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色革新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百色革新桥
  •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3553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628页
  • 主题词: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报告-百色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百色革新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然环境及历史概况1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1

一 地质1

二 地貌2

三 气候2

四 植物3

五 动物3

第二节 历史沿革与考古发现4

一 历史沿革4

二 考古发现5

第二章 发现、发掘与资料整理8

第一节 遗址的位置与环境8

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10

一 调查原因及发现经过10

二 遗址分布及保存情况11

三 发掘位置和面积11

四 发掘方法11

五 发现情况13

第三节 地层堆积14

一 T103四壁剖面14

二 T206四壁剖面16

三 T411四壁剖面17

第四节 资料整理17

一 整理时间及人员17

二 石制品的整理18

三 陶器的整理19

四 人骨的整理19

五 动植物遗存的整理19

第三章 石器制造场20

第一节 概述20

一 石器制造场的发现、发掘20

二 石器制造场的层位及堆积情况21

第二节 遗物及分布22

一 石制品的分布22

1.第一揭露面23

2.第二揭露面23

3.第三揭露面26

4.第四揭露面28

二 其他遗物分布情况29

第三节 石制品拼合32

一 概述32

二 石制品的拼合33

1.拼合石锤33

2.拼合石砧34

3.拼合砺石36

4.拼合毛坯36

5.拼合石核36

6.拼合石片36

7.拼合片块36

第四节 小结41

第四章 文化遗物43

第一节 第一文化层45

一 石器原料45

(一)岩块45

(二)砾石46

二 加工工具47

(一)石锤47

1.锤击石锤48

2.砸击石锤51

3.琢击石锤64

4.双面凹石锤73

(二)石砧76

1.单面石砧77

2.双面石砧81

3.多面石砧90

(三)砺石94

1.单面砺石95

2.双面砺石96

3.多面砺石98

4.兼用砺石100

(四)窄槽砺石103

1.单面窄槽砺石104

2.双面窄槽砺石105

3.多面窄槽砺石107

(五)磨石108

1.单端磨石109

2.双端磨石110

3.兼用磨石114

三 打制石制品116

(一)石核116

1.单台面石核117

2.双台面石核118

3.多台面石核118

(二)石片120

1.锤击石片121

2.锐棱砸击石片123

3.碰砧石片125

(三)砍砸器125

1.单边刃砍砸器127

2.双边刃砍砸器131

3.尖状砍砸器134

4.多边刃砍砸器136

5.盘状砍砸器137

6.砍砸器半成品138

(四)尖状器140

1.舌尖尖状器141

2.长尖尖状器141

3.短尖尖状器144

4.喙尖尖状器144

(五)刮削器147

1.单边刃刮削器147

2.双边刃刮削器150

3.多边刃刮削器151

4.盘状刮削器153

四 磨制石制品153

(一)石斧153

1.石斧成品153

2.石斧半成品161

3.石斧毛坯168

(二)石锛174

1.石锛成品174

2.石锛半成品178

3.石锛毛坯185

(三)斧(锛)毛坯189

1.A型190

2.B型193

3.C型194

4.D型195

5.E型198

6.F型198

7.G型199

(四)石凿200

1.石凿成品200

2.石凿半成品204

3.石凿毛坯205

4.石凿残品211

(五)切割器215

1.切割器成品215

2.切割器半成品219

3.切割器毛坯219

(六)研磨器220

1.研磨器成品220

2.研磨器半成品230

3.研磨器毛坯233

4.研磨器残品237

(七)研磨盘242

(八)锤捣器245

(九)其他248

1.穿孔石器248

2.石璜249

五 其他石制品250

(一)断块250

(二)碎片253

(三)其他254

1.兽骨化石254

2.线槽砺石254

3.弧凹窄槽砺石254

六 陶制品255

1.口沿256

2.颈、腹部256

3.支脚258

第二节 第二文化层259

一 加工工具259

(一)石锤259

1.锤击石锤259

2.砸击石锤260

3.琢击石锤264

4.双面凹石锤265

(二)石砧265

1.单面石砧266

2.双面石砧267

(三)砺石268

1.单面砺石268

2.双面砺石268

3.多面砺石270

(四)窄槽砺石270

1.单面窄槽砺石272

2.双面窄槽砺石272

(五)磨石273

二 打制石制品274

(一)砍砸器274

1.单边刃砍砸器275

2.盘状砍砸器276

(二)尖状器276

(三)刮削器278

三 磨制石制品279

(一)石斧279

(二)石锛280

1.石锛成品280

2.石锛半成品282

3.石锛毛坯283

(三)斧(锛)毛坯283

(四)石凿288

1.石凿毛坯288

2.石凿残品288

(五)切割器290

(六)研磨器290

1.柱形290

2.锥形291

四 其他292

(一)硅化木292

第三节 第三文化层293

一 加工工具293

(一)石锤293

1.砸击石锤293

2.琢击石锤295

(二)石砧295

1.单面石砧295

2.双面石砧295

(三)砺石298

1.单面砺石298

2.双面砺石299

3.多面砺石300

(四)窄槽砺石300

(五)磨石300

二 打制石制品301

(一)石核302

1.双台面石核303

2.多台面石核303

(二)石片303

1.锤击石片303

2.锐棱砸击石片304

(三)砍砸器304

1.单边刃砍砸器305

2.双边刃砍砸器305

(四)尖状器306

1.舌尖尖状器306

2.锐尖尖状器307

(五)刮削器308

三 磨制石制品308

(一)石斧308

1.石斧成品309

2.石斧半成品309

(二)石锛310

1.石锛成品310

2.石锛半成品310

(三)斧(锛)毛坯312

(四)石凿315

1.石凿半成品315

2.石凿毛坯315

3.石凿残品315

(五)切割器317

1.切割器半成品317

2.切割器毛坯317

(六)研磨器317

1.研磨器成品318

2.研磨器半成品320

3.研磨器毛坯320

4.研磨器残品321

(七)其他322

1.石璜毛坯322

2.石拍323

四 陶制品323

1.口沿部分324

2.肩腹部分325

第四节 第四文化层327

一 加工工具327

(一)石锤327

1.砸击石锤327

2.琢击石锤329

(二)石砧329

(三)砺石329

二 打制石制品330

(一)砍砸器330

1.单边刃砍砸器330

2.双边刃砍砸器331

3.尖状砍砸器333

4.盘状砍砸器334

(二)尖状器335

1.短尖尖状器336

2.长尖尖状器336

(三)刮削器336

三 磨制石制品336

(一)石斧336

1.石斧成品336

(二)石锛338

1.石锛成品338

2.石锛半成品340

(三)斧(锛)毛坯341

(四)石凿343

1.石凿成品343

2.石凿毛坯345

3.石凿残品346

(五)切割器346

1.切割器半成品346

(六)研磨器347

1.研磨器成品347

四 其他348

(一)网坠348

第五章 石器工艺技术350

第一节 原料350

一 石器原料来源351

二 原料的选择和使用353

第二节 加工工具355

一 石锤355

二 石砧359

三 砺石360

四 磨石361

五 窄槽砺石362

六 小结362

第三节 打制石器的制作363

一 石片的打制363

二 砍砸器的制作363

三 尖状器的制作366

四 刮削器的制作368

五 小结369

第四节 磨制石器的制作371

一 斧、锛、凿的制作371

1.石斧的打坯371

2.石斧的磨制374

3.凹刃石凿的制作376

二 切割器的制作378

三 研磨器的制作378

四 穿孔石器的制作380

五 石拍的制作381

六 石璜的制作382

七 小结384

第六章 墓葬及人骨观察385

第一节 墓葬形制与葬式385

第二节 人骨观察386

一 骨骼性别、年龄的鉴定386

二 形态特征观察387

1.顶面观387

2.侧面观387

3.后面观387

4.前面观388

三 颅骨测量值的比较389

四 脑容量与身高的估算391

五 结语392

第七章 动植物研究394

第一节 动物遗存分析394

一 动物遗存的出土情况及研究方法394

(一)动物遗存的出土和分布情况394

(二)研究方法394

二 动物遗存的分类和鉴定397

(一)动物遗存的鉴定397

(二)分类记述397

1.哺乳动物纲(Mammalia)397

2.爬行纲(REPTILIA)417

3.鱼纲(PISCES)419

4.鸟纲(AVES)420

三 骨骼表面的痕迹观察420

(一)骨表面的人工痕迹420

(二)咬痕425

(三)烧骨427

四 讨论与分析427

(一)革新桥古代居民生存时期的自然环境427

(二)人类行为及其反映的经济生活428

(三)与其他遗址的比较430

1.广西地区的甑皮岩遗址431

2.内蒙古地区的石虎山Ⅰ遗址432

(四)小结432

第二节 植物遗存分析及遗址周围现生植物概况433

一 出土植物种子分析433

(一)出土植物种子鉴定433

(二)出土植物种子反映的气候435

二 孢粉的采样和分析436

(一)孢粉分析结果436

(二)遗址地层沉积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分析436

(三)古地理环境探讨及分析437

(四)遗址剖面沉积物之地质时代分析437

三 遗址现生植物概况438

(一)广西现生植物概况438

(二)遗址周边现生植物情况439

第八章 年代和分期441

第一节 地层的相对年代441

一 各地层的基本特征441

二 各地层之间的关系441

第二节 出土物年代分析442

一 石器442

二 陶器443

三 墓葬443

四 植物孢粉443

第三节 碳十四测定444

一 采样与测年结果444

二 关于碳十四误差问题445

第四节 革新桥遗址的分期445

第九章 结语447

第一节 文化内涵及特征447

一 文化内涵与主要特征447

二 生业模式450

三 关于“革新桥文化”451

第二节 革新桥遗址的考古学意义452

一 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丰富的史前文化452

二 广西首次发现石器制造场452

三 史前文化交流的纽带453

第三节 与周围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454

一 与广西其他史前文化的关系454

1.与桂北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454

2.与桂西地区其他史前文化的关系455

3.与桂南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456

4.与桂中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457

5.与桂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关系459

6.与桂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460

二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石器制造场比较461

三 与云贵高原史前文化的关系462

四 与中南半岛史前文化的关系463

五 小结466

第四节 余论466

一 遗址地层堆积成因466

1.第五层堆积成因466

2.第四、第三层堆积成因467

3.第一、第二层堆积成因467

二 遗址的性质467

三 遗址废弃原因468

参考资料470

附录一477

附录二478

附表479

英文摘要501

后记5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