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5019212.jpg)
- 周海旺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0436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女性-城市人口-流动人口-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1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6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6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6
(三)研究方法9
三、本研究的理论假设、创新点及研究的重点难点11
(一)理论假设及创新点11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13
第二章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14
一、女性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16
(一)流动人口概念界定16
(二)流动人口的代际划分19
(三)本书对城市女性流动人口概念的界定21
二、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研究综述22
(一)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内涵22
(二)城市移民(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相关理论22
(三)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29
第三章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分析31
一、城市女性流动人口数量增长快31
二、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城市是我国女性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32
三、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成为城市常住人口32
四、城市女性流动人口以从事务工、服务和经商等经济活动为主33
五、城市已婚女性流动人口逐渐向家庭式流动转变34
六、城市两地婚姻增多其中外来一方大多数是女性35
第四章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人口学与社会经济特征分析36
一、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37
(一)女性流动人口年龄以20—44岁的年轻人口为主37
(二)外来流动人口性别比呈下降趋势,女性比重稳步提高39
(三)女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但有逐渐提高的趋势39
二、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经济特征41
(一)女性流动人口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不高41
(二)女性流动人口平均收入水平增速高于男性43
(三)绝大部分女性流动人口居住在租赁房屋中43
(四)女性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尚需改进45
三、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社会学特征46
(一)女性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时间越来越长,常住化趋势明显46
(二)女性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区,数量增长较快的区域为远郊区县47
(三)女性流动人口与流入地户籍人口通婚增多,婚姻式融入现象突出48
(四)女性流动人口文化融入比较浅,很多人没有掌握流入地的语言49
(五)女性流动人口社会交往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50
四、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心理认同特征52
(一)大部分女性流动人口不认为自己已经是城市一员53
(二)超过四成的女性流动人口有在城市长期居留的意愿53
第五章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分析55
一、资本和资本分析模型56
(一)人力资本57
(二)社会资本57
二、实证分析61
(一)假设、方法与测量的变量61
(二)研究方法64
(三)研究发现70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77
(一)研究结论77
(二)讨论77
第六章 城市外来媳妇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80
一、上海“外来媳妇”的基本特征81
(一)年龄构成82
(二)文化程度构成82
(三)来源地构成83
(四)居住地分布84
二、上海外来媳妇人数大量增加的原因分析84
(一)城市外来女性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为两地婚姻的增多提供了前提条件85
(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为两地婚姻的增加提供了现实可能85
(三)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别为两地婚姻提供了内在动力85
(四)户籍和福利政策变革为两地婚姻提供了催化剂86
三、外来媳妇的社会融入状况86
(一)经济适应状况86
(二)生活适应状况87
(三)心理适应状况87
四、外来媳妇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88
(一)解决了大量城市未婚男性的婚配问题88
(二)对城市本地女性的婚姻市场带来了激烈的竞争89
(三)对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带来了压力89
(四)给婚姻登记管理、计划生育等带来了压力90
五、城市外来媳妇社会融入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90
(一)就业困难,收入低90
(二)住房紧张,改善难91
(三)婚姻基础弱,稳定性不高91
(四)人际交往范围窄,城市融入难91
第七章 新生代城市女性流动人口融入状况和问题研究93
一、本项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数据来源94
二、新生代来沪女性的基本特点94
(一)流动人口中新生代占到将近半数,总量已经超过户籍同龄人群94
(二)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女性人数略低于男性,平均年龄是23.6 岁95
(三)新生代来沪女性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略低于男性96
(四)新生代来沪女性未婚占多数,且年龄越小越明显97
(五)超过3/4的新生代来沪女性为农业户口,较新生代来沪男性略高98
三、新生代女性来沪人员的经济融入情况99
(一)新生代来沪女性就业率高,主要是雇员99
(二)新生代来沪女性找工作主要靠自己找,文化程度越高越明显101
(三)新生代来沪女性主要从事服务业和制造加工业,文化程度越高从事的职业层次越高102
(四)新生代来沪女性的劳动时间普遍比较长,但仍比来沪新生代男性短104
(五)约1/3的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一年内换过工作105
(六)新生代来沪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她们的收入水平与文化程度正相关106
(七)新生代来沪女性月平均支出低于男性,吃饭、住房、穿衣是最大的三项支出108
(八)超过1/3的新生代来沪女性存不下钱,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越存不下钱109
(九)新生代女性流动人口的收入决定因素分析111
四、新生代来沪女性的社会融入情况114
(一)新生代来沪女性持有的主要是临时居住证,并且与新生代男性办证情况差异不大114
(二)新生代来沪女性在沪居住时间较短,大多在5年以下115
(三)新生代来沪女性以租房为主,她们住房条件与职业和收入关系密切116
(四)约四成的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一年内搬迁过居住地,她们居住稳定性比新生代来沪男性差118
(五)新生代来沪女性能听懂大部分上海话的超过四成,会说上海话的超过两成119
(六)新生代来沪女性与上海本地人的交往不多,在上海居住时间越长与上海本地人交往越多121
(七)新生代来沪女性在遭遇困难或心情不好时主要求助对象是家人和亲戚122
(八)新生代女性来沪人员闲暇时间一起度过的主要对象是家人和亲戚123
(九)新生代来沪女性参加社区集体活动的比例很低123
五、新生代来沪女性的心理融入情况124
(一)上海工作机会多对新生代来沪女性的吸引力最大,另外城市治安和发展前景吸引力也非常大124
(二)新生代来沪女性最喜欢“来沪人员”称呼,也比较喜欢“新上海人”称呼125
(三)随着在上海居住时间的增加和文化程度的提高,来沪女性对上海的身份认同越高126
(四)近2/3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偶尔会感觉到一点孤独和无助128
(五)超过七成的新生代来沪女性感觉得到上海政府管理部门或者社区干部对她们的关心129
(六)近半数的新生代来沪人员感觉遭遇过本地人的歧视或者和本地人发生过不开心的事情130
(七)新生代来沪女性对上海生活的总体评价尚可,只有极少数人感觉不幸福130
(八)多数新生代女性认为返乡后能适应老家的生活,但随着在沪时间延长返乡后适应能力减弱132
(九)超过1/3的新生代来沪女性希望长期居住在上海,且文化程度越高留沪意愿越强133
六、新生代来沪女性的愿望及融入上海存在的主要障碍136
(一)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上海迫切希望能同工同酬、享受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险136
(二)大部分新生代来沪女性认为自己和上海人基本平等137
(三)新生代来沪女性主要参加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138
(四)新生代来沪女性在上海生活中遇到的三大困难是居无定所、生活孤独、无稳定工作139
(五)新生代来沪女性中不打算在上海长期居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少、生活成本高和生活条件差140
第八章 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142
一、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特点142
(一)女性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142
(二)女生流动人口是城乡融合的桥梁和纽带142
(三)女性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有层次性143
(四)女性流动人口身上家乡和城市双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将长期并存143
(五)女性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实际上也是个社会选择的过程143
二、女性流动人口城市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44
(一)城乡户籍制度及相关的公共服务政策限制了女性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144
(二)城市女性流动人口受到性别歧视,缺乏城市社会关系网络也影响了她们的社会融入145
(三)城市女性流动人口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短缺对她们的城市融入有负面影响146
第九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148
一、简要结论148
二、政策建议150
(一)要客观看待和正确评价城市女性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150
(二)要积极转变观念,探索促进城市女生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机制151
(三)要重视对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提高她们的人力资本152
(四)要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实现促进城市女性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健康引导154
(五)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促进女性流动人口城市社会融入中的作用,以人为本提供各项服务155
参考文献157
附录164
附录1:2003年上海市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表164
2003年上海市民在业人员的就业情况调查表(之一)164
2003年外省市来沪在业人员的就业情况调查表(之二)172
附录2:2005年上海新老居民一体化抽样调查数据181
2005年上海新老居民一体化研究抽样调查(之一)(户籍人口问卷)181
2005年上海新老居民一体化研究抽样调查(之二)(流动人口问卷)196
附录3:2009年上海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表211
2009年上海市在职人员就业情况调查表(之一)(外省市区来沪的在业人员)211
2009年上海市在职人员就业情况调查表(之二)(上海市户籍在业人口)221
附录4:2010年来沪人员生活状况调查表229
2010年来沪人员生活状态调查问卷229
后记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