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采访与写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闻采访与写作](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044897.jpg)
- 丁柏铨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1577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140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新闻采访-高等学校-教材;新闻写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闻采访与写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
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2
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2
第二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4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4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7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7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8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8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9
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11
第四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12
一、能敏感地觉察生活中的异常12
二、能活跃地进行创新思维14
三、能富于成效地与人交流16
四、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17
五、能不畏艰辛地战胜困难27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28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28
一、新闻采访的定义29
二、新闻采访的特点30
第二节 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34
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35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37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38
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38
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49
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54
第一节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始点54
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特点54
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56
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58
第二节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62
一、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63
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64
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66
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68
第三节 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70
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70
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72
第三章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76
第一节 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76
一、采访前资料准备的重要性76
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80
三、坚持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83
第二节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84
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84
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86
第三节 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88
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88
二、制订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90
第四节 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92
一、在合适场合创造采访机会93
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94
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94
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95
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96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97
第一节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法97
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97
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的主动权98
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102
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107
第二节 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法112
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112
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115
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117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法119
一、开放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120
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121
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123
第四节 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法124
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124
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125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127
第一节 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127
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127
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129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140
第二节 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143
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143
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145
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145
四、通过微博、微信搜集信息和进行采访147
第三节 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148
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148
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149
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151
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152
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152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154
第一节 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154
一、防止遗漏有价值的素材154
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155
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159
第二节 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160
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161
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161
第三节 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165
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165
二、确定写入报道的采访素材167
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172
四、形成报道的思路和脉络173
五、形成副产品174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175
第一节 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175
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175
二、发现和判断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177
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或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178
第二节 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182
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182
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182
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184
第三节 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188
一、新闻报道:用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188
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194
第四节 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196
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196
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197
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的真实性197
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197
第八章 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199
第一节 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199
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199
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200
三、两类符号在表意方面的异同201
第二节 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203
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203
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206
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尚存的优势207
第三节 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208
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209
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210
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213
第四节 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227
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227
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228
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230
第九章 消息写作(上)232
第一节 消息的分类和结构232
一、消息的含义232
二、消息的分类233
三、消息的结构234
第二节 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244
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244
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247
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248
第三节 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252
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253
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256
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258
第十章 消息写作(下)260
第一节 消息标题的撰制260
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260
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263
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265
第二节 消息导语的写作269
一、消息导语的含义269
二、消息导语的特点270
三、消息导语的类型271
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273
第三节 消息主体的写作276
一、消息主体的含义276
二、消息主体写作中的几个关键环节278
第四节 消息背景的写作279
一、消息背景的意义279
二、消息背景的类型280
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281
第五节 消息结尾的写作284
一、消息结尾的作用284
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284
第十一章 通讯写作(上)286
第一节 通讯写作概述286
一、通讯的含义286
二、通讯的特点287
三、通讯的分类288
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289
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291
第二节 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293
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293
二、通讯主题的确立294
三、通讯主题的提炼295
第三节 通讯的表达方式302
一、通讯中的叙述302
二、通讯中的描写303
三、通讯中的抒情309
四、通讯中的议论313
五、通讯中的说明314
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315
第十二章 通讯写作(中)316
第一节 通讯的结构316
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316
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317
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327
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328
第二节 通讯的行文328
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329
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330
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339
第三节 通讯的语言341
一、通讯的标题语言342
二、通讯的非标题语言343
第十三章 通讯写作(下)349
第一节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349
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349
二、新闻特写的写作354
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361
第二节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367
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367
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367
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368
第三节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374
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374
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376
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377
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385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387
第一节 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387
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387
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388
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388
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389
第二节 独立文本深度报道写作398
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398
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403
第三节 非独立文本深度报道写作410
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410
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形成419
第十五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上)421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421
一、新闻评论的概念421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422
三、新闻评论的分类423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429
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429
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433
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436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立论445
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445
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449
第十六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下)453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结构453
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453
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457
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459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463
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463
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466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行文468
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468
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469
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470
第十七章 新闻写作的创新485
第一节 新闻理念和思维创新485
一、新闻理念创新485
二、新闻思维创新486
第二节 新闻题材内容创新491
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491
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492
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492
第三节 新闻文体的创新493
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493
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493
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494
第四节 新闻写作方法创新500
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500
二、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表现502
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511
后记512
修订版后记513
三版后记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