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5011627.jpg)
- 韩毅刚,刘佳慧,翁明俊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4093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95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计算机通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与通信概述1
1.1 通信模型及其技术的演进1
1.1.1 通信系统模型1
1.1.2 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演进2
1.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3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4
1.2.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5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5
1.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7
1.2.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8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0
1.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思想11
1.3.2 ISO OSI参考模型12
1.3.3 TCP/IP参考模型12
习题15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16
2.1 数据通信方式的分类16
2.1.1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16
2.1.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17
2.1.3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17
2.1.4 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18
2.2 数字传输18
2.2.1 数字信号的波形19
2.2.2 数字信号编码方案20
2.2.3 编码技术的评价22
2.3 模拟传输22
2.3.1 幅移键控23
2.3.2 频移键控23
2.3.3 相移键控24
2.3.4 正交幅度调制26
2.4 传输损耗和传输速率26
2.4.1 衰减27
2.4.2 噪声28
2.4.3 传输速率29
2.4.4 信道容量30
2.5 传输媒介32
2.5.1 有线媒介32
2.5.2 无线媒介34
2.6 多路复用36
2.6.1 频分多路复用36
2.6.2 波分多路复用37
2.6.3 时分多路复用38
2.6.4 码分多路复用40
习题41
第3章 数据编码与传输控制43
3.1 信源编码43
3.1.1 字符编码43
3.1.2 音频编码46
3.1.3 视频编码48
3.2 信道编码49
3.2.1 信道编码的分类50
3.2.2 信道编码实例51
3.3 差错控制54
3.3.1 差错控制方法分类55
3.3.2 ARQ差错控制方法56
3.3.3 其他差错控制方式58
3.4 流量控制59
3.4.1 停-等流量控制方法60
3.4.2 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方法60
3.4.3 其他流量控制方法62
习题64
第4章 局域网66
4.1 局域网体系结构66
4.1.1 局域网的特点66
4.1.2 局域网参考模型67
4.1.3 局域网各层数据的封装68
4.2 共享媒介局域网69
4.2.1 以太网的媒介访问控制技术69
4.2.2 Wi-Fi网的媒介访问控制技术70
4.3 交换式局域网73
4.3.1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73
4.3.2 交换机的类型74
4.4 以太网75
4.4.1 以太网类型75
4.4.2 MAC帧结构78
4.5 Wi-Fi80
4.5.1 W-Fi网络的组成结构81
4.5.2 Wi-Fi的MAC帧结构82
4.5.3 Wi-Fi的认证和关联83
习题84
第5章 广域网86
5.1 广域网概述86
5.1.1 广域网与电信网的关系86
5.1.2 电路交换网络87
5.1.3 分组交换网络88
5.2 传统广域网89
5.2.1 ISDN90
5.2.2 帧中继网络91
5.2.3 ATM网络91
5.3 传输网95
5.3.1 PDH95
5.3.2 SDH97
5.3.3 OTN99
习题102
第6章 互联网104
6.1 IP105
6.1.1 IP地址105
6.1.2 IPv4106
6.1.3 IPv6110
6.1.4 IPv4网络与IPv6网络的互连111
6.1.5 IP的辅助协议114
6.2 TCP和UDP118
6.2.1 端口号和套接字118
6.2.2 UDP119
6.2.3 TCP报文段格式120
6.2.4 TCP的控制技术122
6.3 应用层协议126
6.3.1 域名系统126
6.3.2 HTTP129
6.3.3 电子邮件协议134
6.3.4 SIP136
习题143
第7章 互联网的接入和路由选择145
7.1 互联网接入技术145
7.1.1 铜线接入145
7.1.2 光纤接入147
7.1.3 HFC149
7.1.4 无线接入150
7.2 互联网接入协议154
7.2.1 PPP154
7.2.2 PPPoE协议155
7.2.3 RADIUS协议156
7.3 路由选择157
7.3.1 路由选择方法157
7.3.2 路由选择协议158
习题161
第8章 网络管理与安全162
8.1 网络管理162
8.1.1 网络管理的功能162
8.1.2 网络管理模型164
8.1.3 网络管理协议166
8.2 网络安全概述166
8.2.1 网络安全的组成167
8.2.2 网络安全的模型167
8.2.3 网络安全攻击的类型169
8.2.4 网络安全策略170
8.3 加密技术172
8.3.1 对称加密技术173
8.3.2 非对称加密技术176
8.3.3 加密算法177
8.3.4 密钥管理179
8.4 认证技术182
8.4.1 身份认证182
8.4.2 消息认证183
8.4.3 数字签名184
8.5 互联网安全协议186
8.5.1 IPSec186
8.5.2 TLS189
8.5.3 HTTPS193
8.6 网络安全应用技术195
8.6.1 VPN195
8.6.2 防火墙197
8.6.3 入侵检测199
8.6.4 防病毒技术201
习题202
第9章 计算机通信接口204
9.1 计算机通信接口的类型204
9.1.1 有线接口204
9.1.2 无线接口208
9.1.3 计算机与现场总线的接口210
9.2 RS-232串口214
9.2.1 RS-232的特点214
9.2.2 UART 16550217
9.3 RS-449串口221
9.4 USB接口221
9.4.1 USB的体系结构222
9.4.2 USB的接口特性223
9.4.3 USB的协议224
9.4.4 USB的通信227
9.5 IEEE 1394串行接口230
9.5.1 IEEE 1394的接口特性230
9.5.2 IEEE 1394的体系结构231
9.5.3 IEEE 1394的拓扑结构232
9.5.4 IEEE 1394的传输模式233
习题234
第10章 典型计算机通信应用系统实验236
10.1 条码系统236
10.1.1 条码的分类236
10.1.2 条码的编制和印刷237
10.1.3 条码系统上机实验239
10.2 RFD系统244
10.2.1 RFID概述245
10.2.2 RFID系统的组成246
10.2.3 RFID系统上机实验247
10.3 传感器网络252
10.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252
10.3.2 ZigBee技术253
10.3.3 ZigBee网络上机实验256
10.4 平板电脑的通信260
10.4.1 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类型260
10.4.2 Wi-Fi直连技术261
10.4.3 Android系统上机实验264
10.5 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通信272
10.5.1 C/S编程模式272
10.5.2 Socket通信273
10.5.3 C/S系统上机实验276
习题280
第11章 网络与通信的融合发展282
11.1 物联网282
11.1.1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282
11.1.2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283
11.1.3 物联网的应用283
11.2 城域网的发展284
11.2.1 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的融合284
11.2.2 城域网的层次体系结构285
11.2.3 城域网的组建技术286
11.3 下一代网络286
11.3.1 全IP网络286
11.3.2 NGN体系结构287
11.3.3 软交换技术287
11.4 移动互联网289
11.4.1 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289
11.4.2 移动IP技术290
11.4.3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290
习题291
附录 习题答案292
参考文献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