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白显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2441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5
一、问题的提出5
二、研究意义8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8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建设9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实效10
三、研究路径12
(一)研究定位12
(二)研究论域13
(三)研究思路13
(四)研究方法14
第一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把握17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分歧17
(一)方法论取向17
(二)课程论取向18
(三)资源论取向21
(四)存在形态论取向22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探讨25
(一)几种定位的局限性分析25
(二)存在形态论的认识定位27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31
(一)内涵界定的思路探讨31
(二)界定内容及其内涵理解35
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品性38
(一)渗透性39
(二)生活性40
(三)开放性41
(四)潜隐性43
第二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考察45
一、中国古代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45
(一)身教示范46
(二)以乐化民48
(三)熏陶化育50
(四)笃行隆礼51
二、中国近现代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53
(一)以情化德53
(二)美育育德55
(三)生活育德57
三、西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概览59
(一)古希腊时期59
(二)中世纪时期62
(三)近现代时期64
第三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69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奠基69
(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69
(二)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73
(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75
(四)关于社会实践的理论78
二、马克思主义者相关论述的理论贡献8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81
(二)列宁、斯大林的相关论述8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论述87
三、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91
(一)关于缄默知识的理论91
(二)关于内隐学习的理论94
(三)关于潜在课程的理论97
第四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类型10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的研究思路10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的划分方式101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研究的论述逻辑103
二、经济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104
(一)经济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105
(二)经济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证107
(三)经济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111
三、政治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113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的内在关联113
(二)从政治文明看政治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116
四、文化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118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119
(二)文化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范式122
五、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126
(一)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前提127
(二)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探讨129
第五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特性13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133
(一)实践身份的复合性134
(二)施教意识的多重性135
(三)素质要求的全面性137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139
(一)受教状态的自然性140
(二)受教心理的非逆反性142
(三)受教过程的愉悦性144
(四)受教效用的可持续性145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47
(一)实践的潜隐性147
(二)内容的整体性148
(三)实现的长期性149
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50
(一)实践要求的多适应性151
(二)内在构成的弱知识性152
(三)存在形态的弱理论性154
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56
(一)形式上的非专门性156
(二)实践上的美感性157
(三)运用中的灵活性158
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159
(一)充分的涵容性159
(二)鲜明的人文性160
(三)强烈的感染性161
第六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探讨16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与构成16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基础163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界定166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构成168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过程169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过程的基本环节170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过程的系列矛盾175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过程178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过程的基本环节178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过程的矛盾系列183
第七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187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及内容187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界定187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容概括189
二、需要引导机制191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人的需要191
(二)需要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194
三、暗示机制196
(一)暗示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暗示的含义196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暗示的主要类型198
四、感染机制20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感染的内涵及实质201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感染的类型划分203
五、模仿机制205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仿的认识定位205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仿的运行分析206
六、文化化人机制208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化人性208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的实践范式210
第八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建设21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理念定位213
(一)系统育德213
(二)以人为本217
(三)贴近生活220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实践准绳223
(一)党性原则223
(二)整体推进225
(三)尊重差异227
(四)深入持久229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关键问题231
(一)准确定位231
(二)把握灵魂233
(三)强化研究235
主要参考文献239
后记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