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
  • 付兴林,倪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323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唐诗-诗歌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本书的研究内容3

二 《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现状6

三 本书的研究意义8

第一章 《长恨歌》“讽谕说”质疑10

第一节 “讽谕说”回望11

一 古代(“五四”以前)11

二 现代(“五四”至新中国成立)12

三 当代(新中国成立至今)12

第二节 “讽谕说”检讨13

一 关于陈鸿之意14

二 美刺原则扩大化16

三 对《歌》之倾向的枉解19

四 质疑婉讽31

第二章 从三维视角辨《长恨歌》之主题归属35

第一节 从创作缘起看《长恨歌》之切入角度36

第二节 从创作心境度《长恨歌》之主题走向39

第三节 从矛盾性自评辨《长恨歌》之主题归属47

一 “一篇《长恨》有风情”的确解47

二 矛盾性自评的谜底53

三 《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之意义56

第三章 《长恨歌》之审美阐释59

第一节 赏美59

第二节 思美62

第三节 寻美65

第四章 “蓬莱仙境”之审美意蕴及《长恨歌》之“长爱说”72

第一节 “蓬莱仙境”对《长恨歌》情节的拓展作用72

第二节 “蓬莱仙境”对《长恨歌》主题的生成作用76

第三节 “蓬莱仙境”对悲剧意识的消解作用81

第五章 《长恨歌》艺术魅力探源88

第一节 情爱世界的全景图89

一 《长恨歌》是情爱经验的集大成者89

二 《长恨歌》是市民审美情趣的载体95

第二节 对传统意识的反叛99

一 美人非祸水100

二 皇帝亦钟情103

第三节 悲剧的形式与悲剧的范式105

一 表层的悲剧形式106

二 深层的悲剧范式108

第六章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连昌宫词》比较研究111

第一节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之比较112

一 创作意图相左112

二 人物形象各异115

三 艺术成就有别120

第二节 《长恨歌》与《连昌宫词》之比较121

一 对李杨故事态度不同122

二 景物描写作用不同124

三 取舍史实目的不同126

四 虚构内容及其意图不同130

五 描述李杨生活场景方式不同131

六 受众接受程度不同132

第七章 李杨题材唐诗特殊意象考论135

第一节 从“荔枝”看杨贵妃的唐诗形象135

一 荔枝与杨贵妃136

二 “荔枝”意象之唐诗书写137

第二节 长生殿与李杨“私语”139

一 长生殿“私语”考辨139

二 “长生殿”意象之唐诗书写141

第三节 《霓裳羽衣曲》探源及唐诗评判143

一 《霓裳羽衣曲》之来历144

二 “霓裳”意象之唐诗书写145

第四节 用“温泉”诉说李杨的奢靡148

一 御汤与贵妃汤149

二 “温泉”意象之唐诗书写150

第五节 华清宫里的兴衰之叹152

一 华清宫与唐玄宗152

二 “华清宫”意象之唐诗书写154

第六节 唐诗中的马嵬情结158

一 杨贵妃之死158

二 “马嵬”意象之唐诗书写159

第八章 中晚唐李杨题材之主题变奏、审美沉思164

第一节 中晚唐李杨故事之诗题变奏164

一 女色祸国 讽谏君王165

二 帝妃爱情 难逃悲剧167

第二节 中晚唐李杨诗题之审美沉思170

一 追忆盛唐的诉求170

二 创伤文学的潜质173

三 历史叙事的抒情177

第九章 李杨题材唐诗个案论析180

第一节 李白:赞美之情180

第二节 杜甫:诗史批判183

第三节 王建:绘景怀旧186

第四节 白居易:以情动人188

第五节 张祜:玄宗遗恨195

第六节 杜牧:政治理性197

第七节 李商隐:美人无罪199

第十章 《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的文学影响202

第一节 唱词对李杨题材唐诗的接受及新变202

一 “以诗为词”202

二 唱词对李杨题材唐诗的新变204

三 李杨题材唱词之流变原因208

第二节 戏曲对《长恨歌》的借鉴210

一 《梧桐雨》210

二 《长生殿》217

结语224

参考文献227

后记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