十六 片重及片径与选用颗粒机筛目的关系598
附录十七 药物水溶液(10-2g/ml)的冰点降低与氯化钠等渗当量599
附录十八 空胶囊的容量与几种药物的填充重量600
附录十九 常用溶剂的沸点和比重601
附录二十 常用酸碱浓度表602
附录二十一 常用试剂的配制(用于试管反应)603
附录二十二 TLC常用显色剂606
附录二十三 《中国药典》凡例中与药物分析实验有关的规定610
附录二十四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ⅣC红外分光光度法620
附录二十五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Ⅳ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622
附录二十六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VB薄层色谱法625
附录二十七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A氯化物检查法629
附录二十八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B硫酸盐检查法630
附录二十九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G铁盐检查法631
附录三十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H重金属检查法632
附录三十一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J砷盐检查法634
附录三十二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L干燥失重测定法637
附录三十三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ⅧN炽灼残渣检查法638
附录三十四 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ⅦD氮测定法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