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社会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社会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5055660.jpg)
- 黄成义,黄昌保主编;陈嘉宾,孔文杰,李上珍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0717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社会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1
一、社会学的基本特点1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
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5
第二节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7
一、社会学的创立阶段7
二、社会学的形成阶段10
三、社会学的发展阶段12
四、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16
第一编 社会结构系统19
第一章 社会构成19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19
一、社会的概念19
二、社会的本质20
三、社会的基本结构23
第二节 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24
一、自然环境24
二、社会人口26
三、生产方式30
第三节 社会文化32
一、什么是文化32
二、文化的分类33
三、文化的功能34
四、中国文化特质的探讨36
第二章 社会群体39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群体39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39
二、社会群体的分类40
三、社会群体的特征41
四、社会群体的功能43
第二节 基本群体43
一、家庭43
二、邻里48
三、朋友群52
第三章 社会组织53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静态分析53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53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54
三、社会组织结构56
四、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60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动态分析63
一、组织目标63
二、组织行为66
三、组织管理67
四、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变革70
第四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7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分层72
一、社会分层的概念72
二、社会分层的类型73
三、西方社会分层理论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层78
一、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分层的必要性78
二、苏联、东欧对社会分层理论的探索79
三、我国对社会分层问题的研究80
第三节 社会流动84
一、社会流动的概念84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85
三、我国目前的社会流动问题88
第五章 社区建设91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91
一、社区的概念91
二、社区的基本要素92
三、社区的分类93
第二节 农村社区93
一、农村社区的特点93
二、农村社区的类型94
三、当代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95
第三节 城市社区97
一、城市社区的特点97
二、城市社区的类型98
三、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99
第四节 社区城市化102
一、城市化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102
二、城市的社会问题104
三、中国的城市化道路106
第二编 社会行为系统110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110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110
一、人与社会的关系110
二、个性与社会化111
三、社会化的性质与作用112
第二节 个人的社会化113
一、社会化的条件113
二、社会化的内容115
三、社会化的类型116
四、社会化的过程117
五、社会化的途径119
第三节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化问题121
一、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121
二、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123
三、成年人的社会化问题124
四、老年人的社会化问题125
第七章 社会角色128
第一节 什么是角色128
一、角色的概念128
二、角色形成的因素130
三、角色与地位的关系132
第二节 角色分类134
一、理想角色135
二、认识角色136
三、实际角色137
第三节 角色失调138
一、角色冲突139
二、角色不清141
三、角色中断142
四、角色失败143
第八章 社会交往145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交往145
一、社会交往的产生145
二、社会交往的涵义145
三、社会交往的分类146
四、社会交往的功能147
第二节 社会交往的内容148
一、社会交往中的相互沟通149
二、社会交往中的相互作用153
三、社会交往中的相互知觉156
第三节 社会交往的障碍157
一、来自社会系统的障碍157
二、来自心理系统的障碍158
第四节 人际关系158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158
二、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159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160
第九章 社会制度16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制度162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162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164
三、社会制度的分类166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结构169
一、社会制度构成要素169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1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体制改革175
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特征175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76
三、我国社会体制的改革177
第三编 社会控制系统180
第十章 社会问题180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180
一、社会问题的概念180
二、社会问题的特点181
三、社会问题构成的条件183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性质和分类185
一、社会问题的性质185
二、社会问题的分类187
第三节 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188
一、贫困问题188
二、失业问题191
三、教育问题193
四、社会分配不公问题196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199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定义与特点199
一、社会控制的定义199
二、社会控制的特点201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结构202
一、社会控制的主体系统202
二、社会控制的客体系统204
三、社会控制的手段系统205
第三节 越轨与犯罪209
一、越轨209
二、犯罪210
三、越轨与犯罪的综合治理213
第十二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216
第一节 社会工作216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216
二、社会工作的内容217
三、社会工作的性质和作用220
四、社会工作的方法222
第二节 社会保障223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223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225
三、社会保障的性质与功能227
四、社会保障的特征228
第三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229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异同性229
二、对我国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的回顾与展望230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主要任务232
第四编 社会发展系统235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235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235
一、社会变迁的涵义235
二、社会变迁的几种理论236
三、社会变迁的内容238
四、有计划的社会变迁242
第二节 社会变迁的形式和原因243
一、社会变迁的形式243
二、社会变迁的原因244
第三节 现代社会变迁的趋势245
一、现代社会变迁的趋势245
二、现代社会变迁的主要特点247
三、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道路248
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与社会发展250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250
一、社会现代化的由来250
二、社会现代化的含义251
三、社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253
四、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259
第二节 社会发展262
一、社会预测的概念及特征262
二、社会预测的类型和方法264
三、社会规划264
四、关于社会指标体系266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展望268
一、改革、调整和发展是世界大潮268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270
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展望271
第五编 社会调查系统276
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276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对象、特点与功能276
一、社会调查的对象276
二、社会调查的特点277
三、社会调查的功能279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历史沿革280
一、古代的社会调查281
二、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调查282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284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理论指导286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观点287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287
三、坚持系统科学的观点289
四、坚持群众观点291
第十六章 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293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293
一、筹划准备阶段293
二、实施调查阶段296
三、整理分析阶段297
四、总结研究阶段298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分类和方法299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299
二、社会调查的方法300
第三节 社会调查中技术手段的运用305
一、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305
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308
三、社会调查流动工作车的运用310
文献和主要参考书目311
后记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