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侦查电子取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戴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4921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68页
- 主题词:电子技术-应用-刑事侦查-证据-调查-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侦查电子取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文献评介3
一、既有文献3
二、主要著作评介4
三、既有研究的局限性5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进路6
一、研究方法6
二、研究进路7
第一章 电子证据与电子取证11
第一节 电子证据在我国的法律地位11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定义14
一、电子证据的定义14
二、电子证据与电子数据15
第三节 电子证据及其相关概念辨析17
一、电子证据与数字证据17
二、电子证据与计算机证据19
三、电子证据与科学证据22
第四节 电子证据与证据种类24
第五节 电子证据与证据规则27
一、电子证据与认证规则27
二、电子证据与最佳证据规则29
三、电子证据与传闻证据规则31
第六节 电子证据与电子取证34
一、电子取证的界定34
二、电子取证的特点35
三、电子证据与电子取证37
第七节 电子取证的性质39
第二章 电子取证的理念44
第一节 理念探讨的背景44
一、理念探讨之必要44
二、现实中的双重危险46
第二节 法治理念50
一、正当法律程序52
二、比例原则57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62
第四节 隐私权对刑事电子取证的制约65
一、隐私权理论65
二、美国隐私权对电子取证的限制68
三、德国隐私权对电子取证的限制73
第五节 秘匿特权对刑事电子取证的制约78
一、秘匿特权的含义及其与电子取证的关系78
二、英美法系的秘匿特权与电子取证79
三、大陆法系的秘匿特权和电子取证82
第三章 电子取证对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的挑战87
第一节 电子取证与第四修正案主体90
一、权利主体与电子取证90
二、主体资格与电子取证91
第二节 电子取证与第四修正案对象96
一、第四修正案所限制的对象96
二、电子取证带来的法律挑战97
第三节 电子取证与搜查、扣押的判定标准99
一、电子取证与搜查的认定99
二、电子取证与扣押的认定114
第四节 电子取证与令状制度116
一、令状制度116
二、电子取证对令状制度的挑战121
第五节 电子取证与令状制度的例外125
一、电子取证对紧急情况例外的挑战125
二、电子取证对附带搜查例外的挑战127
三、电子取证对汽车例外的挑战129
四、电子取证对同意例外的挑战130
五、电子取证对一目了然法则的挑战131
第四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搜查、扣押与测探133
第一节 国际立法——网络犯罪公约134
一、立法背景134
二、公约内容135
三、法律评价139
第二节 其他国家的电子搜查、扣押140
一、加拿大的电子搜查、扣押140
二、德国的电子搜查、扣押145
三、法国电子数据的搜查、扣押149
四、日本电磁记录的搜查、扣押151
第三节 其他国家的电子测探152
一、德国的拍照、录像及电子测探152
二、日本的拍照、摄像与电子跟踪153
三、英国的电子测探157
小结158
第五章 电子通讯监控161
第一节 《网络犯罪公约》的电子数据实时收集163
第二节 美国的电子监听165
一、窃听法案166
二、笔记录器和陷阱跟踪法案170
第三节 英国的通讯拦截171
第四节 德国的电子通讯监控175
一、G-10法上的电子通讯监控175
二、刑事诉讼法典上的电子通讯监控176
第五节 法国的通信拦截181
第六节 意大利的电子监听183
第七节 日本的电子监听185
一、电子监听的性质185
二、电子监听的合法性186
三、《犯罪侦查监听通讯法》188
第八节 俄罗斯的通讯监听和录音190
小结192
第六章 中国的刑事侦查电子取证制度196
第一节 电子取证制度之过去时197
一、法律规定197
二、概念界定199
三、制度缺陷200
第二节 刑事电子取证制度之现在时202
一、法律规定203
二、局限性分析208
第三节 中国电子取证制度之将来时212
一、观念之革新213
二、机制之建构214
三、制度之设计220
结语232
参考文献233
后记249