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大学”的崛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新大学”的崛起](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5053706.jpg)
- 柳友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7557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本科-高等学校-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新大学”的崛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15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17
一、本科17
二、新建本科院校18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20
四、“新大学”21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2
一、国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状况23
二、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综述27
第四节 研究设计及创新点34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34
二、研究的内容、结构和创新点37
第二章 “新大学”发展的基础理论4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析解41
一、“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脉络42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渊薮43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诠释46
第二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阐释50
一、大众化理论框架52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论53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论55
第三章 “新大学”的产生59
第一节 “新大学”的崛起59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高等教育地方化改革62
二、中国的“新大学”67
第二节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演进72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的产生72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关延伸概念的讨论74
第三节 “新大学”的成长轨迹77
一、中国“新大学”的初级阶段77
二、中国“新大学”的困境81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国际经验84
第一节 英国的“新大学运动”84
一、英国“新大学运动”的产生84
二、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兴起88
三、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发展91
四、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启示93
第二节 美国的州立大学95
一、美国州立大学的产生95
二、美国州立大学的兴起99
三、美国州立大学的发展101
四、美国州立大学的启示102
第五章 “新大学”个案研究106
第一节 合肥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106
一、合肥学院概况107
二、合肥学院的发展108
三、合肥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113
四、合肥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启示116
第二节 行知联盟119
一、国内外的典型高校联盟119
二、行知联盟——安徽省“新大学”联盟125
三、行知联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128
四、行知联盟的纵深推进130
第六章 “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132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与检验132
一、研究目的132
二、研究方法133
三、研究步骤134
第二节 问卷实测与结果分析139
一、“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特点分析140
二、“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142
三、“新大学”的差异状况分析147
第七章 发展良好的“新大学”实证分析164
第一节 发展良好的“新大学”的特点164
一、发展良好的“新大学”164
二、“新大学”发展状况分类164
三、发展良好的“新大学”的总体特点165
四、发展良好的“新大学”的相关因素167
第二节 不同发展水平“新大学”的比较169
一、发展水平比较169
二、影响因素的差异比较174
第八章 影响“新大学”发展的因素分析186
第一节 影响“新大学”发展的内部因素186
一、办学状态187
二、办学规模结构191
第二节 影响“新大学”发展的外部因素193
一、经济环境193
二、区域关系194
第九章 “新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196
第一节 “新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196
一、“新大学”的发展环境197
二、“三层递进”的“新大学”可持续发展战略201
三、“战略联盟”是“新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4
四、“新大学”发展的中观方略204
第二节 微观策略之社会支持210
一、高等教育系统的支持211
二、学校环境系统的支持213
第三节 微观策略之办学理念216
一、办学理念——科学定位216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19
三、学科与专业建设——服务区域222
第四节 微观策略之基础保障223
一、办学条件——发展的瓶颈224
二、师资队伍——发展的关键226
三、管理体制与机制——发展的保障227
参考文献231
附录241
一、行知章程241
二、行知宣言243
三、访谈提纲245
四、“新大学”办学状况调查表246
后记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